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大学语文网上作业题
大学语文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30分,每题3分)
1.鲧禹治水的神话记载在典籍( C )中。
A.《淮南子》
B.《楚辞》
C.《山海经》
D.《庄子》
2.盘古开天的神话属于( B )。
A.始祖神话
B. 创世神话
C. 英雄神话
D.战争神话
3.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 C )。
A.李白
B.杜甫
C.屈原
D.陆游
4.家喻户晓的励志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是出自屈原的( A )。
A.《离骚》
B.《九歌》
C.《天问》
D.《招魂》
5.“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出自李白的(D)
A.《蜀道难》
B.《将进酒》
C.《梁甫吟》
D.《峨眉山月歌》
6.下面诗歌属于李白绝句的是(B)
A.《蜀道难》
B.《静夜思》
C.《梦游天姥吟留别》
D.《丁都护歌》
7.下面哪一句不是陶渊明的诗?C
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B.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C.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8.“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表现了苏轼( A )的心态。
A.失意落寞
B. 旷达超脱
C. 无所适从
D.渴求汲引
9.贾府“四春”中,哪位小姐被下人戏称为“二木头”?( B )
A.探春
B.迎春
C.惜春
D.元春
10.刘备三顾茅庐,求取贤相( C )。
A.贾诩
B.鲁肃
C.诸葛亮
D.徐庶
二、判断题:(15分,每题3分)
1.《诗经》中的燕飨诗所描述的燕飨并不都是单纯为了享乐,而是要发挥亲亲之道,宗法之义。
(√)
2.《九歌》、《天问》都是屈原的作品。
(√)
3.诗句“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出自高适《少年行》。
(×)
4.《红楼梦》第五回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中,“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伏的是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结局。
(√)
5.“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
三、填空题:(15分,每题3分)
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___诗经_________。
2.______山海经______是我国古代最具神话学价值的一部文献.
3.
4.奠定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抒写隐逸情怀的《山居秋瞑》。
四、赏析题:分析《卫风•氓》中氓的形象。
(20分)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答:一,诗经开始描绘了陷入热恋中不可自拔的女生,日日期盼情郎上门提亲,甚至主动思嫁。
二,接着讲述了深深迷恋新婚的女子
三,接下来讲述了繁重的生活负担下的婚姻不顺的女子在夫妻争执中饱受情伤。
四,最后这位普通而不幸的女子希望脱离苦海平凡生活,即离婚。
五、简述《三国演义》中曹操、孙权、刘备的用人之道 (20分)
答:一、曹操的用人之道
首先,曹操用人,不以地位高低论取舍。
其次,曹操在用人方面还颁布了一条重要命令:“惟才是举令”。
凡是有才能的人,都予以重用。
由于这一命令的颁布并付诸实施,天下贤士争相归附。
曹操知人善任,惟才是举,不以地位高低论取舍,必定表现出爱才如命、求贤若渴的特点。
曹操为了得到一个人才,不惜采用任何手段。
他礼贤下士,广招贤才,天下贤士归附他,有如水之归海。
第三,给后来的降将以来投之路。
不仅如此,曹操还采用挖墙脚的办法,从敌方挖人才.
曹操虽然求贤若渴,爱才如命,用人惟才,但同样摆脱不了嫉贤妒能的狭獈思想的束缚。
曹操既要笼络天下贤士之心,广开贤路,而对一些“狂傲”之徒又不能容忍。
曹操虽然知人善任,但有时也有不明之举。
最重要的一点,是曹操多疑,爱猜忌。
总之,曹操之所以为曹操,就在于他有得有失,不失为一个实实在在的真人。
他“用人惟才”,为许多中下层优秀知识分子提供了仕进的机会,也为许多出身低贱的壮士提供了一显雄风的舞台。
曹操在用人方面为后世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在这一点上,不难看出,不管《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如何的尊刘抑曹,但在用人的具体描写中,却始终掩盖不住曹操的熠熠光彩,字里行间不时闪烁着对曹操用人之道的赞美之辞。
作者把曹操用人的得失与他事业的兴衰交织在一起,交相辉映,铸成一座赫赫丰碑,矗立在读者眼前,让曹操用人之道的熠熠光辉,照彻古今,长存读者心中。
二、孙吴的用人之道
纵观孙权的用人之道,有一个显著的特色,那就是敢于大胆起用新人。
孙权任用周瑜破曹操于赤壁之时,周瑜不过二十几岁,人们呼为周郎;周瑜死后,孙权又任用鲁肃接管军国大事,使曹操不敢正眼
觑江南;鲁肃之后,吕蒙接任,也是少年英俊,才华横溢,败蜀汉“五虎大将”之首的关羽于荆州,为东吴夺回了这一战略重地;后刘备起倾国之兵伐吴,报杀弟之仇,孙权更是大胆起用白面书生的无名小辈陆逊,陆逊风流儒雅而韬略满腹,火烧连营七百里,大败刘备于猇亭。
由于孙权采取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用人策略,使东吴在这场斗争中人才辈出,后继有人,没有出现蜀汉类似的人才危机。
在这一点上,东吴显得比蜀汉棋高一着,筹高一等,确实是一条宝贵的经验。
三、刘备和诸葛亮的用人之道
首先,刘备善于笼络人心,礼贤下士。
其次,刘备也采用挖墙脚的方法寻觅人才。
“五虎大将”之一的赵云,就是他从老同学公孙瓒那里挖过来的。
刘备善于笼络人才,也善于运用人才。
但是在用人方面刘备势必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起用新人(而这又恰恰是魏吴都颇为重视的)。
因此,在这场智慧与力量的抗争中,一旦老将旧臣死去,蜀国就陷入了人才危机的窘境,面对魏吴新人辈出,人才济济的繁盛局面,就显得力不能支了。
应该说,人才困乏是蜀国为什么最早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刘备岂能摆脱干系?刘备在很多时候还表现出任人惟亲,赏罚不明,全“小义”而忘“大义”的积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