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敦煌子部文献的范围及分类-最新年精选文档

敦煌子部文献的范围及分类-最新年精选文档

敦煌子部文献的范围及分类The Scope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Zi CategoryamongDunhuang DocumentsXUJianpingResearch Center for History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Research Center for Dunhuang Studie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28 ):The part of Zi works of masters ,philosophersand other treatises ) in the Four Categories ofancientChinese books is very complicated ,and it includes allthebooks that cannot be classified into the other three parts .Classification of this part among Dunhuangdocuments ismuch more complicated owing to their particularity. On thebasis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Summary ofthe GeneralCatalogue of the Four Categories whileconsulting theclassification of other books of classic catalogues ,the author classifies these documents into sevencategoriesaccording to their actual contents :namely ,works ofmasters ,medicines ,astronomy ,andalgorithmshoroscopy ,reference books art ,and religions.Descriptive texts and explanation about the types ofsubgroups of each category are also provided.Keywords:Dunhuang documents ;Zi category Classification ;Explanation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自东晋李充《晋元帝四部书目》确立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以来,到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部分类法一直是图书分类的主流。

四部之中,子部最为庞杂,凡是其他三部不能容纳的,都归于子部。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总叙”云:自六经以外立说者,皆子书也。

其初亦相淆,自《七略》区而列之,名品乃定;其初亦相轧,自董仲舒别而白之,醇驳乃分。

其中或佚不传,或传而后莫为继,或古无其目而今增,古各为类而今合,大都篇帙繁富。

可以自为部分者,儒家之外有兵家,有法家,有农家,有医家,有天文算法,有术数,有艺术,有谱录,有杂家,有类书,有小说家,其别教则有释家,有道家,叙而次之,凡十四类。

[1]据其说,则子部十四类之分是根据《七略》以来诸家目录的各部类目增删修订而成①。

敦煌藏经洞文献的性质是佛教寺院藏书,其中90%以上是佛教文献,而其他官私文书、儒家经典、道教典籍以及诸子百家、文学作品等等不到总数的10%。

而这10%中,属于《四库全书总目》所定子部范围的写卷约1200 号,至多不超过十分之三,而且各类目的内容多寡不一。

如果单纯选择某一种传统的经典书目 的分类套用,势必凿枘不合。

因而,现在我们对敦煌子部文献的 分类主要依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分类,参照以《汉书•艺 文志》、《隋书•经籍志》、《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等经典书目 的分类,并根据敦煌文献所存写卷内容的实际情况确定。

当然, 由于敦煌写卷的特殊性, 所存写卷几乎全为残卷, 所以有些文书 的性质不易判定, 我们所做的分类, 特别是具体到单个写卷的归 属,可能会有不够准确之处,希望学界同行多多指教。

据敦煌文献所存子部写卷, 我们将子部分成七大类: 诸子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类书类、艺术类、宗教类。

诸子类《汉书•艺文志》有“诸子略”,包括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十类,所收皆先秦至汉诸学术思想流派之著作。

到唐初编 《五代史志》(即《隋 书•经籍志》),将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其中 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 说家、兵法、天文、历数、五行、医方,《隋书•经籍志》云:《汉书》有《诸子》、《兵书》、《数术》、《方伎》之略,今合而叙之,为十四种,谓之子部。

”[2]将《汉书•艺文志》 之子部的性质是不同的,在《隋书》中,诸子成了子部中的一部子部” 中的兵书、 数术、 方技三略并入子部。

汉书》 之诸子与 《隋书》分内容。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部分,在《隋书•经籍志》中保存的有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 家、农家、小说家九家,这是因为《汉志》之阴阳家 21 种,至 唐初时已全部佚失,故《隋志》“子部”下不列阴阳家。

到《四 库全书总目》中仍保存的就只有儒家、法家、农家、杂家、小说 家、道家六家②。

《汉书•艺文志》将兵书独立,为“兵书略”, 与“诸子略”并列, 梁阮孝绪 《七录》 有“子兵录”, 因兵书少,故将之与诸子合为一类。

敦煌文献中兵家写卷仅四个卷 阮氏之说,与诸子类合为“子兵类”,内容完全不成比例,故依 郑樵《通志•艺文略》,将之并入诸子。

这样,敦煌子部文献的 诸子类包括儒家、 道家、 法家、 杂家、 农家、 兵家、 小说家七目。

1)儒家之属儒家写卷,主要有S.1891《家语卷第十》、敦研328〈〈说苑•反 质》、P.2872《说苑•辨物》[3]。

《四库全书总目》以司马光家范》、袁采《袁氏世范》入儒家类,今仿其例,以家训类蒙 书如《太公家教》、《武王家教》、《辩才家教》、《新集严父 教》、《崔氏夫人训女文》等入儒家③。

2)道家之属所追宗,故与宗教混在一起 如果我们能在子部单设’宗教 类' ,则‘道家'与‘道教'便可分开, 还‘道家'之本来面貌 和应有地位。

” [4] 故今于子部设宗教类,将有关神仙道术、符 箓章咒等“道教”写卷归于宗教类。

道家著作的写卷主要是先秦道家四大书: 《老子》、《庄子》、 列子》 、《文子》 ,其中尤以《老子》 、《庄子》写卷最多 {1} 。

收藏在日本书道博物馆的葛洪 《抱朴子》 写卷亦为道家类写 卷 {2} ,存内篇《畅玄》部分。

此卷原为孔宪廷藏本,孔氏所藏 原有《畅玄》、 《论仙》、 《对俗》三篇,后来孔宪廷将《畅玄》 部分割下送给许承尧,另一部分《论仙》、 《对俗》两篇于 1922年卖给了文求堂主人田中庆太郎 {3} 。

而《畅玄》部分许承尧亦 于 1923 至 1925 年间卖出, 到了中村不折手中。

但现在只能见到 罗振玉的异文录校本 {4} ,原件不知存于何处。

如仿 李致忠云: “道家本亦先秦的哲学流派, 但由于后世为道教《汉书•艺文志》将《鹖冠子》入“诸子略”之道家类,《隋书•经籍志》亦入子部道家类。

《鹖冠子》写卷为傅增湘旧藏,敦煌遗书散录》著录为704 号,傅增湘以为注文为隋以前人所作[5] ,王重民将傅跋收到《敦煌古籍叙录》,叶荣亦承傅氏之说[6] 。

施萍婷等学者却认为此是伪卷{5} ,既然是伪卷,就不在收录之列。

3)法家之属敦煌写卷中有编号为S.1440、P.3722 的《治道集》残卷。

《治道集》作者李文博,《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著录在子部法家类,王重民《敦煌古籍叙录》以为然4)杂家之属杂家著作所见者有《淮南子》与《刘子》两种,《隋书•经籍志》归之于子部“杂家类”。

《淮南子》写卷皆见于俄藏文献[7] 。

几 X .00236、几 X .03936、几 x .07892、 几x.17463R (两个残片)[8]。

《刘子》写卷今所知者有 P.2546、 P.3562、 P.3704、 S.6029[9] 、 S.12024、 S.10441[10] 及 BD14488新 688)与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本(《去情》至《思顺》)八种 [11] 。

5)农家之属农家著作所见者唯一种,P.3303V 《五印度用甘蔗造沙糖法》是记载印度制糖法的写卷, 季羡林先生曾作过专题研究 [12] ,李 正宇先生定名为《印度甘蔗制糖及甘蔗育苗法》[13]。

《隋书•经 籍志》云:“农家,所以播五谷,艺桑麻,以供衣食者也。

” [2]1010故以此入农家。

6)兵家之属敦煌文献中兵家写卷,今所知者只有四个卷号: P.3454《太 公六韬残卷》、 P.4837A 《兵阵》 [14] 、俄敦 17449《黄石公三 略》[15]、S.11507B 《吴子》{6}。

7)小说家之属《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下设有“小说家”类,《隋书•经籍志》在子部下也设“小说家”类, 此后的官私书目大多称:“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

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 也。

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 为也。

'然亦弗灭也。

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

如或 中,有五个残片: 也在子部下设有此类。

《汉书•艺文志》在“小说家”的小序中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 [16] 将小说家入“诸子略” 中,说明这一类书的内容亦属诸子之学问,所以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据班固注,则诸书大抵或托古人,或记古事,托人者似子而浅薄,记事者近史而悠缪者也。

” [17] 到欧阳修编《新唐书•艺文志》,将一些神怪类图书收入子部小说家类,如戴祚《甄异传》、干宝《搜神记》、王琰《冥祥记》、王延秀《感应传》等,盖以其“似子而浅薄”也,而这些书在《旧唐书•经籍志》中却是入史部杂传类的,乃以其“近史而悠缪”也,故属之史部。

以后如《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皆承《新唐书》,以神怪类图书入子部而非史部。

有学者认为神怪类小说并非严格意义上《汉书•艺文志》所言之小说,而是“后人所说的文学小说的小说一类,是文学小说早期作品的一种” [18] ,不应该归入子部小说家类,而应入集部小说类,其说亦颇有见地。

然《太平广记》是按类收录历代小说的一部类书,甄异传》、《搜神记》、《冥祥记》等相关材料亦收入其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