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802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802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802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2021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802经济学(含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考研全套目录•河南财经政法大学《802西方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全国名校经济学考研试卷分析及真题详解(含北大清华人大复旦等名校)•全国名校经济学考研试卷分析及真题详解(含中央财大、武汉大学等名校)•全国名校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全国名校政治经济学考研真题汇编说明:本科目近年由“802西方经济学”调整为“802经济学(含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暂时难以获得,故本部分收录了往年“802西方经济学”的考研真题,方便了解出题风格、难度及命题点。

此外提供了相关院校考研真题,以供参考。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6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说明:以上为本科目政治经济学部分参考教材配套的辅导资料。

3.西方经济学•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名校考研真题详解•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名校考研真题名师精讲及点评展开视频列表•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名校考研真题详解•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网授精讲班展开视频列表•试看部分内容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0.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政治经济学的产生1615年,法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A. de蒙克莱田在书中第一次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意思是国家的经济管理。

2政治经济学的发展(1)其理论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是真正的近代经济科学的开端。

(2)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在英国是由威廉·配第创始,亚当·斯密集大成,大卫·李嘉图最后完成的。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古典政治经济学作了根本的改造,主要表现在:①首次提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

②首创劳动二重性学说。

③建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④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趋势,预见了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4)列宁创立了帝国主义理论和过渡时期的理论。

(5)斯大林在实践中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作了新的概括。

(6)中国的实践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创新。

考点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考点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哲学思维方法——基本方法(1)思维过程:①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

②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过程。

(2)理解要点:①抽象出的最简单的范畴必须符合所要说明的对象。

②抓住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进行经济分析。

2实证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是在不做出价值判断的情况下分析经济体系,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3规范分析方法规范分析是在考察经济行为的后果之后作出价值判断,并对这些结果是否会更好作出判断,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考点四:政治经济学的任务★★1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任务(1)考察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客观的必然联系即经济规律。

(2)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由经济规律所依存的客观经济条件所决定,经济规律有三个层次:①各个社会形态都共有的经济规律。

②几个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

③某个社会形态所特有的规律。

2政治经济学的本质属性政治经济学的本质属性具有历史性。

在旧社会是批判的武器;在新社会是建设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质属性就是以人民为中心,服从于人民的福祉和共同富裕。

3政治经济学对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分析的任务(1)借鉴。

(2)竞争。

(3)信念。

4政治经济学对社会主义分析的任务为满足现实需要,政治经济学的任务要以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促进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为目标。

考点五: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1经济发展方式[中央财经大学2008、2010、2019研]答: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一国或地区实现其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质量提高的方法和模式。

它除了包括经济增长方式外,还包括依靠产业结构、需求结构、收入分配、居民生活以及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等结构优化和依靠社会福利的改善、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等经济质量提高来实现经济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其实质在于全面地追求和实现经济社会更好的发展质量和整体的协调。

一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受到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同时它还具有时代性特征和可跨越性的特点。

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有: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等。

2相对剩余价值[中央财经大学2000研;中国人民大学2003研;中央民族大学2018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研]答:相对剩余价值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引起的,必须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为条件。

超额剩余价值,是生产条件优越的资本主义企业由于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于采用先进技术的个别企业的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和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创造的。

所以,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首先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而相对剩余价值则是全社会资本主义企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3虚拟资本[南京财经大学2005研;浙江师范大学2007研;中央民族大学2019研;中央财经大学2009、2019研]答:虚拟资本是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资本。

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信用形式上的虚拟资本,主要有期票、汇票、银行券、纸币、国家债券、各种证券抵押贷款等;另一种是收入资本化形式上产生的虚拟资本,主要由股票、债券构成。

典型的虚拟资本形式是股票和债券。

虚拟资本自身没有任何价值,而是对未来收入的一种索取权凭证。

它是独立于实际资本之外的一种资本形式。

它是实际资本的“纸制副本”,是虚拟的一种资本形式。

虚拟资本的买卖价格不是依据其票面值,而是根据其预期收入来确定的。

计算公式为:虚拟资本价格=预期收益/平均利率。

虚拟资本的价格与其预期收益成正比,与平均利率成反比,而与实际资本的价值变动无直接关系。

虚拟资本是信用制度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改变信用,特别是银行信用本身。

货币的虚拟化是信用制度产生的前提;借贷资本信用关系是虚拟资本产生的根据;社会信用制度的逐步完善是虚拟资本生产的基础。

4产业结构[武汉大学2009研;中央民族大学2015研;华中师范大学2018研]答: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也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其相互制约的方式。

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产业结构分类体系。

主要有:①目前各国通行的三次产业分类法;②划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的分类法,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分类法;③按资源投入的相对比例划分的分类法,即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分类法。

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的产业结构,取决于这个国家、地区的资源禀赋状况、所处发展阶段、科技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道路,以及经济体制等。

5货币流通规律[中央财经大学2011、2012、2015、2019研]答:货币流通规律即货币流通同商品流通相适应的规律。

其基本内容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故也称作货币流通量的规律。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其数量是由全部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两个因素决定的。

在不考虑支付手段职能的条件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在进一步考虑支付手段职能的条件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赊售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互相抵消的支付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中国政法大学2000、2003研;南京大学2 003、2009研;中央财经大学2003、2010、2011、2015研;浙江师范大学2008研;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研]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包含了以下几点内容:①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一定时期某一生产部门大多数生产者普遍使用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劳动工具。

②正常的生产条件不是过去的,也不是将来的,而是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

③在社会标准生产条件下,由于商品生产者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不同,他们生产同种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是不同的,而决定价值的只能是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还有另一种含义,即在生产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形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涉及的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种商品上的分配,其作用的是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被社会接受的程度。

生产每一种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都是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

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一定量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凝结在同量使用价值中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社会劳动生产率越低,生产一定量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凝结在同量使用价值中的价值量就越大。

7平均利润[中国人民大学2002研;南京财经大学2008研;中央财经大学2010、2019研]答:平均利润是指投入各个不同部门的等量资本取得的等量利润。

平均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平均利润=预付资本额×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是部门间竞争和利润率平均化的结果,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

投入各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在剩余价值率相同的条件下,因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利润率也不同。

资本家为获取高额利润,不断把资本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

原先利润率高的部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利润率下降;而原先利润率低的部门,却发生相反的变化,利润率上升。

不同部门的利润率在竞争中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