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成为第四代全球霸主给我们的启示在太平洋的彼岸,存在着当今世界的一极——美利坚合众国,即人们习惯称呼的美国。
公元1776年,通过对英国的独立战争,美国就此诞生,这片土地从此摆脱了长久以来的殖民地身份。
在至今仅仅200多年的建国历史中,美国一步步从一个落后的殖民地,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化国家,继而取代统治全世界长达两个世纪的英国成为全球新一代的霸主,并由此开始已近一个世界的霸主生涯。
超级大国的崛起之路、夺取世界霸权的历史印记能给我们的发展带来什么启示呢?取其要者而言,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四条。
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一双鞋不合脚的鞋,不论它再怎么光鲜亮丽,它都会妨碍你阔步前行,甚至可能成为栽跟头的根源。
一种制度,不管它被描述的多么美好,只要它不适合当时的国情,它就会成为国家发展的绊脚石,乃至是亡国的丧钟。
18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相当高地水平,新成立的美国自然而然地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但是,美国的资本主义道路并没有走欧洲的传统资本主义道路。
在全球被英国控制的背景下,美国资本的积累没有出现类似于西班牙、英国等的全球范围殖民扩张,而是依靠国内的发展,对殖民经济的依赖程度远远地低于这些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
新的资本主义道路决定了美国如此强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成为二战的战
争策源地。
我们知道日本也是由殖民地走出来的,但是日本几乎完全照搬了传统的资本主义,当危机到来时,它成为了战争的策源地,给自己和世界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而对于我们,同样要做到走适合自
己的发展道路。
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我们已经证实了在当时的中国资本主义是走不通的。
经过建国后30年的闭关锁国、照抄苏
联式高度计划经济模式的艰难发展,我们证实了这种体制并不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我们证实了改
革开放和市场经济适合当下中国发展的要求。
在未来,是否继续改革开放,我们不能主观臆断。
到底怎么发展,我们决不能生搬硬套,一切都必须以适合中国国情为基本。
二、实力才是硬道理。
向来把仁义叫喊的最凶的都是弱者。
在国与国的斗争中,强者才有资格谈道义,一切都是实力说了算。
“1807年,英国为与拿破仑作战,炮击美国战舰‘切萨皮克号’,强征舰上
海员。
此举激起了强烈的反英爱国情绪,1807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禁运法案》,禁止一切船只离开美国前往外国港口,意在用中断
对英国的农产品供应来教训英国。
”[1]不料,禁运不仅没能给英国造成伤害(英国可以从世界其他国家进口粮食,本国也生产粮食),反
而使美国经济全面瘫痪。
禁运充分暴露了美国经济的殖民性和依附性。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航海业濒临破产,大批海员失业,北部的大小商人损失惨重,农产品价格不断下跌,小农场主和小业主纷纷破产,工业消费品供应发生严重困难,关税收入急剧减少,财政出现巨额亏空。
”[2]“大多数居民眼看着自己一步步走向破产法庭,禁不住大声疾呼,强烈要求废除禁运法令,代之以一项‘不通商法令’,即禁止
一切与英国和法国的贸易,但允许美国商人与欧洲‘中立国’交往。
”
[3]但是,“美国船只依然被强行拖入一个港口,扣押在哪里。
”[4]
早期的美国在英国人面前的弱小与我们今天看到的美国大相径庭。
在经历失败之后,美国人就切实懂得了国父“孤独发展”的训诫。
左右这一切的不是某个人的眼光,而是隐藏在事件背后的实力比对。
话语权不是靠外交家的口才,而是他所代表国家的实力。
一战后美国总统到欧洲,希望主导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没人理他;二战后,当美国总统再次到欧洲表达同样的愿望时,没有人表示异议。
这一点,对处于国际风云变幻中的中国,尤其值得借鉴。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告诉国人“韬光养晦”;现在,我们提出“和平崛起”。
这些为的就是在实力明显弱小的情况下,避免与大国强国直接对抗,为发展谋空间。
当今世界的格局,不是我们主导的格局,在别人的游戏规则里,必须学会低头,学会忍耐。
我们的实力尚不强健,骄傲自大、浮躁不安的国民情绪会对我们的发展造成阻力。
尤其是我们青年人,仍然需要继续艰苦奋斗。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人类的近代史就是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史。
美国虽然没有赶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却赶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迅速发展成为强大的工业化国家。
大力科学技术是弱国追赶强国的一条捷径。
深谙此道的美国政府对科技一贯高度重视,政府的决策犹如一个强有力的杠杆,主导并促进科学事业的进步。
“早在独立后不久,联邦政府就于1790年通过了专利法,鼓励和保护科学技术的发明。
”[5]二战期间,美国的移民政策对欧洲逃避法西斯迫害和战火的科技人员,一直敞开着大门。
美国政府对科技的重视更是体现在美国教育的辉煌,至今前十的大学中美国占其六。
如今,科技领先的
美国,把其他国家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对于中国,我们曾今引领世界数千年,靠的是我们先进的科学与文化;如今,我们的复兴同样要靠科技文化的发展。
坚持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发展力”的策略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当前,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领域的绝对优势对中华之崛起造成巨大压力。
要实现科技的腾飞,首先,要有政府的坚定支持与政策的持续引导,只有政府能集中全民的意志与力量,给科技发展以强大动力;再次,必须要做好教育工作,教育工作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
中国人从来不缺创造力,缺的是释放创造力的通道。
营造全民创新、创造的氛围,在当代有十分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四,博取众长,为我所用。
美国是一个历史十分短暂的国家,同时又是一个移民国家。
因为没有长久的历史,所以没有固守的必要和情节;因为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它具有世界其他国家的优秀成分。
人类文明几千年的积累都可以在美国看到影子。
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免费为这个国家带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先进的思想理念。
在美国,文明发展的成本几乎为零,国家发展的文明包袱也几乎为零,轻装的美国轻松地超越了所有文明国家。
而中国是个有着极其悠久历史的国家,我们的文化包袱远远大于别人。
但是在当前的历史环境中,勇敢地放下包袱,摒弃传统文化中阻碍我们前进的成分,广泛的吸收其他国家、其他文明的优秀成分以助我发展。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必须防止历史给我们带来的守旧思想,当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心态加入到全球竞争与融合当中,博取众长,为我所用。
我中华民族处在崛起的黄金期,也是关键期。
超级大国的崛起给
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宝贵的知识。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是我们的一大使命。
[1]《美国史新编》,杨生茂,陆镜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31页
[2]《美国早期现代化的两条道路之争》,第163-164页。
[3]美,房龙,《美国往事》241页,北京出版社,2011年。
[4]同[3]
[5]张弘等,《美国简史》164页,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