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听读训练阅读
题
三年级语文听读训练校对:毕淑萍班级:姓名:
(一)
人类可真有办法。
人看见蝙蝠能在夜间飞行,就发明了雷达。
看见鸟儿在高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就发明了飞机。
海豚(tún)是游泳能手,潜水艇就是照它的模样造的。
鸽子的眼睛能分(辩、辨)飞来的是敌人还是朋友,人造的监控器也能监(视、试)飞机和导弹。
狗鼻子最好使,人就造出了电子鼻,能检(查、察)出地下煤气管道是不是漏气。
1、这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短文中列举了哪四项人类的发明。
(二)
一位同学来找维佳的哥哥玩。
他把(棉绵)帽朝椅子上一摔,说:“我这一天算丢掉了!”
等那位同学走了以后,维佳问他哥哥:“怎么会把一天丢掉了呢?难道每天都是不一样的吗?”
“每天的时候长短都是一样的.”哥哥说:“可(安按)做事情多少来说并不每天都一样.如果一个人在一天时间里,什么有益的事也没有做,什么东西也没学到,知识也没有比昨天增加,这一天就算丢掉了.”从这天起每当上床睡觉(juéjiào)时候维佳就把所做的一切事情讲给哥哥听并且总要问上一句我这天不算丢掉吧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2、“丢掉的一天”是指
(三)“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我感到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上一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
我指着条幅问:“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吗?”
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
其实,这就是‘煮书’。
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
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
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吗。
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
肚子里的词可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呢。
1、用自己的话写出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理解。
2、简单地概括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樟树赞
上海宋庆樟树赞龄故居前有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樟树不高特别是它的躯干茂盛的倒是它的枝丫生发开来的枝丫长到一定程度犹如小树干那么粗壮粗粗壮壮的枝丫,从同一母体躯干里生发开来,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特别茂盛,特别阴凉。
这是两棵树阴很大的樟树。
樟树不招虫。
别的树要喷洒农药,而它却不必。
其奥秘是在树的体内有一种驱虫的气味。
因为这是一种有益的气味,人们就称它为香气。
更难得的是,樟树将这种驱虫的香气,永久保持,至死不变。
这一点,恐怕世界上制作的任何化妆品,都是难做到的。
即使当它枝叶落尽的时候,当它已经成为木料的时候,它的香气也不消失。
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樟树高就高在这里,贵也贵在这里。
1、上海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有什么特点?
2、樟树的香气有什么特点?短文从哪几方面说明它?
(五)东山湖
东山湖是一个美丽的公园。
当春风吹绿大地的时候,东山湖真是风景如画。
远处,群山一片苍翠,黄绿相间的玻璃塔高高耸立,在阳光下显得更加光彩夺目。
湖边,柳树抽出嫩绿的新芽,轻柔细长的柳丝在微风中轻轻飘动。
五颜六色的鲜花争芳吐艳,散发出阵阵清香。
小鸟在枝头喳喳鸣叫,燕子在树林间飞来飞去,湖中碧波粼粼倒映着山峦、宝塔,人摇着双浆,小船划破水面缓缓向前,欢声笑语不时从船上转来。
春天的东山湖多美啊!
1、《东山湖》是一篇写的文章。
写的是东山湖
时候的美丽景色。
作者的观察顺序是从到。
2、作者介绍东山湖的美景时,具体写了许多景物,它们是远处的和;湖边的、;湖上空的、。
湖中、的倒影和缓缓向前的。
(六)漓江
桂林的漓江是一条美丽的江。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又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来,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夏天的漓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许多人在江里游泳。
江面上有红色的小船,颜色各异的游泳圈和五颜六色的游泳圈,真是色彩斑斓,为夏日的漓江增添了光彩。
秋天的漓江更加美丽。
岸边上的一片片香蕉林虽然枯黄了,可香蕉树上却挂满了香蕉,这丰收的景色倒映在美丽的漓江里,真是美不胜收。
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硕诱人,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
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优波山……使桂林的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
1、短文按顺序描写了漓江的景色。
6、漓江一年四季的景色各有特点,选用文中的词语写下来。
春天: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