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定远县初中生物
优质课说课评比
课题:《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说课稿
说课人:陈永
单位:定远县张桥中学
二〇一八年五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课本第二十二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遗传与变异是目前人类关注的热点,大家都知道:克隆动物,植物的嫁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关注DNA,造福人类自身,是我们的美好愿望。
(教材分析)这节课首先以商品条形码包含着商品的名称、价格、生产日期等信息,天气预报发布的是气象信息来导入,提出问题:生命信息又是怎样传递的呢?然后通过伞藻移接实验,进一步说明生物的遗传主要是与细胞核中储存的遗传信息有关。
通过分析不同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不同的彩图,说明染色体数目恒定对生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的重要性,进而揭示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阐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在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基于这节课的设计目的,我认为通过对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同时通过对DNA、染色体及基因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1.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2.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3.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难点有两个1.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
2.理解为什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经深入研究教材后,我把本节课的知识目标点列为三个: 1.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让学生尝试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并能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在能力上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珍惜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研究教材后我又分析了学情:初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他们的心智还不能有效控制其行为冲动,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通过学生自己预习课本,找出问题,小组讨论解决;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眼、动脑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根据教材内容,我认为本节课实施以实验探究法、归纳总结法为主,运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多媒体教学为辅助的多种教学方法。
学生通过自己观察、边记录、边思考,按科学的方法处理所得的信息,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不但强化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还能促使学生通过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
而归纳总结法,是对学生综合归纳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为五步:课前准备、导入新课、学习新课、学生小结、反馈练习;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如下:
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是:1、让学生预习本节课内容并查阅资料; 2、准备伞藻的移接实验说明了什么课件; 3、染色体组成的图片; 4、 DNA分子片段课件。
在导入新课这个环节,我首先我们的正常生活不仅需要物质和能量,信息也同样重要。
如果我们现在失去了一切的信息,我们就会与亲朋好友失去联系,与社会隔离开来,生活将变得杂乱无章。
同样,生命的起始也需要信息。
有句俗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虽是俗话,但道理很深刻。
龙只能生龙,凤也只能生凤,小老鼠一生下来就会打洞,而人却不会。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生命开始的时候就受到了控制,它会控制是生龙呢?还是生凤?这个控制的中心就是遗传信息。
那这遗传信息在哪儿呢?就在我们的细胞核中。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又说明了什么生命现象呢?
学习新课
本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是: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
例如,商品条形码隐含着商品信息,天气预报发布的是气象信息。
遗传信息是生命的信息,那么,生命信息又是怎样传递的呢?我从观看图片入手,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伞藻移接实验说明了什么?就这部分内容我引导同学探究伞藻两个实验,
伞藻实验一
a.分别切除甲伞藻和乙伞藻的帽。
b.继续培养它们的剩余部分并观察,结果甲、乙伞藻的剩余部分分别长出与切除前的形状几乎一样的伞形的帽和菊花形的帽。
伞藻实验二
a.将甲伞藻含细胞核的假根切下,将乙伞藻的柄(不含细胞核)切下。
b.将乙伞藻的柄移接到甲伞藻的假根上形成“移接体”。
c.继续培养并观察,一段时间后,“移接体”长出了伞形的帽。
综合伞藻实验一、二得出,伞帽的形状这一性状是由假根决定的。
细
胞核位于假根中,可推断初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移接体的细胞核是由帽呈伞形的伞藻(甲伞藻)提供的,因此,该移接体长出的帽是伞形的。
在这里我向学生讲述了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遗传的概念
遗传: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伞藻的移接实验说明,伞藻细胞核中具有控制性状的遗传信息。
所以遗传信息的中心是细胞核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增大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本节课的另一个知识点是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染色体、DNA 、基因之间的关系。
染色体由于这是一个新名词我向学生补充解释染色体的概念:利用染色技术对正在分裂的细胞进行染色,可以看到细胞核内存在些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就是染色体。
染色体在生物的传宗接代中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我又向学生讲述了染色体的特点、组成、DNA的结构。
染色体的特点:①每种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
②一般以成对的形式存在。
例如,犬、猫、小家鼠、黑猩猩、人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分别是39对、19对、20对、24对、23对。
③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变化会影响生物正常的生长发育。
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3对,如果染色体的数目多了或少了,或是某条染色体部分缺损等,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遗传病。
例如,一个婴儿体细胞中的第13对染色体多了一条,就会导致先天性唇裂;当一个婴儿体细胞中的第5对染色体缺损一部分后,会患猫叫综合征,患者哭声如猫,智力低下,发育迟缓。
染色体的组成: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蛋白质没有遗传效应,DNA携带遗传信息。
DNA的结构:DNA分子由两条长链组成,它们就像旋转的楼梯一样互相盘绕,构成了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总结: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大多位于染色体上,一般情况下,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 分子。
DNA分子上有许多携带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可以控制生物体不同的性状。
向学生举例,在人的DNA分子上,有的遗传信息决定人是否有酒窝,有的遗传信息决定人是直发还是鬈发,有的遗传信息决定人是双眼皮还是单眼皮等。
循序渐进讲解基因的概念以及特点
基因: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作基因。
基因特点:每个DNA分子上都有许多基因。
同种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的相对稳定,决定了生物体的相对稳定。
最后请学生画出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每条染色体上通常都包含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包含多个基因。
不同的基因储存着不同的遗传信息,控制不同的生物性状。
观看和画出三者的关系图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图表示的能力以及归纳能力)
【归纳小结,回顾新知】学生小结本节课内容。
【运用新知,巩固提高】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我设计了反馈练习题。
六、说板书
这是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详细清晰,便于记忆。
最后由多媒体课件展出。
板书设计
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
1.伞藻的移接实验说明了什么?
2.遗传
3.遗传信息的中心是细胞核
二、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
1.染色体。
2.DNA:染色体上含有决定生物性状的物质,这些物质叫遗传物质(即DNA)。
3.基因: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做基因。
4.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本节课的时间安排是:复习旧知用4分钟;第一个知识点约用12分钟;第二个知识点约用20分钟;小结5分钟;反馈练习4分。
本节课的教学特点是气氛活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认识规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并用,使知识由直观到抽象,深入浅出。
上完课后,我反思本节课的得失:这节课根据以往学生的掌握情况,没有局限于书上的一个实验,通过大家观看实验的对比,使学生的认识步步深入,解决了以往学生对对照实验的迷惑。
从反馈信息中了解到效果较好。
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上,使学生懂得学习理论是求知的途径,通过探究也能获得知识。
最后我鼓励学生:只要你执着探究,也许将来你会有意外发现,解决人类的重大问题,永载史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