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陕西省退耕还林及湿地保护概况调查 改 曹亚辰

关于陕西省退耕还林及湿地保护概况调查 改 曹亚辰

关于陕西省退耕还林和湿地保护的的基本情况调查报告学生:曹亚辰学号:2131401024指导教师:黎洁主要调查对象:陕西省林业厅访谈时间:2015年7月17日上午查阅和准备资料:7月19-21日,从陕西省林业厅网站上阅读了相关资料,以及关于湿地保护,着重调查了朱鹮栖息地的现状。

摘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陕西从1999年开始退耕还林试点,2002年全面实施,工程涉及全省10个市102个县级单位,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3655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1528.8万亩)。

从2007年开始,根据国家退耕地还林政策调整,陕西退耕还林工程重点由扩大规模转到成果巩固上来,着力开展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与技能培训、补植补造五个方面建设。

十多年的实践证明,退耕还林工程不但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益,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项工程不仅是一项生态工程,更是一项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得到广大群众的积极拥护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受国家一期退耕还林计划任务量的限制,目前,陕西尚有1300多万亩坡耕地需要实施退耕还林。

2013年,为了充分发挥森林、湿地生态防护能力,遏制雾霾,完善关中地区大中城市周边生态体系,陕西省林业厅深入调研,研究提出《陕西林业治污减霾——关中地区“百万亩森林”建设方案》和《陕西林业治污减霾——关中平原“百万亩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方案》,计划在关中地区建成“两轴、三带、五核、多点”格局(即连霍高速绿色轴、渭河生态景观轴,渭北台塬生态经济型水土保持林带、秦岭北麓浅山区水源涵养林带、黄河沿岸防护林带,宝鸡、咸阳、西安、铜川、渭南五个关中核心城市绿色空间,杨凌区、韩城市及54个县城点状绿色空间)106.89万亩森林,完成关中地区湿地保护恢复100万亩。

项目实施以来,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高度关心与支持,项目进展顺利,目前已进入最后扫尾阶段。

关键词:退耕还林湿地保护一. 基本情况近几年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人均以及GDP总量也在稳步上升,人民生活有了显著的改善。

但是环境问题也是我们所不能忽略的,所以,国家适时的启动了退耕还林的政策,将部分耕地恢复为林地,逐渐完成退耕还林,保护环境不会因经济的发展而遭到过度的破坏。

国家林业局在湖北丹江口市召开了全国退耕还林工程2013年度阶段验收及效益监测工作座谈会。

会议通报了2012年全国退耕还林工程核查情况,安排部署了下一步退耕还林重点工作。

国家林业局退耕办主任周鸿升等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全面通报了2012年度全国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实绩核查和营造林综合核查情况。

陕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率、管护责任落实率、林权证发放率、原政策及完善政策补助资金兑现率、案件办理率均达100%,其它管理实绩核查指标及2011年荒山造林面积核实率、作业设计率、封山育林建档率、育林率、核实面积合格率高于全国标准;在2011年荒山造林面积合格率、管护率、封山育林面积核实率、上报面积合格率等方面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尽管陕西退耕还林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受原计划限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三峡库区等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的区域实施退耕还林的比例较小,生态环境仍十分脆弱,急需开展治理。

按照陕西退耕还林规划,全省需要退耕还林2876.9万亩,目前已退耕还林1528.8万亩,仅占规划的53%,尚有近一半坡耕地需要退耕还林。

为此,建议国家尽快重启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并将重点安排在生态脆弱区,通过实施退耕还林,更好地改善生态环境。

二. 提出问题为了进一步了解相关情况,导师带领我们对陕西省林业厅退耕还林办公室进行了一次访谈。

以便更深层的了解陕西省的退耕还林概况(访谈对象:周灵国,植保站站长;毛蓉萍(音译),退耕办原副主任)1.陕西省近些年退耕还林的基本概况?2.陕西省退耕地检查验收情况以及是否会延长对于第一轮退耕的补偿?3.退耕后续产业发展情况,专项建设项目的资金分配是中央划拨?地方配套?还是中央和地方相结合?4.一般为了研究顺利进行,会进行抽样调查,那么陕西省的哪些地区在退耕还林的工作上比较具有代表性?5.为了保证退耕还林的实施真实有效,肯定会进行验收工作,那么验收工作大体上如何进行?三. 解答方案1.基本概况:退耕还林实施多年,全省投资保守估计在几千万,退耕还林这块相关投入有一千多万,剩下的荒山造林这块也有一千多万,一共是三千多;之后又实施了八年的后续产业的发展,主要是针对经济效益,解决农民怎么富起来的问题,重点是经济林这方面。

新一轮的政策稍微有些调整,就是兑现三次,并要求坡度为25°以上非基本农田,去年是60万亩,陕北25°以上的坡耕地多,是指大的那种坡,不是梯田一坪一坪的那种坡;陕南25°以上的基本农田划得挺多的,但是移民搬迁以后农民基本都不种撂荒了。

退耕还林这块可以把握三个特点:①陕北地区,如榆林、延安,重点是生态方面,多还生态林,生态效益比较突出;②关中地区,如铜川,由于土地质量相对较好,主要根据自己的土地情况能种植经济林,如核桃;③陕南一般种植特色品种,如茶叶、柑橘、蚕桑等。

2.1)退耕地检查验收情况:第一轮退耕还林年年都要验收,省上每年检查,国家每年抽查,验补偿会在验收完成之后兑现,因此,退耕林木的成活率很高。

每户都要给财政提供名单,但有些农民可能并非了解检查验收的过程,如外出打工者。

对于验收不合格的,需要进行补植补造,可以通过补植补造项目来进行,如向农户提供种苗。

新一轮退耕还林的相关办法处于征求意见阶段,还未完成。

2)对于延长第一轮退耕补偿的看法:暂时不会延长退耕补偿。

经济林经过十多年已经到了收果期了。

虽然陕北主要还的是生态林,没有什么收益,但是农户原本基本农田就占的多,一人两亩即可,结果一人占十亩,本就应该退下来,如陕北黄龙县,一人三十亩基本农田。

而陕南人多地少,退耕地收入达不到以前的水平,退耕后地上没有收入。

调查的时候要陕南和陕北分开,情况不太一样,补助标准也不一样。

3.发展后续产业的专项资金是按项目下放的,最大的有600万,最小的也有300万。

如县上申请要发展山地苹果,资金按照项目走,并非全面覆盖某个县或区域,只是集中在项目涉及的几个乡镇。

一般是由县上做规划和设计、可行性研究,项目申请,项目审批后资金按基本建设项目下放,再由当地退耕或者林业工作站、技术性推广站等事业单位牵头,组织项目区乡镇或村的农民来具体实施,相对比较集中。

此外,中央设立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种苗、修剪、培训等直接生产性的补助,重点让农民获得生产效益。

如购买种苗并按退耕地免费分发给农户,一亩地也就几百块钱;而农民投工投劳属于地方配套;办公经费等主要是地方政府自筹,并不宽裕。

4.对退耕调查抽样的建议:建议陕北地区抽几个生态效益比较突出的县,如延安市吴起县。

新一轮退耕还林主要侧重集中在延安,成果也突出;吴起县是陕西省第一大退耕还林县,各乡镇做的都差不多,具体调查乡镇的落实还需要到县上去了解。

中央没开始新一轮退耕以前,延安自己就开始做。

延安后续产业主要是围绕着农民长远生计来发展山地苹果。

长效机制是指农户层面后续的生计等效益的可持续性,因此,简单说,能挣钱了就有长效。

陕南地区新一轮退耕调查去汉滨区比较好,重点关注大户,具体乡镇得去县上来落实。

5.退耕地检查验收情况:第一轮退耕还林年年都要验收,省上年年检查,国家年年抽查,验收完再兑现补偿,因此,退耕林木的成活率很高。

每户都要给财政提供名单,但有些农民可能并非了解检查验收的过程,如外出打工者。

对于验收不合格的,需要进行补植补造,可以通过补植补造项目来进行,如向农户提供种苗。

新一轮退耕还林的相关办法处于征求意见阶段,还未完成。

四.关于湿地保护此次在访谈过程中,我们不仅向周站长详细了解了陕西省关于退耕还林的相关政策。

同时也对湿地保护方面做了进一步的了解,湿地作为我国重要的环境资源之一,其重要性,不在森林之下,因此,湿地的保护与退耕还林同等重要。

根据1999~2000年湿地资源调查数据显示,全省分布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及库塘湿地面积292895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1.4%。

共分4类8型,其中河流湿地面积252056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86.0%;湖泊湿地面积7300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2.5%;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面积17829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6.1%;库塘湿地面积15710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5.4%。

在陕西省,目前的湿地保护建设主要分两部分,其一是洋县的野生朱鹮保护基地,其二是陕南实地的建设。

湿地和朱鹮保护这方面是由周站长牵头负责。

朱鹮保护区主要涉及洋县段的汉江,包括洋县除县城以外的比较大的一块地,包括华阳。

主要涉及有朱鹮巢区的地方,如花园保护站,华阳,洋县县城北边草坝的人工养殖基基地;朱鹮的夜宿地和游荡区基本上都划定在内。

原来县城区域都划进保护区的范围,但是县城人口太多,难于管理,因此把县城部分从保护区内撤出,仅把县城的汉江段包括在内。

另外,还涉及城固县部分地区,以及姚家沟的原始朱鹮巢区。

陕南湿地有宁强汉江源湿地,此外最近新申报了勉县高山草甸的湿地公园。

安康地区有安康岚皋的千层河,安康今年又申报两个:一个是平利县,一个是镇平县。

同时关于湿地项目建设,有国家的专项资金,全国一年总共20多个亿,每年陕西省能拿到几千万。

但是朱鹮保护区这个项目去年资金规模比较大,两千万。

其他的项目即使是一千万,其中包括百分之四十或者百分之五十的配套,比如国家支持一千万,地方必须配套一千万。

而这个两千万是直接由国家一把就下拨,但是不能全部兑付给农民。

因为还有一部分资金是野生动物伤害补偿,不是从湿地上给补助,陕西省大概一年不到二百万,财政上按照8:2:1比例分别由国家、市、县来筹措。

比如今年规划一万元,国家拿八千,市上拿两千,县上拿一千。

因为要配套,县上一定会认真核查好情况,挨家挨户地核对到底损失了多少,如由朱鹮引起的粮食损害与减产。

县上出多少,国家就配套多少,国家这块是大头,不封顶。

以配套这种方式来控制资金规模。

虽然退耕还湿国家是有补贴的,但是因为耕地不好界定,所以补偿资金也不能随意发放,资金分配不公平,就会造成新的矛盾。

如农民对土地原本就是一种不合法的占用,如非法占用和开垦河滩地,就不应该发放补偿资金,否则就会造成恶性开垦以获取补贴。

因此,有些时候虽然能够获得国家的补偿资金,但是资金的发放和使用仍需要谨慎、合理和公平。

目前,申请项目相对较容易,但是项目资金分配较难。

如朱鹮保护区去年国家直接给了两千万(我们原先申请时,只申报了三百万,后来又加到四百万,最后直接审批下来两千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