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I-TS12标盾构隧道掘进施工方案编制说明“地质及环境是基础、设备是关键、人是根本”这句话高度概括了盾构隧道施工的特点,也概括盾构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盾构穿越范围内的地质环境和土层特性,以及上部建(构)筑物、管线,前方是否有障碍物等隧道所处的环境是盾构隧道施工的基础。
必须经过调查、分析、理解这些环境的基础上才能确定合理的施工参数、必要的辅助施工措施,选择适宜施工机械。
方可进行盾构掘进施工。
盾构施工是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的一个施工行业,项目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设备的完好和正常运行,因此必须保证盾构机及配套设备的正常运行,这就要求对设备的管理水平高,要保证机械、电气、液压、控制等专业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的力量。
要做好管、用、养、修等各个方面的机械设备管理工作。
任何生产活动都离不开人的参与,盾构施工有别于一般的工程建设“片、面开花”的施工活动,也有别于一般的工厂流水化生产。
是介于两者之间高度流水化的施工活动。
它从材料进场、垂直运输、水平运输、管片拼装到渣土外运,就是一条流水线。
但这条流水线不确定因素很多,因为是“串联”的,只要一个点出现问题,整条线瘫痪,导致工期延误、质量及安全环境事故。
这体现了人的管理得重要性,管理主要就是保证这条流水线不要“断链”,从人、机、料、环、法各个方面保证。
另外盾构施工是一项高风险的行业,更加强调的管理的重要性。
鉴于盾构施工项目的上述特点,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及工程实施将以优质、高效、安全、文明为施工宗旨,从施工方案、人员配置、机械配备、材料供应和工程服务等方面全力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调配,使施工忙而不乱、成本最低、效率最高、质量最好,达到优质标准。
并制定以下工程管理目标:质量目标——一次性验收100%合格,争创优质工程,工期目标——570个日历天完成施工任务。
安全、文明目标——创文明工地。
确保安全生产无重大事故,实现安全事故为零。
严格按照省、市及轨道公司文明施工要求施工。
环境保护目标——确保不发生建筑物及管线损坏事故严格控制噪声、粉尘污染,相关指标控制在规范范围之内。
目录编制说明 (1)第一章工程概况 (1)1.1工程简述 (1)1.2工程规模 (1)1.3工程地质条件 (4)1.3.1土层特征 (4)1.3.2土层物理力学性质 (4)1.3.3水文地质 (4)1.3.4不良地质 (4)1.4工程环境条件 (7)1.4.1沿线道路及建筑 (7)1.4.2沿线地下管线 (8)1.5工程施工重点、难点 (9)1.5.1盾构在砂质土层中掘进的沉降控制 (9)1.5.2盾构在砂质微承压水土层中的进出洞风险控制 (9)1.5.3盾构穿越浅基础商业、住宅及公共建筑的保护措施 (9)1.5.4穿越外城河、相门塘等河流 (9)1.5.5穿越相门桥、同济桥等桥的沉降控制 (9)1.5.6穿越综合管道的保护措施 (10)1.5.7场地局限大、平面布置难 (10)1.5.9盾构机掘进中拆、装次数多 (10)1.6编制依据 (10)第二章工程总体筹划 (12)2.1工程施工筹划 (12)2.2工程进度计划 (12)2.2.1工程进度计划表 (12)2.2.2进度保证措施 (12)2.3管片供应计划 (16)2.4主要设备材料 (16)2.4.1施工主要机械设备配备计划 (16)2.4.2施工主要材料配备计划 (17)2.5人员计划 (17)2.6施工用电用水计划 (18)2.6.1施工用水 (18)2.6.2施工排水 (18)2.6.3施工用电 (18)第三章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21)3.1项目管理人员名单 (21)3.2施工管理组织体系 (22)3.3技术管理网络图 (23)3.4质量管理网络图 (23)3.6环境及文明施工管理网络 (24)3.7综合治理管理网络 (25)第四章盾构掘进机 (26)4.1盾构机及选型 (26)4.2盾构主要尺寸及技术性能参数 (27)4.3盾构机检查、维修及保养 (32)第五章盾构掘进施工方案 (34)5.1盾构施工准备 (34)5.1.1 盾构施工场地布置 (34)5.1.2 技术交底及岗位培训 (34)5.1.3 地面准备工作 (34)5.1.4 井下准备工作(基座安放等) (35)5.1.5 盾构下井安装调试 (36)5.1.6 盾构出洞地基处理 (36)5.2盾构出洞段施工 (37)5.2.1 盾构出洞施工流程 (37)5.2.2 混凝土洞门凿除 (37)5.2.3 盾构出洞 (37)5.3盾构100M试推进 (39)5.3.1进行100m试推进的目的 (39)5.3.2 前100m试推进段的施工重点 (39)5.4 盾构正常段推进施工 (39)5.4.1 盾构推进主要参数控制 (39)5.4.2 盾构推进的轴线控制 (40)5.4.3 管片防水措施和拼装要点 (41)5.4.4 同步注浆和二次补压浆 (44)5.4.5 盾尾油脂的压注 (46)5.4.6 隧道断面布置 (46)5.4.7 材料运输和弃土运输 (47)5.4.8 隧道通风 (48)5.4.9 有害气体监测 (49)5.4.10 防迷流措施 (49)5.5盾构特殊段推进施工 (50)5.5.1盾构在砂质土层中掘进的沉降控制 (50)5.5.2盾构在砂质微承压土层中的进出洞风险控制 (52)5.5.3盾构穿越浅基础的商业、住宅等建筑的保护措施 (56)5.5.4穿越外城河、相门塘等河流的施工措施 (59)5.5.5盾构穿越人行天桥、桥及高架桥的沉降控制 (61)5.5.6穿越重要管线 (66)5.6 盾构进洞段推进施工 (69)5.6.1 盾构进洞地基加固 (69)5.6.2 盾构接收井准备 (69)5.6.3 盾构姿态的复核测量 (70)5.6.5 盾构进洞 (70)5.6.6 进洞段施工技术措施 (72)5.7盾构机调头、转场 (73)5.7.1盾构机调头 (73)5.7.2盾构机转场 (74)5.8盾构机拆卸、解体 (75)5.9 信息化动态施工管理 (76)5.9.1 地面监测数据反馈 (76)5.9.2 盾构各类参数反馈 (76)5.9.3 数据分析 (77)5.10 井接头施工 (77)5.10.1 井接头施工主要工艺 (77)5.10.2 施工顺序 (77)5.10.3 施工要求 (77)5.11 隧道防水嵌缝 (78)5.11.1 嵌缝各项施工工艺流程 (78)5.11.2 嵌缝作业方法及技术要求 (78)5.12 手孔封堵 (79)5.12.1 手孔封堵范围 (79)5.12.2 手孔封堵方式及材料 (79)5.12.4 手孔封堵时机要求 (79)第六章隧道附属工程施工 (80)第七章施工测量及环境监测 (81)7.1 施工测量 (81)7.1.1编制依据 (81)7.1.2仪器设备、人员安排、责任分担 (81)7.1.3 基本技术要求 (81)7.1.4平面控制网测量 (82)7.1.5高程控制网测量 (83)7.1.6联系测量 (84)7.1.7地下施工测量 (85)7.1.8盾构推进测量 (85)7.1.9贯通测量 (86)7.1.10竣工测量 (86)7.2 环境监测 (87)7.2.1 监测内容 (87)7.2.2 监测依据 (87)7.2.3 布点原则 (87)7.2.4 监测频率 (88)7.2.5 有关报警值设定 (88)第八章质量管理及保证措施 (90)8.1质量方针 (90)8.2质量目标 (90)8.3质量标准 (90)8.4质量保证体系 (90)8.4.1 质量保证体系 (90)8.4.2 质量管理责任制 (90)8.4.3 质量管理计划 (91)8.4.4 质量监督与检查 (91)8.4.5 创优质工程控制 (92)8.5质量控制措施 (93)8.5.1平面控制网测设的技术要求与措施 (93)8.5.2隧道衬砌质量控制 (93)8.5.3 隧道轴线控制 (93)8.5.4 管片拼装质量控制 (94)8.5.5地表沉降控制 (94)第九章安全、文明施工、综治、职业健康及消防措施 (96)9.1安全管理体系 (96)9.1.1 安全管理方针 (96)9.1.2 安全管理目标 (96)9.1.3 安全保证措施 (96)9.1.4分项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98)9.2文明施工 (100)9.2.1 创建目标 (100)9.2.2 文明施工措施 (100)9.3公用管线保护措施 (102)9.3.1 公用管线保护目标 (102)9.3.2 公用管线保护责任制 (102)9.3.3 公用管线保护措施 (102)9.4治安消防措施 (104)9.5防汛防台措施 (105)9.5.1设防范围和标准 (105)9.5.2要害部位及措施 (105)9.5.3防汛器材 (106)9.5.4盾构隧道施工防汛防台措施 (107)9.6交通配合措施 (107)第十章环境保护 (108)10.1全面运行ISO14001环境保护体系 (108)10.2环境保护方针 (108)10.3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108)10.4环境保护措施 (108)10.4.1 噪音控制 (108)10.4.2 扬尘控制 (110)10.4.3 废水及废弃物处置 (112)10.4.4 周围建筑物及管线的保护 (113)第十一章节能措施 (114)11.1管理思想 (114)11.2节约控制领导小组 (114)11.3工地节约控制责任制 (114)11.4节约措施 (115)11.4.1节水措施 (115)11.4.2节电措施 (115)11.4.3利用垃圾措施 (115)第十二章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116)12.1风险评估 (116)12.1.1 隧道施工风险分析 (116)12.1.2 附属工程施工风险分析(见相关方案) (118)12.2应急预案 (118)12.2.1 应急处理流程 (118)12.2.2 应急处理措施 (118)12.2.3 应急抢修材料设备 (122)12.2.4 信息报告和通讯联络 (122)12.2.5 日常检查和演习 (123)第一章工程概况1.1工程简述本工程为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I-TS-12标工程,由东环站、星明街站土建工程及仓街站-东环路站、东环路站-星明街站区间隧道工程组成。
仓街站-东环路站区间隧道线路位于苏州古城内,该区间沿干将路,穿过苏州监狱围墙及岗亭、横穿外城河、相门桥立交船坞、相门人行立交桥、茄子桥到达东环路站。
两侧多为住宅、商业建筑,干将路交通繁忙、管线繁杂;东环路站-星明街站区间隧道线路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内,沿中新路由东环路站由西向东依次穿过同济桥、苏杭高速高架桥、企鸿桥到达星明街站,两侧多为商业、住宅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