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学》(第二版)2014年11月考试考前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 财务管理原则解答:财务管理的原则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准则,它是从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经验中概括出来的、体现理财活动规律性的行为规范,是对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
2. 趋势分析法解答:就是运用若干期的会计报表资料,对比有关项目各期的增减方向和幅度,揭示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变化及其趋势的方法。
观察研究连续数期的会计报表,比单看一期的会计报表了解的情况更多,对企业财务状况分析更准确。
3. 每股利润分析法解答:是利用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来进行资本结构决策的方法。
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是指两种筹资方式下普通股每股利润相等时的息税前利润点,根据每股利润无差别点,可以分析判断在什么情况下运用债务筹资来安排和调整资本结构。
4. 营业杠杆解答:是指由于固定生产经营成本的存在所产生的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大于产销量变动率的现象。
企业利用营业杠杆,有时可以获得一定的营业杠杆利益,有时也承受着相应的营业风险即遭受损失。
5. 净现金流量解答:又称现金净流量,是指在项目计算期内由每年现金流入量与同年现金流出量之间的差额所形成的序列指标。
6. 投资利润率解答:又称投资报酬率(记作ROI),是指达产期正常年度利润或年均利润占投资总额的百分比。
7. 现金浮游量解答:是指企业账户上存款余额与银行账户上所示的存款余额之间的差额。
8. 固定成本解答: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
通常又细分为酌量性固定成本和约束性固定成本。
9. 变动成本法解答: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上,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性部分,而不包括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
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被视为期间成本而从相应期间的收入中全部扣除。
10. 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解答:就是公司一般情况下每年只支付固定的、数额较低的股利;在盈余多的年份,再根据实际情况向股东发放额外股利。
11. 固定股利比例政策 解答:就是公司确定一个股利占盈余的比率,长期按此比率支付股利的政策。
在这一股利政策下,各年股利额随公司经营的好坏而上下波动,获得较多盈余的年份股利额高,获得盈余少的年份股利额低。
二、计算题1. (CH2)某企业拟筹资2 500万元。
其中发行债券1 000万元,筹资费用率2%,债券年利率为10%,所得税税率为33%;优先股500万元,年股利率7%,筹资费用率3%;普通股1 000万元,筹资费用率为4%,第一年预期股利率为10%,以后每年增长4%。
试计算该筹资方案的综合资金成本。
解答:%84.6%)21(1000%)331(%101000=-⨯-⨯⨯=债务成本率%22.7%)31(500%7500=-⨯⨯=优先股成本率%42.14%4%)41(1000%101000=+-⨯⨯=普通股成本率%95.9%42.1425001000%22.72500500%84.625001000=⨯+⨯+⨯=综合资金成本2. (CH2 假设红星电器厂准备投资开发集成电路生产线,根据市场预测,预计可能获得的年报酬及概率资料见下表。
若已知电器行业的风险报酬系数为8%,无风险报酬率为 6%。
要求:试计算红星电器厂该方案的风险报酬率和风险报酬额。
解答:(1)计算期望报酬额。
=600×0.3+300×0.5+0×0.2 =330(万元)(2)计算投资报酬额的标准离差。
2.0)3300(5.0)330300(3.0)330600(222⨯-+⨯-+⨯-=210(万元)(3)计算标准离差率。
V=210/330 =63.64%(4)导入风险报酬系数,计算风险报酬率。
R R =b×V=8%×63.64%=5.09% (5)计算风险报酬额。
P R =330×5.09%/(6%+5.09%) =151.46(万元)3. (CH3)某股份公司1998年有关资料如下:要求:(1)计算流动资产的年初余额、年末余额和平均余额(假定流动资产由速动资产与存货组成)。
(2)计算本年产品销售收入净额和总资产周转率。
(3)计算销售净利率和权益报酬率。
(4)假定该公司1999年的投资计划需要资金2 100万元,公司目标资金结构是维持权益乘数为1.5的资金结构,请按剩余股利政策确定该公司1998年向投资者分红的金额。
解答:(1)计算流动资产余额①年初余额=6000×0.8+7200=12000(万元)②年末余额=8000×1.5=12000(万元)③平均余额=(12000+12000)/2=12000(万元)(2)计算产品销售收入净额及总资产周转率①产品销售收入净额=4×12000=48000(万元)②总资产周转率=48000/〔(15000+17000)/2〕=3(次)(3)计算销售净利率和权益报酬率①销售净利率=(2880/48000)×100%=6%②权益报酬率=6%×3×1.5=27%(4)确定利润分配方案:①公司投资所需自有资金=2100×(l/1.5)=1400(万元)②向投资者分红金额=2880-1400=1480(万元)4. (CH4)某企业只生产和销售A产品,其总成本习性模型为Y=10000+3X。
假定该企业1998年度A产品销售量为10000件,每件售价为5元;按市场预测,1999年A产品的销售数量将增长10%。
要求:(1)计算1998年该企业的边际贡献总额。
(2)计算1998年该企业的息税前利润。
(3)计算销售量为10000件时的经营杠杆系数。
(4)计算1999年息税前利润增长率。
(5)假定企业1998年发生负债利息5 000元,且无优先股股息,计算复合杠杆系数。
解答:(1)1998年企业的边际贡献总额=S-V=10000×5-10000×3=20000(元)。
(2)1998年企业的息税前利润=边际贡献总额一固定成本=20000-10000=10000(元)。
(3)销售量为10000件时的经营杠杆系数=边际贡献总额/息税前利润总额=20000/10000=2(4)1999年息税前利润增长率=2×10%=20%(5)复合杠杆系数=[(5-3)×10000]/[(5-3)×10000-10000-5000]=45. (CH5)某公司决定进行一项投资,投资期为3年。
每年年初投资2 000万元,第四年年初开始投产,投产时需垫支500万元营运资金,项目寿命期为5年,5年中会使企业每年增加销售收入3 600万元,每年增加付现成本1 200万元,假设该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0%,资本成本为10%,固定资产无残值,项目结束时收回垫支营运资金。
已知:PVIF10%,3=0.751,PVIF10%,8=0.467,PVIFA10%,2=1.736,PVIFA10%,5=3.791要求:计算该项目投资回收期、净现值。
解答:每年折旧额=6000÷5=1200万元每年营业现金净流量=(3600-1200)×(1-30%)+1200×30%=2040万元则该方案每年现金流量见下表:则:(1)投资回收期=6+380÷2040=6.19年(2)净现值=2040×(PVIFA10%,5)×(PVIF10%,3)+500×(PVIF10%,8)-[2000+2000×(PVIFA10%,2)+500×(PVIF10%,3)]=5807.96+233.5-(2000+3472+375.5)=193.96万元6. (CH7) 某企业只生产经营一种商品,单位售价10元,单位进价5元,目前实行的信用政策为N/30,年销量为25万件,平均存货水平为10万件,由于部分客户拖欠,应收账款的平均周转期为40天,坏账损失率为3%,收账费用为50 000元。
现拟改变赊销政策为N/20,预计年销量为20万件,平均存货水平为8万件,应收账款的平均周转期为25天,平均坏账损失率为1%,收账费用为20 000元。
若该企业的资金成本率为10%,要求通过计算判断应否实施新的信用政策。
解答:原应收账款占用资金=(25×10/360)×40×50%=13.89万元新政策应收账款占用资金=(20×10/360)×25×50%=6.94万元原平均存货占用资金=10×5=50万元新政策平均存货占用资金=8×5=40万元结论:改变政策后收益减少,因此不应改变信用政策。
7. (CH8)A产品月初在产品费用为:直接材料费30 000元,直接人工费35 000元,制造费用20 000元。
本月发生费用为:直接材料费70 000元,直接人工费95 000元,制造费用66 000元。
该产品本月完工600件,月末在产品200件(完工程度60%),原材料在投产时一次投入。
要求:按约当产量法分别计算本月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总额。
解答:(1)在产品约当产量=200×60%=120(件)(2)完工产品负担的直接材料费=(30000+70000)/(600+200)×600=75000(元)(3)在产品负担的直接材料费=(30000+70000)/(600+200)×200=25000(元)(4)完工产品负担的直接人工与制造费用=(35000+20000+95000+66000)/(600+120)×600=180000(元)(5)在产品负担的直接人工与制造费用=(35000+20000+95000+66000)/(600+120)×120=36000(元)(6)完工产品总成本=75000+180000=255000(元)(7)在产品总成本=25000+36000=6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