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酶工程学-第四、五周生物合成详解
酶工程学-第四、五周生物合成详解
产酶种类:
α-淀粉酶 蛋白酶 β-葡聚糖酶 碱性磷酸酶等
代表菌种:AS1.398
大肠杆菌
细胞成杆状,0.5μm*(1~3) μm,无芽孢,G-,菌落从白 色到黄色,光滑闪光,扩展。
产酶种类:一般生产胞内酶 谷氨酸脱羧酶 天冬氨酸酶 苄青霉素酰化酶 基因工程研究用酶等
黑曲霉 啤酒酵母
青霉
根霉
米曲霉、木霉、毛霉、 链霉菌、假丝酵母
• 实验室常用的氮源:碳酸铵、硝酸盐、硫酸铵、尿素、蛋白胨、牛肉 膏、酵母膏等。
微生物的碳源谱
类型 元素水平
化合物水平
C·H·O·N· 复杂蛋白质、核酸等 有机碳 X
C·H·O·N 多数氨基酸、简单蛋白 质等
C·H·O
糖、有机酸、醇、脂类 等
C·H
烃类
C(?) 无机碳
C·O
C·O·X
—
CO2 NaHCO3
培养基原料水平
牛肉膏、蛋白胨、花生饼粉 等 一般氨基酸、明胶等
葡萄糖、蔗糖、各种淀粉、 糖蜜等 天然气、石油及其不同馏份、 石蜡油等 —
第三章 酶的生物合成法生产
经过预先设计,通过人工操作控制,利用细胞(包括微 生物细胞、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生命活动,获得所需要 的酶的技术过程,称为酶的生物合成法生产。
第一节 细胞的选择
优良的产酶细胞应具备的条件
1. 繁殖快,产酶量高,有利于缩短生产周期。 2. 能在便宜的底物上良好生长。 3. 产酶性能稳定,菌株不易退化,不易受噬菌体侵袭。 4. 产生的酶容易分离纯化。 5. 不是致病菌及产生有毒物质或其他生理活性物质的微生物,
2.无机物:1)参与有机物组成, 2)单独存在于细胞质内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
3.水:约占细胞总重70%~90%,以游离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 存在 游离水:干重法可测得; 结合水:不易蒸发、不冻结、也不能渗透, 占水总量 的17%—28% 。
(三)微生物细胞化学组成含量的变化
表4—2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才能确保酶生产和应用的安全。
一、微生物
• 细菌(bacteria) • 放线菌(actinomycetes) • 霉菌(fungi) • 酵母(yeast) • ……
枯草芽孢杆菌
细胞成杆状,(0.7~0.8)μm* (2~3) μm,单个,无荚膜,周 生鞭毛,运动,G+,菌落粗糙,不 透明。污白色或微带黄色。
(四)碳源(Carbon source)
定义:凡可被用来构成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营养物质。
◆功能:提供合成细胞物质及代谢物的原料;并为整个生理活动提供所 需要能源(异养微生物)。
◆种类: 无机含碳化合物:如CO2和碳酸盐等。 有机含碳化合物:糖与糖的衍生物(多糖:如淀粉、
麸皮、米糠等;饴糖;单糖),脂类、 醇类。有机酸、烃类、芳香族化合物 以及各种含氮的化合物。
二、植物细胞
P38 表3-1
三、动物细胞
CHO B16
A549 spleen
第二节 培养基的配制
培养基:是指人工配制的用于细胞培养和发酵的各种营养物质 的混合物。
培养基的分类: 按形态分类
固体培养基 平板培养基
斜面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按用途分类 保藏培养基 种子培养基 生长培养基 发酵培养基 产酶培养基 微生物培养基 植物培养基、 动物培养基
固氮菌
4.95 0.29 2.41 0.07 0.82 0.89 0.08
---
酵母菌
3.54 0.039 2.34
-0.428 0.383 0.035 0.093
--Biblioteka 霉菌4.85 0.11 2.81 1.12 0.38 0.19 0.16 0.04
--
(二)元素在细胞内存在形式:
1.有机物:蛋白质、糖、脂类、核酸、维生素及其降解产物.
按主要营养成分来源分类 天然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 麦芽汁培养基 马铃薯培养基 血清培养基
一、培养基的基本组分
碳源 氮源 无机盐 生长因素
二、微生物培养基
(一)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化学元素: 大量元素:碳、氢、氧、氮、磷、硫、钾、镁、钙、
铁(其中前六种占细菌细胞干重的97%)。 微量元素:锌、锰、钠、氯、钼、硒、钴、铜、钨、
CO2 NaHCO3、CaCO3、白垩等
(五)氮源
• 氮源(nitrogen source) 凡是提供微生物营养所需的氮元素 的营养源,称为氮源。
• 氮源物质的主要作用是合成细胞物质中含氮物质,少数自养细 菌能利用铵盐、硝酸盐作为机体生长的氮源与能源,某些厌氧 细菌在厌氧与糖类物质缺乏的条件下,也可以利用氨基酸作为 能源物质。
2.氨基酸自养型微生物:不需要以氨基酸作氮源,能把尿素、铵盐、 硝酸盐甚至氮气等简单氮源自行合成所需 要的一切氨基酸的微生物。
3.氨基酸异养型微生物:需要从外界吸收现成的氨基酸作氮源的微生 物。
氮源的种类
• 迟效氮源:蛋白氮必须通过水解之后降解成胨、肽、氨基酸等才能被 机体利用。
• 速效氮源:无机氮源或以蛋白质降解产物形式存在的有机氮源可以直 接被菌体吸收利用。
镍 、硼。
微生物细胞中几种主要元素的含量(干重的百分数)
元素 碳 氮 氢 氧 磷 硫
细菌 50 15 8 20 3 1
酵母菌 49.8 12.4 6.7 31.1 — —
霉菌 47.9 5.2 6.7 40.2 — —
微生物细胞物质中灰分元素含量的百分比
灰分元素
P2O5 SO3 K2O Na2O MgO CaO Fe2O3 SiO2 CuO
微生物的氮源谱
类 元素水平 化合物水平 型
培养基原料水平
N·C·H·O·X 复杂蛋白质、核酸等
牛肉膏、酵母膏、饼
有
粕粉、蚕蛹粉等
机
氮 N·C·H·O 尿素、一般氨基酸、简单蛋 尿素、蛋白胨、明胶
白质等
等
N·H
无 机
N·O
氮N
NH3、铵盐等 硝酸盐等 N2
(NH4)2SO4等 KNO3等 空气
1.氮源的利用顺序:N.C.H.O或N.C.H.O .X>N.H>N.O>N
主要成分
细菌
水分 (占细胞鲜重的%)
蛋白质 占 细 碳水化合物 胞 干 脂肪 重 的 核酸 %
无机盐
75~85 50~80 12~28 5~20 10~20 2~30
酵母菌 70~80 32~75
27~63 2~15 6~8 3.8~7
霉菌 85~90 14~15 7~40 4~40
1 6~12
此组成可因菌种的种类、菌龄、培养基组成、培养条件、分析方法等而 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