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翻译复习专练一、翻译(共15题;共212分)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根据上下文的文意,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1)宋何罪之有?(2)胡不见我于王?(3)必为有窃疾矣。
(4)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4.将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2)欲信大义于天下。
(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4)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5.翻译下列句子。
(1)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3)怀怒未发,休降于天。
(4)且秦灭韩亡魏。
(5)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6)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6.将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3)咨诹善道,察纳雅言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1)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8.翻译下面的句子。
(1)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2)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3)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4)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卿言多务,孰若孤?(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1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4.翻译句子。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5.翻译下列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译文:________(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译文:________答案解析部分一、翻译1.【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重要语句的翻译能力。
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虽”“直”“错”等词语的翻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故答案为:(1)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2)(我)把安陵君当做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点评】翻译文言文要遵循“信”“达”“雅”三个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倒装、省略等现象,要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文从字顺,规范简明,通顺畅达。
2.【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
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1)“而”表转折,翻译为“但”。
“之”为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2)“之”翻译为“的”。
“几何”这里是能有几何的意思。
故答案为: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啊?只是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
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
(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
)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3.【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本题要特别注意重点词语:胡、见、虽然、为。
故答案为:(1)宋国有什么罪呢?(2)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3)一定是患有偷窃的毛病了。
(4)虽是这样,公输盘给我造了云梯,(我)一定要攻取宋国。
【点评】文言文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考生平时要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以积累语感。
4.【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
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就、信、日、外、内”。
故答案为:(1)这个人只能到那里去见,不能委屈他来见您。
(2)想向天下伸张大义。
(3)从此先主刘备与诸葛亮的感情一天比一天亲密。
(4)对外联合好孙权,对内革新政治。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
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
(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
)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5.【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
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
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
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故答案为:(1)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的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2)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封地而守住它。
(3)心怀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就从天上降示征兆。
(4)况且秦国消灭了韩国,兼并了魏国。
(5)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6)(是因为我)把(他)安陵君当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6.【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本题要特别注意重点词语:宜、闻达、察。
故答案为:(1)奖惩功过,评定(人物)好坏,不应不一样。
(2)只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的性命,不想在诸侯中求得出名腾达。
(3)询问好的治国道理,分析、接受正确意见。
【点评】文言文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考生平时要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以积累语感。
7.【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本题要特别注意重点词语:数、亡、众、举大名、宁。
故答案为:(1)吴广故意多次提出要逃走,惹他们发火,让他们责罚他,借此来激怒士兵。
(2)况且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点评】文言文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考生平时要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以积累语感。
8.【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本题要特别注意重点词语:始、以、堕。
故答案为:(1)才知道郊田之外不是没有春天,而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
(2)能够不冈为游山玩水而耽误公事,潇洒地游玩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就只有我这个官了!【点评】文言文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考生平时要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以积累语感。
9.【解析】【分析】翻译句子。
注意有省略的成份需要补充出来。
10.【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句重点词语有:“阙”通“”缺,空缺。
句意为: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2)句重点词语有:“何夜”,哪一夜,“但”,只是,只不过。
句意为: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3)句重点词语有:“倏尔”,忽然,“略”,一点。
句意为:忽然,江面上到处升起了黄烟,人们彼此一点也看不见。
(4)句重点词语有:“莫”,不要。
句意为:不要说相公痴,更有比相公更痴心的人!【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11.【解析】【分析】辞:推托。
多务:事务多,杂事多。
务,事务。
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孰若:谁比的上;谁像(我)。
孰:谁,若:像。
非复:不再是。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
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
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
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12.【解析】【分析】翻译第(1)句时,注意“是”是古今异义词,这;“暴涨”动词活作名词,汹涌的河水;落实“岂”、“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