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观检验标准

外观检验标准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國統加湿器产品的外观品质检验规则。

2 术语和定义2.1 污垢其它物质在产品的表面形成污垢,如润滑油,油漆等物质。

2.2 亮面局部表面光泽变亮,粗度不明显的现象。

2.3 拉白成型品脱模时,由于钩料杆的压力大于预料杆的顶出力,而使某部位所产生的白化。

2.4 段差上下部件之间本应在同一平面或曲面之内光滑连接,但由于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误差使其产生前或后不同面。

2.5 刮伤、碰伤产品在生产和搬运过程中未注意碰撞或被利器刮到的痕迹。

2.6 弯曲膠件因内应力或受外力影響而造成的平面变形。

2.7 缩水膠件于冷却后由于收缩量不一致导致表面低下。

当塑料熔体通过一个叫薄的截面后,其压力损失很大,很难继续保持很高的压力来填充在较厚截面而形成的凹坑。

2.8 间隙二个或二个以上零件装配在一起后,边面之间形成的可见缝隙,单位为mm。

2.9 台阶二个或二个以上零件装配在一起后,相对于某平面的凸出或者凹进的高低差,单位为mm。

2.10 色差产品中不同零部件颜色的差异。

色坐标值即识别并标识颜色的特殊的L*、a*、b*坐标值;色差值即以L*、a*、b*坐标值为基础,使用专门的色差仪测量两个色板(或实物)之间的颜色差别的数值,按国标规定用ΔE表示;2.11 熔接痕塑料熔体在型腔中流动并遇到阻碍物时,熔体在绕过阻碍物后不能很好的融合而在在塑料件的表面形成一条明显的线。

2.12 气纹、色纹、银纹外观件表面存在放射性条纹、斑驳以及浑浊不清的纹理状缺陷。

2.13 点状缺陷外观件表面存在黑点、亮点、其它与本体颜色不同的点状物、类似点状物的圈状物等。

2.14 长条收缩痕模具表面有热裂纹的伤痕时使得部件表面产生同样形状的收缩伤痕。

2.15 顶白/顶凸由于塑料的包紧力大,顶杆区域受到前大的顶出力所产生的白印或凸起。

2.16 毛边塑料件边缘或分型面处产生的塑料废边。

2.17 烧焦塑料件在最后填充区和空气聚集区出现的黑斑。

2.18 龟裂胶件由于环境老化而产品表面上有裂纹。

2.19 缺料塑料件在某些部位存在塑料空缺的现象。

2.20 控制面板安装产品各种开关、按钮和显示屏的区域。

3 分类3.1 外观面分类根据国际通用外观检验标准及习惯,通常将外观面按客户接触的频度分为A、B、C面,其重要性依次降低,具体如下(外观面的分类):A面:产品的正面、上面;B面:产品的左面、右面、背面;C面:产品的底面和拆开可拆卸部件后的可见面。

B面B面C面A面3.2 外观品质要求分类根据客户对外观品质的要求,将外观品质要求分为I级、II级和III级,外观品质要求的严格程度依次降低(公司出日本產品使用II級標準,出歐美及其它地區的產品使用III級標準)。

4.技術要求4.1 零部件標準及檢測標準4.1.1标签和警告标志4.1.1.1 标签应粘贴在指定的位置上且粘贴整齐和不能贴歪及起皺,标签上的文字清晰可见,无移印、刮花、缺边、褪色老化现象。

4.1.1.2 如表面上光的標簽用紗步沾95%酒精來回擦拭三次后,标签应清晰易读。

4.1.1.3 將標簽放置在高溫60℃、低溫-5℃各12H,兩個循環後標簽不得有脫落或翹起。

4.1.2控制面板按目测的检测方法,控制面板的按键外观良好,按键组件各配合面和边不应有毛刺和飞边,处理平滑,可见的镀层面不得有明显的沙孔。

电镀层应均匀光亮、附着力好,不得脱层、剥落。

PVC片粘贴牢固,不能有气泡、卷边和局部脱落。

4.1.3控制面板标识标识应能显示清晰的图案或文字,无位移、刮花、少油、褪色老化现象。

标识应清晰易读且不褪色。

用3M膠紙進行測試後,A、B、C級面絲印部位無明顯脫落。

4.1.4显示功能按目测的检测方法,显示内容应准确、清晰;无重影、断笔、缺劃及显示错误等现象;显示灯镜灯孔与显示灯必须对齐居中;俯视显示盒各按键应居中,突出高度均匀,以按键横轴线方向为基准,键位不得偏离键槽1mm。

4.1.5按键或旋钮按正常使用操作和目测的检测方法,按键灵活、准确、弹性及手感应良好,不得有卡死、异声、连动等现象;开关旋钮不允许有偏心,压标识点的现象。

旋扭指針所對應的絲印,前後偏差不可超過1.5mm.4.2.外观间隙4.2.1不同塑料部件之间的配合间隙不同塑料部件间的配合间隙应均匀,形成间隙的不平度少于0.8mm。

使用游标卡尺、塞规或量规测量不同塑料部件间的配合间隙,间隙应符合下表的要求:4.2.2外观钣金件之间的配合间隙外观钣金件与安装部件的配合间隙应均匀。

使用游标卡尺、塞规或量规测量外观钣金件之间的配合间隙,间隙应符合下表的要求:4.2.3装饰条、装饰板周边的配合间隙装饰条、装饰板周边的部件的配合间隙应均匀。

使用游标卡尺、塞规或量规测量装饰条、装饰板周边的部件的配合间隙,间隙应符合下表的要求:4.2. 4运动部件与周边的配合间隙装饰条、装饰板周边的部件的配合间隙应均匀。

使用游标卡尺、塞规或量规测量装饰条、装饰板周边的部件的配合间隙,间隙应符合下表的要求:4.3色差4.3.1注塑外观色差测试的色差值应符合下表的要求:4.3.2金属喷涂外观色差测试的色差值应符合下表的要求:4.3.3塑料件喷涂件色差值要求塑料喷涂件与封样色板比对,使用目测的方法,色差无明显差异。

测试的色差值应少于0.3。

4.4.外观缺陷接受要求5包装5.1打包带5.1.1.打包带外观按目测的检测方法,各类型打包带外观色泽均匀,颜色均一,花纹整齐清晰,无污秽、杂质,不允许有开裂、损伤、穿孔等缺陷。

5.1.2 打包带位置按目测的检测方法,打包带都不允许打在条码上面,避免无法正常扫码。

包装带需距离包装边缘15mm,包装带间的距离至少30mm。

5.1.3打包带松紧度塑料打包带捆扎在整机外包装上不应松弛,也不应过紧,包装带离包装箱表面距离不大于50mm。

5.1.4打包带抗拉强度打包带熔接位缝合位至少覆盖2/3 以上。

打包带应能承受整机重量无断裂现象。

5.2包装箱5.2.1胶粘带按目测的检测方法,胶粘带应使纸箱封口粘贴平整,无翘起、变形、松脱现象;胶粘带在封箱后,纸箱上左右摇盖应保持一个平面,无突起,确保纸箱包装后保持密闭防尘作用;胶带不能粘贴到包装箱把手处。

5.2.2包装箱文字的要求按目测的检测方法,包装箱的印刷文字图案应清晰、饱满、无脱色及明显溢边;印刷字体位置准确,上下左右倾斜不允许超过2mm。

5.2.3包装箱文字图案的要求按目测的检测方法,包装箱的“向上”“易碎物品”“怕雨”标识在包装箱的所有四个侧面的左上角处;“堆码层数极限”“禁止翻滚”“回收”可放置在包装箱的两个小侧面的左上角,但不限于此;“前面”“严禁踩踏”“严禁高处跌落”等标志也应在包装箱上印刷,印刷位置应在纸箱的顶面或上摇盖。

5.2.4包装箱配合按目测的检测方法,产品内包装与外包装配合尺寸适合,松緊度适中;加湿器類的包装纸箱不能露底。

5.2.5包装印刷件颜色包装印刷件与封样包装印刷件、样板比对,按目测的检测方法,色差无明显差异。

5.3附件类5.3.1 说明书、保証卡和麥頭外观按目测的检测方法,说明书、保証卡和麥頭不允许出现脏污、折痕、发黄、破损、重叠及其它有碍使用的缺陷;裁切面应整齐、光洁、无毛刺, 裁切偏差不允许超过±3mm;文字、图案清晰,颜色纯正,不允许出现拖墨、重影、渗墨等现象。

6试验条件6.1试验仪器要求6.1.1 通用卡尺:0-150mm,测量精度:0.01mm6.1.2钢直尺:0-1000mm, 测量精度:1mm6.1.3塞尺:0-1.00mm 分度号:0.05mm6.1.4色差仪:测量精度:0.10ΔE*ab6.1.5推力计:0-200N 测量精度:0.2N6.1.6恒温恒湿箱:温度偏差2℃湿度偏差2%6.1.7划格法附着力试验仪:精度:0.1mm6.2检验员能力要求检验员应满足下列的要求:A.检验员具有半年以上的工作经验;B.裸视视力1.0或修正1.0以上,无色弱、单色盲、全色盲;C.经过系统的教育训练,培训时间至少40H;D.特殊工作培训并通过验证,承认水平,能够立即从事检验工作。

6.3 检验环境要求无特殊要求的检验环境应满足下列的要求:A.40W日光灯或模拟日光类光源;B.检验区域的光通量至少1800LM流明;C.检验工作台须光滑、整洁,具有足够的样品转动空间。

D.环境温度: 20℃±10℃E.环境湿度:30%RH~70%RH6.4.1光源强度目视试验的检验光源至少40W日光灯或模拟日光类光源,光源照射角度应可根据测量的位置可以设定或试验台能满足样品放置的要求。

6.5.1检验距离、目视时间、目视角度的要求检验员在目测试验中根据外观面和外观品质要求按下表规定的检验距离、目视时间、目视角度的要求进行试验。

6.7.1观测方向检验的目视观测方向如下图所示。

6.8 色差试验6.8.1 设备检验使用的色差测试仪器应为CR-10型或更高型号。

6.8.2 检验方法将样品放置在水平的工作台或地面,色差测试仪垂直被测面,接触面不得漏光。

色差试验应尽可能选取部件中3个不同的位置点进行测量并取算术平均值作为结果。

Mm6.9 高低温潮态试验将样品放置在恒温恒湿箱中,样品在55℃ 95%的环境中放置24小时,随后恒温恒湿箱的环境改变为-20℃,温度恒定后样品再在恒温恒湿箱中放置24小时。

6.10包装带松紧度试验使用50N的拉力施加于包装带,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包装带离包装箱表面距离。

6.11包装带抗拉强度试验提起测试样机5次,每次样机底面离地1米。

此测试在分别在两台样机上进行,两台样机结果须一致。

6.12附着力试验用划格法附着力试验仪在部件平整的面上纵横垂直交叉切割10条平行切割线,平行线的距离为1mm。

如平面没有足够的空间,平行线的条数随平面的空间而定。

用3M附着力测试用透明胶粘带粘贴涂层切断处,静置1分钟后,匀速撕去透明胶粘带,检查切割涂层或标识破坏情况。

6.13检验规则6.13.1检验规则产品应按本标准规定完成外观品质测,经正式鉴定合格后,方能批量投产。

6.13.2检验说明每台产品需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并应附有质量检验合格证、检验日期、使用说明书和保修单。

6.13.3检验分类产品的检验按制造过程属性分为生产线过程检验,抽检检验,成品检验,成品出厂检验。

6.13.4制造过程的检验6.13.4.1产品在各生产过程的必检项目产品在各生产的过程中应按下表进行检验,详细如下:6.13.4.2产品出厂检验的抽样按GB/T 2859-1检查的批量、抽样方案、检查水平及合格质量水平,由生产厂和订货方共同商定。

6.13.4.3订货的外观品质要求订货方在必要时可提出表3以外、标准范围之内项目进行抽检的要求,外观品质要求按合同规定执行,如无规定则执行B级外观品质标准。

6.13.5型式检验6.13.5.1产品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经鉴定定型后制造的第一批产品;B.正式生产后,当结构、工艺和材料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产品停产一年后再次生产时;D.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