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科技产业园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目录1. 总论 (1)1.1 任务由来 (1)1.2 编制依据 (2)1.3 评价目的与评价原则 (2)1.4 评价范围与评价时段 (4)1.5 评价的主要内容、工作重点及环境保护目标 (4)1.6 评价标准 (5)1.7 评价工作技术路线 (8)2. 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概况 (9)2.1 产业园名称、园址及建设性质 (10)2.2 产业园总投资、规模 (10)2.3 产业园规划目标 (10)2.4 产业园开发计划安排 (11)2.5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2)3. 产业园环境概况 (13)3.1 产业园地理位置 (14)3.2 自然环境概况 (14)3.3 社会环境概况 (16)4.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影响因子筛选 (16)4.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16)5.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18)5.1 社会经济环境现状调查与评述 (18)5.2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分析 (22)6.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22)6.1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3)6.2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0)6.3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35)7.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38)7.1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8)7.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40)7.3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 (44)7.4 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46)8. 水环境影响评价 (50)8.1 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50)8.2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3)8.3 产业园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 (59)8.4 水环境污染控制措施 (61)9. 声环境影响与评价 (64)9.1 产业园区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4)9.2 环境噪声预测与影响评价 (65)9.3 噪声防治对策 (69)10. 固体废物影响预测与评价 (71)10.1 固体废物量预测 (71)10.2 产业园固体废物控制指标 (72)10.3 固体废物总量控制措施 (72)11. 环境经济效益分析 (73)11.1 经济效益分析 (73)11.2 社会效益 (75)11.3 环境效益 (75)12. 产业园规划方案合理性分析 (77)12.1 产业园开发规划与##市、洞井镇总体规划一致性分析 (77)12.2 产业园定位分析 (78)12.3 产业园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合理性分析 (80)13. 产业园环境管理计划 (84)13.1 环境管理机构设置与监控系统 (84)13.2 环境监测计划 (85)13.3 产业园环境目标与指标体系 (86)13.4 产业园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 (88)14. 结论与建议 (89)14.1 结论 (89)14.2 建议 (93)附件:1. 委托书2. 关于##市雨花区建设“**省环保科技产业园”请示的复函3. 关于“**(雨花)环保科技工业园”项目立项的批复4. 关于《**环保科技产业园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评估意见5. 关于产业园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函附图:1. **环保科技产业园地理位置图2. **环保科技产业园总平面布置图3. 环保产业园现有污染源分布图4. 地表水、环境空气、环境噪声采样布点图1. 总论1.1 任务由来环保产业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是未来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对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001年底雨花区政府提出在##市雨花区洞井镇建设环保产业园的设想,得到了**省环境保护局的认同,2002年3月4日,省环保局以湘环函[2002]21号文,同意在雨花区洞井镇建设“**环保科技产业园”;2002年3月26日,中共##市委十届五次全会将该产业园正式纳入##市“两区六园”的总体规划,并被省政府批准列入省级开发区。
4月17日,##市计委以长计规划[2002]172号批文同意“**环保科技产业园”立项,市规划局原则同意按15Km2做产业园控规设计。
与此同时,雨花区区委一届九次全会,正式出台了产业园建设政策,并成立了**环保科技产业园建设指挥部,初步完成了产业园17.477Km2现状调查和地形测量工作,与“三一”重工、星沙物流等多家企业单位进行迁入洽谈接触,并对区内24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进行了搬迁摸底调查,达成了一批项目的投资开发意向。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为确保区域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以合理的布局、优良的环境条件促进园区的招商引资,为未来园区环境管理和入园项目筛选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环境保护学院受**环保科技产业园建设指挥部委托,编制《**环保科技产业园环境影响报告书》。
为此,报告编制人员在现场踏勘,基础资料收集和对产业园详控规划方案分析的基础上,编制成本报告书。
1.2 编制依据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全国人大2002年10月;1.2.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年第253号令;1.2.3 《**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办法》**省政府1992年12号令;1.2.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4-93~95;1.2.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1.2.6 《建设项目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4月;1.2.7 《##市总体规划》##规划设计院,2001年10月;1.2.8 《洞井镇小城镇环境规划书》##环境保护学校,2001年3月;1.2.9 《**环保产业园立项批复》,##市计委长计规划[2002]172号;1.2.10 《关于##市雨花区建设“**环保科技产业园”请示的复函》湘环函[2002] 21号,**省环保局;1.2.11 《**环保科技产业园项目建议书》,**环保科技产业园建设指挥部,2001年12月;1.2.12 《**环保科技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9月;1.2.13 《**环保科技产业园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环保科技产业园建设指挥部,2002年5月;1.2.14 《关于**环保科技产业园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评估意见》,湘环评估字[2002]60号。
1.2.15 《关于**环保科技产业园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执行标准的函》##市环保局,2003.1.7。
1.3 评价目的与评价原则1.3.1 评价目的(1)从区域环境特征出发,结合产业园性质,规模和布局,多方案分析对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提出规划方案修改意见,为制定和完善产业园开发规划提供依据,确保区域开发可持续发展。
(2)预测产业园开发活动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提出产业园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的措施意见,为产业园建立一套包括环境目标、环境管理规划方案,环境监控系统的可持续改进的管理系统提供基础资料,从机制上保证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为产业园入园项目的审批和园内单项工程评价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使单项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兼顾区域宏观特征更具科学性,并缩短其工作周期。
1.3.2 评价原则(1)与区域规划相结合原则。
即注重产业园规划与##市城市总体规划、##市环境规划以及洞井镇环境规划等区域性规划的衔接与吻合。
(2)战略性原则。
从战略高度评价园区建设活动与区域发展规划的一致性,园区内产业和功能布局的合理性,并从总量控制的思想提出入区项目的原则,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削减方案。
(3)综合性与重点突出原则。
由于园区开发活动类型多样,而各类活动对环境影响范围和程度各不相同,本报告尽可能全面考虑园区各类开发活动,又重点地分析环境影响较大和程度较强的开发活动。
(4)多方案比较原则。
由于目前只确定了园区的性质和基本规模,而具体入区项目和影响源种类难以明确,因此在分析中尽可能考虑不同设想或方案的影响源类型与规模,在方案比较基础上提出最优方案。
(5)阶段性原则。
受资金、资源和技术、项目等因素的限制,该区开发采用滚动式开发,具有明显阶段性,因此本报告分近、远期进行,近期影响尽可能定量分析,远期由于不确定因素多,从总体上或宏观上进行分析评价。
(6)可持续发展原则。
本报告不仅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产业园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而且更着重于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提出建立一套具有可持续改进的环境管理机制,以保障产业园的可持续发展。
1.4 评价范围与评价时段1.4.1 评价范围产业园位于洞井镇绕城线以南,京珠高速公路两厢,涉及鄱阳、金井、桃阳、白田、洪塘、和平七个村,总面积17.477Km2,本报告的评价范围在此基础上,北面扩至省森林植物园,东侧扩至同升湖,详见附图2一**环保科技产业园总平面布置图。
1.4.2 评价时段近期:2002年-2006年远期:2007年-2016年1.5 评价的主要内容、工作重点及环境保护目标1.5.1 评价的主要内容(1)产业园选址合理性分析主要从产业园的性质分析其与##市和洞井镇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要求是否一致。
(2)产业园总体布局合理性分析结合区域的社会、自然和环境条件,分析园区内各产业、功能分区的合理性。
(3)区域环境影响分析通过分析区域自然、社会环境特征及环境因素中的限制因子,确定区域对产业园开发强度、规模的可接受能力,以及改变环境承载能力的可能途径。
(4)产业园开发活动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在分析产业园开发活动的基础上,预测评价开发活动对区内水、气、声、固废、社会及生态等环境的影响,并由此分析或制定产业园环境保护措施,防止区域环境污染与破坏。
(5)产业园环境管理体系初步规划,内容包括产业园环境目标,环境管理机构设置,环境管理规划方案、环境监控系统规划等。
1.5.2 工作重点工作重点为:区域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区域开发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产业园规划方案合理性分析。
1.5.3 环境保护目标区域内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如表1-1。
表1-1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1.6 评价标准1.6.1 环境质量标准(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4) 《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各标准限值详见表1-2-1-4。
表1-2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单位:mg/m3)表1-3 环境噪声评价标准(等效声级L Aeq:dB)表1-4 地表水质量评价标准(单位:mg/L,除PH外)1.6.2 污染物排放标准(1).《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2).《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Ⅱ类;(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5).《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6).《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721-2002),Ⅱ时段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