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拆解工程概述
拆解改造变电所安装工程包括新建安德门站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和既有线3座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1座降压变电所、4座跟随式降压变电所的设备安装与接线、单体设备调试、所内调试、供电系统调试,以及系统总联调的配合等工作。
1.1.1.变电所拆解改造工程
(1)奥体中心站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内新增40.5kV C-GIS开关柜、DC1500V直流开关柜等设备的运输、仓储、安装和试验调试等。
(2)奥体中心站、小行站变电所供电设备间连接电缆的敷设、接线与试验等。
(3)奥体中心站DC1500V直流电缆(上网电缆、回流电缆)的敷设、接线与试验等。
(4)既有安德门站215馈线回路重新敷设电缆由原212馈线端接出,原2151开关编号改为2121;原216馈线回路重新敷设电缆由原214馈线端接至2141(原2145开关另一端新加上网隔离开关编号为2141),原2145开关编号改为2124。
(5)将小行站进线柜、安德门主变电所向新建安德门站的馈出柜的既有差动保护装置更换为与新建安德门站差动保护装置型号一样的装置,进行安装、调试,换下的差动保护装置作为备品备件。
(6)既有安德门站处三边供电的联跳、闭锁的改造奥体中心站、中胜站双边联跳回路改造:
①拆除既有安德门站与中胜站的双边联跳、隔离开关闭锁回路以及之间的联跳电缆。
②小行车辆段出入段线电动隔离开关的闭锁回路,也需要按新调整的双边供电关系进行调整和改造。
③既有安德门站、三山街站、一号线南延段的宁丹路站的隔离开关闭锁回路也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造。
(7)新建安德门站处的联跳:新建安德门站采用既有车站直流开关设备,双边联跳回路采用强电压常开回路方式,同时对中胜站、奥体中心站既有双边联跳回路由弱电流常闭回路改造为强电压常开回路,由此实现新建安德门站、中胜站、奥体中心的双边联跳。
(8)奥体中心站的联跳和闭锁
①奥体中心新增直流馈线柜采用既有车站直流设备, 双边联跳回路采用强电压常开回路方式,由此实现奥体中心站与新建线路绿博园站的双边联跳。
此处,对于有可能出现的两个不同厂家的情况,由于都是强电压常开回路方式,两厂家可在设计联络时进行接口配合实现。
②奥体中心站端子柜内的隔离开关闭锁回路部分进行增加改造。
(9)保护整定值的重新调整与调试配合
①交流系统
安德门主变电所至迈皋桥主变电所之间的车站变电所在“迈皋桥主变电所解列,安德门主变电所支援供电”和“安德门主变电所解列,迈皋桥主变电所支援供电”方式下的交流环网保护定值需重新进行校核、调整。
小行站至奥体中心站的交流环网保护整定需按纳入十号线供电系统内重新整定。
②直流系统
既有一号线与南延线构成的“新一号线”的直流短路计算需重新计算,直流开关柜相关保护需重新校核并调整。
1.1.
2.环网电缆拆解改造工程
(1)将一号线中华门站35kV两路进线电缆及差动保护电缆由安德门主所拆解,拆解后电缆接至既有安德门站出线端;
(2)既有安德门站35kV进线电缆换成型号为240mm2的电缆重新敷设至安德门主所,差动保护电缆不动;
(3)安德门主所接中华门站两路进线重新敷设电缆及差动保护电缆接至新建安德门站,路径沿安德门主所至既有安德门站间电缆隧道敷设,再从既有安德门站敷设至新建安德门站,接新建安德门站进线端;
(4)小行站原两路进线重新敷设电缆及差动保护电缆接至新建安德门站出
线端;
(5)中胜两路进线需拆除拨道段至马蹄形隧道间,重新沿联络线挖电缆沟至马蹄形隧道处,原电缆截断后用电缆中间接头连接并沿新挖电缆沟重新敷设。
差动保护电缆按新路径重新敷设,具体施工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
(6)拆除既有安德门站和中胜路之间的联跳电缆。
除上述范围外,我方还负责与接触网施工单位配合完成拆解改造工程需要交叉部分的工程内容。
1.1.3.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拆解改造工程
(1)奥体中心站新增2面直流馈线柜、2面交流开关柜,对其综合自动化系统进行扩容改造;小行站和安德门主变电所的差动保护装置进行了更换,进行变电所综和自动化系统的重新调试。
(2)奥体中心站、元通站、中胜站、小行车辆段、小行站在控制信号屏上进行相关的接口改造,以实现从一号线控制中心到十号线新建控制中心的转换。
1.1.4.能源监管系统拆解改造工程
奥体中心站、元通站、中胜站、小行车辆段、小行站车站内能源监管系统装置从既有一号线借用OA的能源监管系统测通道,转接入十号线通信系统提供的专用的能源监管系统通道内。
1.1.5.杂散电流防护系统拆解改造工程
(1)轨道拆除段轨道连接电缆的拆除。
(2)既有奥体中心站、元通站、中胜站、小行站四座车站的杂散电流监测装置由通过借用办公自动化系统(OA)通道改接至通信通道。
1.2.拆解改造安装技术要求
1.2.1.运输、装卸和存储
(1)开关柜(40.5kV C-GIS、1500V直流设备)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都保持直立放置,装卸时每次只吊装一台。
(2)设备在装卸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装卸规程进行操作。
(3)产品的运输和装卸严格按照产品的安装使用说明书进行。
(4)40.5kV C-GIS、1500V直流开关柜等直立存放,不能叠放。
存放地点保持干燥,并通风良好。
(5)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不使电缆及电缆盘受到损伤,严禁将电缆盘直接从车上推下,电缆盘不应平放。
(6)电缆盘滚动时必须按照电缆盘上的箭头指示或电缆的缠紧方向。
(7)电缆存储时集中分类存放,并标明电缆型号、电压等级、规格、长度等,电缆盘之间应有通道,电缆存放处不得有积水。
1.2.2.盘柜设备安装
(1)1500V直流开关柜采用绝缘法安装。
40.5kV C-GIS开关柜采用非绝缘法安装在基础框架或基础预埋件上。
(2)盘柜本体就位后应检查盘柜本体及盘柜内的设备或电器与各柜体之间的连接是否牢固,外观有无损伤,绝缘是否良好;盘柜安装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规定等等。
(3)盘柜单独或成列安装时其垂直度偏差小于1.5mm,相邻两盘顶部水平偏差小于2mm,相邻两盘面的盘面偏差小于1mm,成列盘面的盘面偏差小于5mm,盘、柜间的接缝偏差应小于2mm。
(4)按设计图纸、产品使用说明书以及有关标准规范进行接线。
接线后对各回路进行校线检查。
(5)引入盘柜的电缆接线排列整齐美观。
电缆芯线标明回路编号,编号正确字迹清晰。
(6)所有直流设备的框架连成一体。
1.2.3.电缆敷设
(1)电缆敷设时电缆从盘的上部引出,不使电缆在桥架、支架和地面进行拖拉摩擦。
电缆上不应有铠装压扁、电缆绞拧和护层折裂等机械损伤。
(2)电缆穿人防门框预留管时,首先对人防门框预留管进行检测,确定其材质为非磁性管后再进行电缆敷设,在敷设的过程中,不使电缆受到任何损伤;若检测人防门框预留管为磁性材料需及时进行处理。
(3)电缆穿管敷设时,每根管内应敷设接地镀铜圆钢或接地扁钢并与支架接地镀铜圆钢或接地扁钢进行连接。
(4)电缆敷设一般采用人工敷设,如采用机械敷设,其敷设速度不超过15m/min。
(5)电缆敷设充分考虑热胀冷缩的影响,环网电缆在支架上蛇形敷设或预
留伸缩的弧度。
在伸缩缝处应留有0.6m的电缆,电缆中间头两端各预留1m电缆,电缆敷设满足《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
每回35kV环网电缆需在其敷设的起点及终点车站(变电所电缆夹层)作适当的预留。
(6)电缆终端和接头的制作采用专用工具,并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及制作工艺规程。
(7)电缆标牌清晰、准确。
1.2.4.电缆拆解改造
(1)拆除环网电缆刚性及挠性固定时,注意保护电缆,不使电缆受到任何损伤,用人工缓慢将电缆放下,放前要将绝缘裸露部分包好、保护好,且要做好防潮措施。
(2)电缆移位时,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防止损伤电缆铠装和绝缘。
(3)搬移既有电缆时必须做好各项安全工作,必须挂接接地线、穿戴绝缘物。
(4)电缆终端和接头的制作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及制作工艺规程。
(5)AC35KV及DC1500V电缆爬升、转弯、穿越构筑物孔洞及进入设备前应刚性固定。
电缆在每个悬挂点处固定。
(6)电缆支架类型统一,空间考虑适当予留。
(7)紧固件抗震、耐腐蚀,对基材破坏小。
(8)电缆标牌清晰、准确。
(9)电缆进出构筑物时穿套管(玻璃钢管)保护。
(10)室内光缆穿管敷设。
(11)环网电缆的纵差保护采用光缆,配置制作光缆接头的专用工具及必要的测试仪器。
1.2.5.封堵
(1)电缆敷设完毕后对电缆路径上的沟、槽、管、洞等进行封堵。
(2)对预留设备开孔进行封堵。
(3)对电缆井进行封堵。
(4)封堵材料防火及防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