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六壬精义讲解——伍剑虹

大六壬精义讲解——伍剑虹

伍剑虹第一节大六壬算法讲解六壬之学、在古代是一门占卜的学问,从它产生到现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它的产生是根源于道家的学说,但又把古代关于天文、地理、星象、历算、吕律、气功、中医等等自然科学和关于人体的认识容纳于内;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描述自然界周期运动变化规律的系统模型,并且融汇于阴阳八卦,干支五行,以及各种各样的法术或者叫技术,以寻求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达到人类自身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

六壬的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精华的内容,并把抽象的哲学具体化,实用化。

这在后面我们将一一介绍。

六壬在古代数术中是一种高层次的占卜之学,一般人是很难接触到和掌握它的。

除开它神秘莫测的原因之外,还有一条,就是它包含的内容大广泛,学识太渊博,如果没有名师和得道之人传授,它是很难掌握的。

正因为如此,倍受儒家推崇的《易经》,才被逐渐改造得通俗化、大众化而广泛地走向民间,被一般的平民所接受。

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过去那些被称为非常神秘的东西,已经并不那么神秘了。

比如象天文、地理、历算等等,中学生都可以学会,如果有心于研究中国古代数术学的人,自然是易如反掌了。

现在研究《易经》的人很多,《易经》可以说只是数术学的一部分。

我们把中国古代所有关于占卜和法术方术之类的学问统称为数术学,至于什么叫数术学,请参见陈维辉《中国数术学纲要》和《中国数术学原理》。

数术学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有六壬、奇门、太乙、易经、铁板算、诸葛算等等,在《通志》—书中就介绍了几千种占卜预测之法, 它是相当庞大的。

我们认为,学习数术学的人手工夫应该是六壬,而把《易经》作为一个辅助的工具。

《易经》在它的演算过程中不需要天文、地理、历算知识,其经文也过于隐晦,难以捕捉到准确的信息。

况且它全部的预测信息也只有64卦×6爻=384爻;所以它的思想领域和判断范围是有限的。

六壬从理论上说,是个庞大的思想体系。

从技术上说,它在干支学中只用一个天于;并用地支遁干化为地支。

用五行、干支、八卦等模型融合以达到和谐完美的运筹。

六壬是一种全方位的时空体系,它以天地人三才相合,以寻求自然界与人的各种关系;用天人之际的整体性,法于阴阳,合于术数;以和谐性、系统性、整体性为最基本的指导思想,它堪称东方文明哲学思想的智慧结晶。

那么,什么叫做六壬呢?所谓六壬,就是在天于地支的60花甲中,有六个天干为壬的干支组合,因此.叫六壬。

壬为北方属水,在河图中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说法。

就是说,水为万物之母,其生数为一,一加中数五变为六,六才成为水。

所以,万物从一开始生成。

道家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壬为阳水,主生。

所以壬水为万物生成之始,也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的前提根源。

在太极学说中,一为太极。

所以,六壬之学又为太极之学,这与道家的天地生成观是一脉相承的。

六壬的演算,完全是按照道家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程序进行。

它以天(天盘)、地(地盘)、太阳(日躔)、月亮、二十八宿、年月日时、四季等等自然界的周期变化为运筹的依据,用一套完整的模型,把所有的时空关系纳于其中,和自然界合拍共振,生克为正,制化为变,以求得矛盾的相对统一和平衡,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所以说,学好了六壬,全部数术学的基本思想,便可一通百通,其它的各种东西,也都包括在这个道理之中,就象站在高山顶上、远处的景象便可一目了然了。

六壬推算有较大的难度,主要是因为它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模型。

它虽然有—定的课体,但课式却有上万种。

细算起来,其课体有60花甲×12支=720种。

再加上其它的因素,如12神、12将、阴阳两类、地支正反转得:720×2(阴阳)×12(十二神)×12(十二将)×122(地支正反转)=种课式、约合三千万个信息单位。

可见它的信息是如此之大,这是《易经》所不可比拟的。

推算一事物,要考虑这么多的因素、当然很难。

但是,不会则难,会了就不难了。

等你熟练了,几分钟甚至更快的时间就可通过心算得出结果,这就叫“熟能生巧”。

在六壬、大乙、奇门三式中,太乙以九宫为主,奇门以八卦为主,而六壬则以天、地、人三才为主,所以六壬是最高级的。

六壬有一个好处,它不象易经那样模糊、抽象、牵强、难以捉摸。

它是一针见血,三传一摆出,马上就可以知道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所以说,学习六壬又难又不难。

六壬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它把数术学所有的口诀都用上了。

例如天干地主支的种关系口诀都得到了应用。

我们可以在一个天地盘中找到各种各所需要的东西,它比《易经》更直接了当和一目了然。

学习六壬,一下就可以接触到数术学的很多东西,并且还来得快。

我们学习各种预测之术,都只是了解自然界的一种工具,等我们真正地洞澈了自然界的规律,或者说是“得道了”,这些工具也就无所谓了。

正象我们要开一扇大门,用敲、用砸、或者用各种能打开这个天地盘大门的钥匙,才能轻而易举地登上通天的大道。

第二节天地盘天地盘是古代人根据天地运转的规律,和天文星象的规律确定而来。

关于天地盘的天文基础,我们持在第四章详细地介绍。

在本章我们只介绍它的具体演算方法。

天地盘是用月将加正时而确定的。

什么是月将呢?陈公献在《大六壬指南》中说:"月将即日宿太阳也。

正月雨水后,日缠之次,入亥宫乃登明将也;二月春分后,日缠降娄之次,入戍宫乃河魁将也。

~~"雨水和春分是每个月的气、不是节。

即正月过了雨水气以后,太阳日缠就在亥宫,二月春分气后、太阳曰缠就在戊宫,我们这样依次推下去。

见图一日六日五缠月缠月在大在夏午暑未至后后七月处暑后日缠在巳巳午未申四月小满后日缠在申八月秋分后日缠在辰辰酉三月谷雨后日缠在酉九月霜降后日缠在卯卯戌二月春分后日缠在戊十月小雪后日缠在寅寅丑子亥正月雨水后日缠在亥后十后十日—日二缠月缠月在冬在大丑至子寒图一月将图中、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戊亥组成的方盘为一个固定的地盘,叫固定盘,称为十二宫。

无论什么时候,在盘上的组合形式都是不变的。

在固定盘中,是以寅为正月,卯为二月,辰为三月,依此类推。

所谓寅月、卯月等称为月建,即建寅建卯等。

和月建相对的就是躔,所谓缠,就是缠住或停留的意思。

在寅月太阳就停留在亥宫,在寅月,太阳就停留在戍宫。

在一年十二月中,每过中气,太阳就会移动一个官。

太阳在每一宫里,要停留30天左右、为一个月。

在这个月内,太阳主事,所以叫月将。

至于什么是訾诹、降娄等等则称为十二次,表示岁星十二年运行一周天,而每年所在的位置。

过去是用岁星纪年,后来岁星被太岁所代替。

知道月将,再根据起算的时间,就可以确定天地盘了。

如我们在正月雨水后的午时算一件事,那就将月将亥加在天地盘的午上面叫做亥将在午时,形成一个活动盘,或者叫天地盘。

如图二。

亥将午时戌亥子丑酉寅申卯正月雨水后未午巳辰日缠在亥图二天地盘活动盘一确定,就必须要用到当天的天干和地支。

因为六壬课式只有一个天干,并且要把它化为地支。

这就要用一种遁干方法,怎么遁?我们来看看十个天干在固定盘上的位置。

丙戊丁庚巳午未申乙辰酉卯戌辛寅丑子亥壬甲癸子、午、卯、酉叫做四正,没有天干可遁。

其它叫作四隅,可以藏匿天干,每宫一个。

因为戊己属土,由火所生,所以它遁在南方的巳宫和未宫里。

当天的天干遁在哪一宫,在这一宫上所乘的活动盘地支,就是这个天干所化的地支。

第三节四课什么叫四课?所谓课就是一种模式、一种规范,它也代表一种程序、一个系列。

六壬太极生两仪,就是天地盘;两仪生四象、就是四课。

两仪在动静之间,即将产生事物。

四课为事物形态已具,主客己定,彼我已分。

当天的天干地支又叫日辰,日为阳、辰为阴。

干上所得之神叫干上阳神,为为第一课,叫阳中之阳为太阳;支上所得之神叫支上阳神为第三课,叫阴中之阳为少阴;干上阴神为第二课,叫阳中之阴为少阳;支上阴神为第四课,叫阴中之阴为太阴。

如图四(四课)。

正月甲子日辰时亥将第第第第四三二一课课课课寅未辰酉未子酉甲子丑寅卯亥辰酉上见辰戌巳甲遁于寅被酉所占酉申未午子上见未取课之法很简单,甲遁于寅,而寅宫又被酉所占,故第一课为干上阳神见酉,把酉移到第二课下面,再找固定盘上酉宫内所乘的地支,酉上见辰,故第二课日阴为辰,第三课下面为子(因为当天地支为子),固定盘上子宫见未,故辰阳为未,第四课也是把辰上地支移到下面,未上见寅,故辰阴为宫。

注意:地盘在下,为静;天盘在上,为动。

四课中下面一行都在地盘上找,上面一行都在天盘中找,故有主客,上下、天一顺逆之分。

第四节三传什么是三传?三传就是事物的主生、发展、结局三个阶段,它是事物机已成,事已定,并且沿着某一个方向发展的趋势,三传的好坏,确定了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吉凶状况。

六壬关键在三传上,三传是事物矛盾发展的集中表现,它是以克取传,克就是否定,就是对立和斗争。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矛盾对立的双方进行否定之否定的结果,这是辩证法的一条基本法则。

中国古代的贤哲们,很早就懂得用矛盾的斗争性和否定之否定的性质看待事物的发展。

在五行学说中,“生”就代表了矛盾的相互依存和量变的过程。

“克”则代表了矛盾的相互转化和质变的过程。

正象陈公献《大六壬指南》里说:“阴阳生合比和处吉凶之端倪不露,惟于相克处一逗杀机,而吉凶遂尔见形。

盖不杀不成其为生,而取克正所以观五行相生之妙也”。

四课既定,就必然有上下相互生克,有上克下、有下克上、有克多、有克少,也有无克;各种情况取法都不一样。

每一种取法,就产生了一种变换格局。

这些格局共有九种,在第五节里要作重点介绍。

三传一共有三个爻,它又是一个八卦,所谓八卦定位,三传正说明事物所处的地位和周围时空关系;三传也有主客,彼我之分,不过判断要加以分辨。

第五节六壬基本格局在介绍六壬基本格局之前,我们必须要有关于于支五行生克方面的基本知识,否则就无法运算。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以上非常熟练,就可进行下一步工作了。

一、贼克诀:取课先从下克呼,若无下克上为初,初传本位明中次,中上因加是未居。

(见陈维辉先生《中国术数学纲要--六主指迷》课式——(1)辰丑亥申下丑戌申丙克下申一传申酉戌亥亥二传未子寅三传午丑巳辰卯寅课式2上巳酉亥卯克酉丑卯丁下巳丑寅卯辰丑子巳酉亥午戌酉申未取三传首先要看四课,上下有没有克,如果仅仅只有于一下克上,那么,无论有几个上克全部不管,这叫“贼”,是以下犯上,以卑犯尊等。

课式一(1)中就只有这么一个下犯上,所以叫贼课,又叫重审课重重审核,你冲犯上级了,上级就要加罪于你,处处给你为难。

又困为下克上是我克人,所以总是先迷而后利,虽然受到重重地阻隔:但最后得利的还是自己。

若没有下克上,就看看有上克下。

如果只有一个上克下,这就叫“克”。

上克下,就是上支配下,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它又叫元首课,表示正向的一切按下沉的循序进行,有如元首号令天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