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及其材料测考试题.doc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及其材料测考试题.doc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及其材料测考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4题)
1.下列四个家庭小实验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对蜡烛燃烧的探
究B.检验鸡蛋壳的成分C.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D.提纯混有少量泥沙的食盐
【答案】D
难度:基础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某自然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用来研究不同金属跟稀硫酸反应的快慢。

他们用此装置,选择了甲、乙、丙、丁四种大小相同的金属片,分别与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观察30 s内从导管口冒出的氢气泡多少,记录在下表中。

(“+”越多表示产生的气泡越多)。

金属




氢气泡多少
++
++++
+++

如果四种金属分别是镁、铝、铁、锌中的一种,则丁最有可能是()
A.镁B.铝C.铁D.锌
【答案】C
难度:中等知识点:金属及金属材料单元测试
3.厦钨股份公司拟生产用于汽车贮氢的钨合金,此合金()
A.熔点比钨高
B.不能导电
C.具有金属特性
D.是一种不可回收物
【答案】C
评卷人得分
难度:容易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4.从对人体健康的角度考虑,制作炒菜锅的金属最好是()
A.Fe B.Cu C.A1 D.Pb
【答案】A
难度:容易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5.人类每年从自然界中提取大量的金属铁,下列关于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
B.钢是很纯的铁
C.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
D.被腐蚀的铁制品属于不可回收垃圾
【答案】C
难度:中等知识点: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6.将质量相等的A、B、C三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已知:A、B、C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
A.放出H2的质量是C>B>A B.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
C.相对原子质量是C>B>A D.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B>C
【答案】C
难度:中等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7.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浸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1)铁钉表面产生气泡;(2)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3)铁钉质量减轻;(4)溶液质量减轻。

其中正确的是()
A.(1)(3)
B.(1)(2)(4)
C.(1)(2)(3)
D.(1)(2)(3)(4)
【答案】C
难度:容易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8.下列有关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铁有良好的导热性,常用来制作炊具
B.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潮湿的空气中不会生锈
C.废旧电池中汞的回收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铝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可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答案】B
难度:中等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9.某单质X能从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由此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一定是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的氢以前的金属
B.X是金属时,Y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
C.X是金属时,Y一定是金属
D.X、Y都是金属时,Y一定比X活泼
难度:容易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10.将下列各组内的物质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溶液质量减少的是()
A.Zn和稀盐酸 B.Cu和FeCl2
C.Cu和AgNO3溶液 D.Na2CO3固体和稀盐酸
【答案】C
难度:中等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11.下列各组实验,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实验操作步骤
方案评价
方案Ⅰ
(物理方法)
用一白纸将一块磁铁包住,然后置于废料上方。

铜和铁分别得到回收……
方案Ⅱ
(化学方法)
将该废料放入盛有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
体现绿色化学的思想有:铜得到了回收,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偏难知识点:金属及金属材料单元测试
2.如图所示,试管中盛有固体物质A,向试管中加入一种液体物质B后,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请你依据上述实验现象,对A和B的组合至少做出三种猜想(要求三种组合中的固体A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猜想
A
B
猜想1
猜想2
猜想3
【答案】猜想
A
B
猜想1
MnO2
H2O2
Zn
H2SO4
猜想3
CaCO3
HCl
难度:偏难知识点:金属及金属材料单元测试
3.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

不知你注意了没有,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象是生了“锈”一样。

某化学活动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切开的苹果“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可能与空气没有关系,只是果肉内物质自身相互反应而“生锈”。

猜想②: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③: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④: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生锈”;
猜想⑤: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并且苹果“生锈”的速度还可能与温度有关。

【收集证据】
(一)查阅有关资料:已知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二)实验探究:针对上面的猜想①至猜想⑤,化学活动小组依次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并依次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

请你将他们设计的可行的实验探究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猜想
可行的实验方案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猜想①
将一小块果肉浸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果肉表面不变色。

猜想②
果肉表面变色。

猜想③
果肉表面不变色。

猜想④
果肉表面不变色。

猜想⑤
温度高的先变色。

【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1)在②—⑤四种猜想中,你认为猜想__________________(填代号)最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在验证猜想①时,同学们发现,如果水不与空气隔绝,果肉放在水中时间长了也会变色,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根据上述结论,要防止果汁变质,果品加工厂加工和保存果汁时可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猜想
可行的实验方案
猜想②
将一小块切开的苹果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猜想③
将切开的苹果放入盛有氮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猜想④
将切开的苹果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猜想⑤
各取一小块苹果分别放入两支集满氧气的试管中,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入热水中,观察两试管中苹果的变色速度。

【得出结论】是果肉中的成分与氧气作用的结果,“生锈”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果肉变色速度越快。

【反思与评价】
(1)③氮气化学性质很稳定,通常不与其它物质反应。

(2)水中溶解了氧气
【应用】将水果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工,采用真空包装并低温保存。

难度:偏难知识点: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五、综合题(共1题)
1.根据下列化合物与单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如下图),回答:
(1)若乙的溶液为浅绿色,y是红色固体,则x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常温下若乙是气体,则x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常温下乙为无色液体,则x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Fe;(2)C;(3)H2。

难度:偏难知识点:金属及金属材料单元测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