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相关知识汇总
14
±0.5
±0.8 ±1.0
注:1.纵肋斜角θ为 0°~30°;2、尺寸 a、b 为参考数据。
表 1-5
横肋末端最大间 隙(公称周长的
10%弦长) 1.8
2.5
3.1 3.7 4.3 5.0 5.6 6.2 6.8 7.7 8.6
9.9
1.2 钢筋原材料的试验与检验
1.2.1 钢筋原材料主要参数、取样规则及取样方法,见表 1-6。
钢筋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的允许偏差
公称直径(mm) 6~12(6~12)
14~22(14~20) (22~50)
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的偏差(%) ±7 ±5 ±4
注:带()的为带肋钢筋。
表 1-3
(3)钢筋表面形状及允许偏差
1)光圆钢筋的界面形状为圆形,直径允许偏差见表 1-4。
光圆钢筋直径允许偏差
表 1-4
钢筋牌号 HPB300
HRB335、HRBF335 HRB400、HRBF400 HRB500、HRBF500
注:1、用于闪光对焊连接的两根钢筋径差不得超过 4mm。
表 2-4
适用的钢筋直径 8~22
8~40
(3)电渣压力焊连接
电渣压力焊连接使用范围见下表 2-5。
电渣压力焊适用范围
表 2-5
焊接方式 电渣压力焊
炉罐号、同一尺寸的钢筋组成。每批重量通常不大于 60t。
超过 60t 的部分,每增加 40t(或不足 40t 的余数),增加一
个拉伸试样和弯曲试样;
(2)允许由同一牌号、同一冶炼方法、同一浇筑方法的不
同炉罐号组成混合批。各炉罐号含碳量之差不大于 0.02%,
含锰量之差不大于 0.15%。混和批的重量不大于 60t;
2
度、断后伸长
GB/T 20066
个拉伸试样和弯曲试样;
率)、弯曲性
GB 50204
(2)允许由同一牌号、同一冶炼方法、同一浇筑方法的不
能、重量偏差
同炉罐号组成混合批。各炉罐号含碳量之差不大于 0.02%,
含锰量之差不大于 0.15%。混和批的重量不大于 60t;
(3)抽样
序号 检验项目 取样数量
25mm、28mm、32mm 等。
(2)公称横截面面积与理论重量及重量允许偏差
1)钢筋公称截面面积与理论重量见表 1-2。
公称直径(mm) 6(6.5) 8 10 12 14 16 18 20 22
钢筋公称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
公称截面面积(mm2) 28.27(33.18) 50.27 78.54 113.1 153.9 201.1 254.5 314.2 380.1
中表达为 Rm。2、Agt 为最大力下总伸长率、A 断后伸长率;3、HPB—热轧光圆钢筋;HRB—普通热轧带肋钢
筋;HRBE—有较高抗震要求的钢筋在已有牌号后加 E;HRBF—细精粒热轧带肋钢筋。
1.1.2 钢筋重量、尺寸、外形、及允许偏差
(1)常用钢筋的公称直径为 6mm、8mm、10mm、12mm、14mm、16mm、18mm、20mm、22mm、
接头宜避开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的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应采用Ⅱ 级接头或Ⅰ级接头,且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 50%。
受拉钢筋应力较小部位或纵向受压钢筋,接头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
2.2 基础(11G101-3) 我们通常施工项目的基础形式: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桩基承台等。 2.2.1 一般构造 (1)墙插筋在基础中锚固 第一种情况:hj>laE(la),保护层厚度>5d 的插筋应插至基础板底部支在底部钢筋网上 +6d;而保护层厚度>5d 的插筋应插至基础板底部支在底部钢筋网上+15d; 第二种情况:hj≤laE(la)时,墙钢筋插至基础板底部支在底部钢筋网上+15d; 注意:当插筋保护层厚度>5d 时,锚固区内设置不小于两道水平钢筋及拉钩且间距≤500; 当插筋保护层厚度≤5d 时,需要在锚固区内增加横向钢筋(即水平钢筋)。锚固区横向钢筋 应满足直径≥d/4(d 为插筋最大直径),间距≤10d(d 为插筋最小直径)且≤100mm 的要求。 (2)柱插筋在基础中锚固 第一种情况:hj>laE(la),保护层厚度>5d 的插筋应插至基础板底部支在底部钢筋网上 +6d 且≥150mm;而保护层厚度>5d 的插筋应插至基础板底部支在底部钢筋网上+15d; 第二种情况:hj≤laE(la)时,墙钢筋插至基础板底部支在底部钢筋网上+15d。 注意:当插筋保护层厚度>5d 时,锚固区内设置不小于两道箍筋且间距≤500(非复合 箍);当插筋保护层厚度≤5d 时,需要在锚固区内增加横向钢筋(即非复合箍筋)。锚固区横 向钢筋应满足直径≥d/4(d 为插筋最大直径),间距≤10d(d 为插筋最小直径)且≤100mm 的 要求。 第三种情况:当柱为轴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独立基础、条形基础高度≥1200mm 时,或 当柱为大偏心受压,独立基础、条形基础高度≥1400mm 时,可仅将柱四角插筋伸至底板钢筋 网上(伸至底板钢筋网上的柱插筋之间间距不应大于 1000mm),其他钢筋满足锚固长度即可。 2.2.2 独立基础 (1)独立基础纵横向钢筋放置位置的问题:当为单柱时,长向钢筋在下;当为双柱时, 基础中设置基础梁,那么短向钢筋在下。 (2)当独立基础底板长度≥2500mm 时,除外侧钢筋外,底板配筋长度可取相应方向底 板长度的 0.9 倍,交错布置;当非对称独立基础底板长度≥2500mm,但该基础某侧从柱中心
0.6 0.7 0.8 0.9 1.0 1.2 1.3 1.5 1.7
1.9
纵肋 宽 a 1.0
1.5
1.5 1.5 1.8 1.8 2.0 2.0 2.5 2.5 3.0
3.0
间距 l 公称 允许 尺寸 偏差 4.0
5.5
7.0 8.0 9.0 10.0 10.0 10.0 10.5 12.5 12.5
原材料试验主要参数、取样规则及取样方法
表 1-6
序号 1
材料名称及相关规 准、规范代号
热轧光圆钢筋 GB 1499.1 GB/T 20066 GB 50204
主要检验参 数
拉伸(屈服强 度、抗拉强 度、断后伸长 率)、弯曲性 能、重量偏差
取样规则及取样方法
(1)钢筋应按批进行检查和验收,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
在同一连接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列
规定:
接头宜设置在结构构件受拉钢筋应力较小部位,当需要在高应力部位设置接头时,在同
一连接区段内Ⅲ级接头的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 25%,Ⅱ级接头的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 50%。
Ⅰ级接头的接头百分率除下面这一条的所列情况外可不受限制。
法或防护措施时,与土层接触一侧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 25mm;5、防水混凝土结构
钢筋保护层厚度应根据结构的耐久性和工程环境选用,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50mm。
2.1.2 钢筋锚固
受拉钢筋抗震时的锚固长度 labE 详见下表 2-3。 受拉钢筋抗震时的锚固长度 labE
表 2-3
435
HRB500E、HRBF500E
435
300
420
不小于 10.0 不小于 25%
335
455
不小于 7.5
不小于 17%
335
455
不小于 9.0
400
540
不小于 7.5
不小于 16%
400
540
不小于 9.0
500
630
不小于 7.5
不小于 15%
500
630
不小于 9.0
注:1、表中屈服强度 fyk 在相关钢筋产品标准中表达为 ReL,抗拉强度的符号 fstk 在相关钢筋产品标准
抗压强度设计值 fy’ (N/mm³)
fyk(N/mm³)
抗拉强度 fstk (N/mm³)
A(%)
Agt(%)
HPB300
270
HRB335、HRBF335
300
HRB335E、HRBF335E
300
HRB400、HRBF400
360
HRB400E、HRBF400E
360
HRB500、HRBF500
(3)抽样
序号 检验项目 取样数量
取样方法
1
拉伸
2
任选两根钢筋切取
2
弯曲
2
任选两根钢筋切取
3 重量偏差
5
不少于 500mm
(1)钢筋应按批进行检查和验收,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
拉伸(屈服强
热轧带肋钢筋
炉罐号、同一尺寸的钢筋组成。每批重量通常不大于 60t。
度、抗拉强
GB 1499.2
超过 60t 的部分,每增加 40t(或不足 40t 的余数),增加一
受人为或自然的侵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
(2)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
1)混凝土保护层:是指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2)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的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应符合表 2-2 的规定。
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mm)
表 2-2
环境类别 一 二a 二b 三a 三b
板、墙、壳 15 20 25 30 40
2、配筋构造
2.1 一般规定
2.1.1 混凝土保护层
(1)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
混凝土结构暴露的环境类别应按表 2-1 进行划分。
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
表 2-1
环境类别 一 二a
二b
三a 三b 四 五
条
件
室内干燥环境;无侵蚀性静水浸没环境
室内潮湿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