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体力学练习题

流体力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1、连续介质假设意味着 B 。

(A)流体分子互相紧连;(B)流体的物理量是连续函数;(C)流体分子间有间隙;(D)流体不可压缩2、静止流体A 剪切应力。

(A)不能承受;(B)可以承受;(C)能承受很小的;(D)具有粘性是可承受3、温度升高时,空气的粘度 B 。

(A)变小;(B)变大;(C)不变;(D)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4、流体的粘性与流体的 D 无关。

(A)分子的内聚力;(B)分子的动量交换;(C)温度;(D)速度梯度5、在常温下,水的密度为 D kg/m3。

(A)1 ;(B)10 ;(C)100;(D)10006、水的体积弹性模量 A 空气的体积弹性模量。

(A)大于;(B)近似等于;(C)小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7、 C 的流体称为理想流体。

(A)速度很小;(B)速度很大;(C)忽略粘性力;(D)密度不变8、 D 的流体称为不可压缩流体。

(A)速度很小;(B)速度很大;(C)忽略粘性力;(D)密度不变9、与牛顿内摩擦定律直接有关系的因素是 B(A)切应力和压强;(B)切应力和剪切变形速率;(C)切应力和剪切变形;(D)切应力和速度。

10、水的粘性随温度升高而 B(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确定11、气体的粘性随温度的升高而A(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确定。

12、理想流体的特征是C(A)粘度是常数;(B)不可压缩;(C)无粘性;(D)符合pV=RT。

13、以下关于流体粘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A)粘性是流体的固有属性;(B)粘性是在运动状态下流体具有抵抗剪切变形速率能力的量度;(C)流体的粘性具有传递运动和阻滞运动的双重作用;(D)流体的粘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4、按连续介质的概念,流体质点是指 D(A)流体的分子;(B)流体内的固体颗粒;(C)无大小的几何点;(D)几何尺寸同流动空间相比是极小量,又含有大量分子的微元体。

15、理想流体与实际流体的主要区别在于( A )。

(A)是否考虑粘滞性;(B)是否考虑易流动性;(C)是否考虑重力特性;(D)是否考虑惯性16、对于不可压缩流体,可认为其密度在流场中(D)(A)随压强增加而增加;(B)随压强减小而增加(C)随体积增加而减小;(D)与压强变化无关17、液体与气体都是流体,它们在静止时不能承受(C )。

(A)重力;(B)压力;(C)剪切力;(D)表面张力18、下列流体的作用力中,不属于质量力的是( B )。

(A)电磁力;(B)粘性内摩擦力;(C)重力;(D)惯性力19、在连续介质假设下,流体的物理量( D )。

(A)只是时间的连续函数;(B)只是空间坐标的连续函数;(C)与时间无关;(D)是空间坐标及时间的连续函数20、用一块平板挡水,平板形心的淹深为h c,压力中心的淹深为h D,则h c A h D。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21、静止流体的点压强值与 B 无关。

(A)位置;(B)方向;(C)流体种类;(D)重力加速度22、油的密度为800kg/m3,油处于静止状态,油面与大气接触,则油面下0.5m 处的表压强为 D kPa。

(A)0.8 ;(B)0.5;(C)0.4;(D)3.923、压力体内 D 。

(A)必定充满液体;(B)肯定不会有液体;(C)至少部分有液体;(D)可能有液体,也可能无液体24、已知大气压p a=105Pa,如果某点的真空度为0.49×105Pa,则该点的绝对压强为 A Pa。

(A)51×103;(B)149×103;(C)1.5×105;(D)1.05×10525、静止液体中存在A(A)压应力;(B)压应力和拉应力;(C)压应力和切应力;(D)压应力、切应力和拉应力;26、相对压强的起量点是C(A)绝对真空;(B)1个标准大气压;(C)当地大气压;(D)液面压强。

27、绝对压强p abs、相对压强p 、真空值p v、当地大气压强p a之间的关系是C (A)p abs=p+p v ;(B)p=p abs+p a ;(C)p v=p a-p abs ;(D)p=p v28、垂直放置的矩形挡水平板,深为3m,静水总压力P的作用点到水面的距离y D为C(A)1.25m ;(B)1.5m ;(C)2.0m (D)2.5m 。

29、液体在相对平衡时,等压面也可能是水平面,例如,装载液体的敞口容器作( B )。

(A)等加速水平运动;(B)匀速直线水平运动(C)等减速水平运动;(D)等角速旋转运动30、相对静止(平衡)流体中的等压面(A )。

(A)既可是平面,也可是曲面;(B)一定是平面(C)一定是水平面;(D)一定是曲面31、流体静力学的基本方程p=p0+gh(D )。

(A)只适用于液体;(B)只适用于理想流体(C)只适用于粘性流体;(D)对理想流体和粘性流体均适用32、静止液体中同一点各方向的压强(A )(A)数值相等;(B)数值不等;(C)仅水平方向数值相等;(D)铅直方向数值最大33、图示容器内有一放水孔,孔口设有面积为A的阀门ab,容器内水深为h,阀门所受静水总压力为( B )(A)0.5γhA;(B)γhA;(C)0.5γh2A;(D)γhA234、图示为两种液体盛于容器中、且密度ρ2>ρ1,则A、B两测压管中的液面必为(B )(A)B管高于A管;(B)A管高于B管;(C)AB两管同高;(D)不确定35、欧拉法研究 D 的变化情况。

(A)每个质点的速度;(B)每个质点的轨迹;(C)每个空间点的流速;(D)每个空间点的质点轨迹36、应用总流的伯努利方程时,两截面之间 D 。

(A)必须都是急变流;(B)必须都是缓变流;(C)不能出现急变流;(D)可以出现急变流37、水从一个水池经一条管道流出大气,应对 C 这两个截面应用伯努利方程较好。

(A)管道的入口和出口;(B)水池面和管道入口;(C)水池面和管道出口;(D)管道内任意两截面38、在定常管流中,如果两个截面的直径比为d1/d2 = 2,则这两个截面上的雷诺数之比Re1/Re2 = C 。

(A)2 ;(B)4 ;(C)1/2;(D)1/439、定常流动中, B 。

(A)加速度为零;(B)流动参数不随时间而变;(C)流动参数随时间而变;(D)速度为常数40、在 A 流动中,流线和迹线重合。

(A)定常;(B)非定常;(C)不可压缩;(D)无粘41、控制体是 C 。

(A)包含一定质量的系统;(B)位置和形状都变化的空间体;(C)固定的空间体;(D)形状不变、位置移动的空间体42、在定常管流中,如果两个截面的直径比为d1/d2 = 3,则这两个截面上的速度之比V1/ V2 = D 。

(A)3 ;(B)1/3 ;(C)9;(D)1/943、文丘里管用于测量D 。

(A)点速度;(B)压强;(C)密度;(D)流量44、应用动量方程求流体对固体壁面的作用力时,进、出口截面上的压强应使用B 。

(A)绝对压强;(B)相对压强;(C)大气压;(D)真空度45、流量为Q,速度为V的射流冲击一块与流向垂直的平板,则平板受到的冲击力为 C 。

(A)QV;(B)QV2;(C)ρQV;(D)ρQV246、沿程损失系数λ的量纲(单位)为 D 。

(A)m ;(B)m/s ;(C)m2/s ;(D)无量纲47、圆管流动中,层流的临界雷诺数等于 A 。

(A)2320 ;(B)400;(C)1200 ;(D)5000048、层流中,沿程损失与速度的 A 次方成正比。

(A )1 ;(B )1.5 ; (C )1.75 ;(D )249、管道面积突然扩大的局部损失h j = D 。

(A )(V 12 – V 22)/ 2g ;(B )(V 12 + V 22)/ 2g ;(C )(V 1 + V 2)2 / 2g ;(D )(V 1 – V 2)2 / 2g50、虹吸管最高处的压强 C 大气压。

(A )> (B )= (C )< (D )≥51、恒定流是B(A )流动随时间按一定规律变化;(B )流场中任意空间点上的运动要素不随时间变化;(C )各过流断面的速度分布相同;(D )各过流断面的压力分布相同;51、一元流动是D(A ) 均匀流;(B )速度分布按直线变化;(C )压力分布按直线变化;(D )运动参数是一个空间坐标和时间变量的函数。

52、均匀流是B(A )当地加速度为零;(B )迁移加速度为零;(C )向心加速度为零;(D )合加速度为零。

53、定常流变直径管,直径d 1=320mm ,d 2=160mm ,流速V 1=1.5m/s ,V 2为: C(A )3m/s ;(B )4m/s ;(C )6m/s ;(D )9m/s 。

54、伯诺里方程中g v pZ 22++γ表示A (A )单位重量液体具有的机械能; (B )单位质量液体具有的机械能;(C )体积液体具有的机械能; (D )通过过流断面液体所具有的总机械能。

55、水平放置的渐扩管,如果忽略水头损失,断面形心点的压强有以下关系C(A )p 1>p 2 ;(B )p 1=p 2 ;(C )p 1<p 2 ;(D )不确定56、粘性流体总水头线的变化规律是 A(A )沿程下降;(B )沿程上升;(C )保持水平;(D )前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57、粘性液体测压管水头线的沿程变化是D(A)沿程下降;(B)沿程上升;(C)保持水平;(D)前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58、以下哪种概念不属于欧拉法B(A)流线;(B)迹线;(C)固定空间点;(D)控制体59、当流场中的流线与迹线重合时,此流动是 D(A)恒定均匀流;(B)恒定的非均匀流;(C)均匀流;(D)恒定流60、雷诺数的物理意义表示 C(A)粘滞力与重力之比;(B)重力与惯性力之比;(C)惯性力与粘滞力之比;(D)压力与粘滞力之比。

61、圆管流动过流断面上的切应力分布为:B(A)在过流断面上是常数;(B)管轴处是零,且与半径成正比;(C)管壁处为零,向管轴线性增大;(D)抛物线分布。

62、在圆管紊流中,过水断面流速分布符合 D(A)均匀规律;(B)直线变化规律;(C)抛物线规律;(D)对数曲线规律63、在圆管层流中,过水断面流速分布符合 C(A)均匀规律;(B)直线变化规律;(C)抛物线规律;(D)对数曲线规律。

64、半圆形明渠,半径r=4m,水力半径为C(A)4m;(B)3m;(C)2m ;(D)1m 。

65、变直径管流,细断面直径为d1,粗断面直径为d2=2d1,粗细断面雷诺数的关系是 D(A)Re1=0.5R e2;(B)Re1=R e2;(C)Re1==1.5R e2;(D)R e1=2R e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