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统计和分析(ppt 48页)

经济统计和分析(ppt 48页)

经常转移总收入净额=经常转移总收入 -经常转移总支出 经常转移内容种类众多,
一般归纳为收入税、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和其他经 常转移三大类。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总收入+经常 转移总收入净额
3.2 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
洛伦茨曲线
实际收入分配 曲线,横坐标 表示按收入从 低到高排列累 计家庭户数百 分比,全部为 100%;纵坐标 表示对应的累 计收入百分比, 全部为100%。
三、国民收入统计和分析
1、国民总收入、经常转移总收 入净额和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2、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 3、分析评价我国收入分配关系
的演化情况和发展趋势。
3.1 国民总收入、经常转移总 收入净额和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财产 收入净额+来自国外财产收入净额+来 自国外劳动要素报酬净额
3、消费需求增长的因素分析。
4.1 最终消费、居民最终
消费和政府最终消费
最终消费是指当期居民消费和公共 消费中所使用的货物和服务,由居 民最终消费和政府最终消费两部分 组成。由于考察标准不同,最终消 费有两种统计概念:一是最终消费 支出(最终购销行为发生为标准), 二是实际最终消费(以消费对象的 实际获得为标准)。
国民资产的基本分类是非金融资产和 金融资产。
5.2 固定资产投资的部门结构、 费用结构和区域结构
1、固定资产投资的部门结构:固定资产投资 在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分布。
2、固定资产投资的费用结构:按费用组成的 性质,划分为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设备投资 费用和其他投资费用。工业化初期阶段,设 备投资费用比重在30%左右,中期为40%左右, 后期为50%以上。
4.2 消费率、储蓄率和恩格尔系 数的含义、计算公式和分析方法
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额÷国民可支配 总收入
储蓄率=储蓄总额÷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支出÷居民个人 最终消费支出
19
4.3 消费需求增长的因素分析
可支配收入 消费倾向 消费需求=可支配收入×消费倾向
五、积累统计和投资需求分析
3、固定资产投资的区域结构:固定资产投资 的区域分布。例如我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地区分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地区分布
1、积累统计的内容以及国民资产 的含义和基本分类。
2、固定资产投资的部门结构、费 用结构和区域结构。
3、投资拉动系数和投资弹性系数。
5.1 积累统计的内容、国民资
产的含义和基本分类
国民经济活动中资产负债存量由期初 到期末所发生的变化构成积累统计的 内容。
国民资产是经济资产,它由各机构单 位个别所有,用于获得经济利益的实 体或法律契约被称为经济资产。经济 资产包括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
15
3.3 分析评价我国收入分配关 系的演化情况和发展趋势
1978年—1984年:既增长又平等阶段
1985年—1989年:既不平等又不增长 阶段
1989年以后:增长但收入不均等阶段
四、消费需求统计和分析
1、理解最终消费、居民最终消费 和政府最终消费。
2、消费率、储蓄率和恩格尔系数 的含义、计算公式和分析方法。
3
一、经济统计基本概念
1、统计学和经济 统计。
2、统计总体、标 志、变异和变量 (统计指标)。
3、集中趋势和离 散趋势。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国内 生产总值统计分析
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 2、国民经济核算原则。 3、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4、国内生产总值的主要统计方
法。 5、国民净福利。
2.1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
2、所有权原则
根据所有权的归属确定统计范围。
3、三等价原则
国民生产、国民收入(原始 或可支配收入)和国民(最终) 支出在封闭的经济体系下的总 量平衡关系。
4、核算统计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和现行价格 原则。
8
2.3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概念:
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全部生产单 位所进行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 总量。
I
100 %
O
C
A B P
洛伦茨曲线示意图 100 %
基尼系数
世界各国对基尼系数的测算表明,大 多数国家的基尼系数都是在0.2到0.6 之间。经济学家根据经验和分析对基 尼系数的区间作了如下判断:
基尼系数低于0.2表明收入分配高度平 均,0.2—0.3为相对平均,0.3—0.4 大致合理,0.4—0.6显示收入分配差 距过大,0.6以上则表明收入分配严重 向一部分人倾斜。
《经济统计和分析》课程串讲
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陈宇学
串讲内容
一、经济统计基本概念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国内
生产总值统计分析 三、国民收入统计和分析 四、消费需求统计和分析 五、积累统计和投资需求分析
六、国际收支统计分析和国民 经济物价指数 七、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分析 八、景气和经济周期统计分析 九、经济增长统计分析、国际 竞争力评价和分析
英文简称SNA(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ing),是运用 统计手段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 系统描述和说明。目的是为经济 行为监测、经济分析、国际比较、 政策分析和制定、以及宏观经济 调控和管理服务。
2.2 国民经济核算原则
1、市场原则
从市场出发,确定国民经济核算的 范围、分类和账户划分等。凡是为 市场交换目的所组织的生产活动均 应纳入国民经济核算范围。
三个角度的理解:
生产过程的结果或成果价值总量;
社会最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价值 总量;
生产过程结果的收入分配的收入 总量。
2.4 国内生产总值的主要统计方法
1、生产法
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各产业部 门的中间消耗
2、分配法(收入法)
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各产业 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各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各 产业部门营业盈余
或=各机构部门劳动者报酬+各机构部门固定资 产折旧+各机构部门生产税净额+各机构部门营 业盈余
3、支出法(最终产品法) 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2.5 国民净福利
国民净福利是对国内生产总 值的修正。
考虑生产与环境的关系 考虑劳动与闲暇的关系
国民净福利=净增加值+为 改善环境资源的质量的投入 -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而得到 的产出+虚拟的闲暇时间内 的活动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