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司法的解读与应用
1
承认一人公司的合法性是立法意义上的进步,但是更重要的 是在于完善一人公司的规制,以使其扬长避短,真正成为市场经 济中又一活跃的市场主体。在这个问题上,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 点是: 1. 一人公司的股东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两种。前些年,由于存在 一人公司的股东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两种。 全资子公司的概念的蔓延,造成一些地方允许法人设立一人 公司而禁止自然人设立一人公司的情况偏差,这次明确了。 2. 一人公司的法定最低注册资本为10万元 一人公司的法定最低注册资本为 万元,比普通有限公司的 万元 最低注册资本高7万元,并且应当按法定资本制的要求一次足 额缴纳,为的是降低社会风险。 3. 为了防范社会风险,规定一个自然人只能设立一个一人公司 为了防范社会风险, (不能撒豆成兵),该自然人所设的一人公司不得再设一人 公司(鸡生蛋、蛋生鸡)。
1
(三)什么是公司法人格否认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又称“刺破公司面纱 或“揭开公司面 刺破公司面纱” 刺破公司面纱 揭开公司面 纱” ,指为阻止公司独立人格的滥用和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及社会公共 利益,就具体法律关系中的特定事实,否认公司与其背后的股东各自独立 的人格及股东的有限责任,责令公司的股东(包括自然人股东和法人股东) 的人格及股东的有限责任, 对公司债权人或公共利益直接负责,以实现公平、正义目标之要求而设立 的一种法律措施。 公司法》第二十条规定: 新《公司法》第二十条规定:
通过前述规定,可以看出:在公司对外投资或担保时一般要由股东会或 股东大会决定,这就限制了公司大股东及高管人员单独决定对外投资、担 保的权利,扩大了小股东的权利,从法律上对大股东和公司高管人员作出 限制。
1
(二)违法决议可撤销权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公司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 内容违法或者前述会议存在程序违法、决议内容违反公司章程的现象, 但旧公司法仅仅对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违法有原则性 规定。新修订的公司法明确规定了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 议无效或可撤销制度:
新公司法之解读
15.09.2006
上海市电信有限公司
目录
一、新公司法之“新” 二、新公司法之“变” 三、新公司法之“用”
2
背景: 背景:公司法修订大事记
1993年12月29日,我国首部公司法颁布,于1994年7月1日起实施。 年 月 日 我国首部公司法颁布, 日起实施。 年 月 日起实施
这部公司法有229 条之多,但条文存在着原则性强、可操作性差、法律漏 洞多等诸多不足。 1999年1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于作出了《关于修改公司法的决定》, 增设了国有独资公司监事会。 2000 2000年以来,世界各国公司丑闻事件频出,公司法改革的浪潮席卷全球, 国内关于修订公司法的呼声越来越大。公司法面临着重大修订。2004年7月 5日,国务院法制办完成草案起草工作。
1
4. 为了让与公司交易的人方便识别一人公司及其独资股东,法 律规定一人公司的登记文件和营业执照上应当注明自然人独 一人公司的登记文件和营业执照上应当注明自然人独 资或法人独资。 资或法人独资 5. 为了在最大可能性上确保公司对于其唯一股东拉开法律的距 离,不使公司成为股东任意拿捏和玩弄的敛财工具,公司法 股东会的决议必须用书面形式作出, 规定股东会的决议必须用书面形式作出,由股东签字后置备 股东会的决议必须用书面形式作出 于公司;每一年度终了时须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于公司;每一年度终了时须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经会计师 事务所审计。 事务所审计 6. 为了保障与一人公司交易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律规定一 人公司的股东对于自己与公司的人格、财务的独立性承担举 证责任,不能证明的承担连带责任 不能证明的承担连带责任。 不能证明的承担连带责任 7. 鉴于我国公司法首次允许设立一人公司,为稳妥起见,一人 一人 公司仅限于有限责任公司范围,股份公司中不适用。 公司仅限于有限责任公司范围,股份公司中不适用。新公司 法第24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由50个以下的股东出资设立。” 而股份公司则规定了2人以上200人以下的人为发起人。
公司法人人格独立作为一种理性的制度安排,最奇妙之处就 公司法人人格独立作为一种理性的制度安排,最奇妙之处就 在于它割断了公司股东与公司债权人之间的天然联系,使公司债权人 在得不到清偿时却不得揭破公司这层面纱,不能向其背后的股东主张 债券。因其有效地防范和减少了股东的投资风险而对刺激经济的发展 债券。因其有效地防范和减少了股东的投资风险而对刺激经济的发展 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006年1月1日,新公司法开始实施。 年 月 日 新公司法开始实施。
3
第一部分 新公司法之“新”
1
承认“一人公司” 一、承认“一人公司”
案例一: 案例一 身为上海某咨询公司的经理,张斌(化名)这些年的 确赚了一些钱,但是,他心里始终悬着一块石头,不时 让他寝食难安。2000年,张斌从一家著名的咨询公司辞 职,想用手头的资金自己开一家咨询公司,但是,一时 间他又难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加盟,于是,他就以自己 和母亲两人合伙的名义注册了一家有限责任公司。当然, 在申请注册的时候,他们并没有表明是母子关系。
1
案例二: 案例二: 江苏省如东县某镇居民甲、乙拟共同出资设立A有限 公司(下称“A公司”),制定了公司章程,约定注册资金 50万元,其中甲出资30万元、乙出资20万元。此后,除 乙以摩托车一辆和电话一部作价2 万元作为出资外,其余 48万元资金均未实际到位。通过熟人的关系,建行B 支行 出具了甲乙二人有48万元存款余额的虚假证明,C 审计事 务所未作严格审查即据此提供了“50万元已出资到位” 的验资报告。稍后,经工商部门核准登记,A 公司领取了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因经营所需,A公司向丙借款8万元。 后因公司严重亏损无力偿债而成讼。
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 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 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 担赔偿责任。 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 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2005年 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十八次会议第三次审议通 年 月 日 删除的条款达46条 过了公司法修订草案。 删除的条款达 过了公司法修订草案。在原来229个条文中,删除的条款达 条,增加
的条款达41条 修改的条款达 的条款达 条,修改的条款达137条,这样大面积的法律修改在我国是较 条 为少见的。
1
(二)什么是公司法(人)人格 什么是公司法(
公司法(人)人格是指公司作为法人所具有的类似于自然人的 独立法律主体资格,即公司以其自己的名义享有民事权利和独立承 担民事义务的主体资格。其实质内容表现为: 一是有独立的财产, 一是有独立的财产,即公司与股东的财产彼此独立,股东的出 资形成为公司的财产,公司以其代表人的名义独立行使对该财 产的权利。 二是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即公司以其全部独立的财产对公司的 二是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债权人承担责任,而公司的股东与公司的债权人并无直接联系, 其仅以出资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1
解读: 解读:
毫无疑问,张斌的这家有限责任公司属于典型的一人公司。 一人公司。 一人公司 一人公司,顾名思义,是指股东(自然人或法人)仅为一人, 并由该股东持有公司的全部出资或所有股份的有限公司。修订前 的公司法要求公司至少有两个股东,于是独自创业的创业者就会 拉上自己的亲朋好友作挂名股东,占有象征性的少数股份,从而 成立一间有限责任公司。 一人公司问题长期困扰我们,既限制了投资者的个人判断与 选择,也对工商机关的管理活动造成某种困境,因为现实经济体 系中实际上产生了名为两人或多人投资的公司,而实际就是一人 投资的公司的情况,名义股东与实际股东之间发生纠纷,法院的 判处也比较困难。国外的英美法系国家早已承认一人公司,日本 在上世纪90 年代初也通过修订公司法予以承认,在我国的外资企 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中早就存在一人公司。
1
但在各国的现实经济生活中,股东滥用公司法人人格、利用有 限责任的面纱侵犯公司债权人利益的事件已屡见不鲜了。其主要表现形 式有:
出资不实。 1. 出资不实。公司的出资者在设立公司时,并未按公司法要求向公司投入足额注册 资本,或者在注册资本验资、取得公司登记成立后,抽逃公司资本。当债权人要 求公司偿还债务时,公司早已失去了偿债能力,而股东则以公司有限责任为由拒 绝承担责任。 脱壳经营。 2. 脱壳经营。当公司经营陷入困境后,原公司的主要人、物、财从公司脱离出来另 外组成新公司独立经营,并将原公司的主要业务转入新公司,原公司完全成为一 个“空壳”,新公司完全不承担原公司的债务,却实际上接受了原公司的绝大部 分资产。原公司债权人的权益极难得到实现。 人格混同, 3. 人格混同,又称法人人格形骸化。公司与股东应当是两个独立的法律实体,权利 义务、法律责任应有明确的区分。但在现实中,有的公司股东完全将公司视为自 己整体中的一部分,人事、财产、业务混为一体,“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母 公司与子公司不分,此公司与彼公司不分。当其中一个公司受到债权人追索债权 时,赶快将财产转入另一公司,使债权人的权利落空。 过度操纵, 4. 过度操纵,又称不当控制。股东利用自己对公司的绝对控制优势,以公司名义承 担其未受益的债务,随意挪用公司的财产,或让公司为其个人贷款提供担保,使 其负担与其经营无关的巨大风险,甚至以公司名义从事非法活动。公司在股东的 过度操纵下,实际上丧失了独立的法人人格。
1
解读: 解读:
上述案例中,如仅根据公司独立的法人地位和股东的有限责 任原则裁判,由A 公司偿还债务(公司财产不足清偿时甲、乙也 仅以出资为限承担有限责任),丙的债权便可能得不到实现。 而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引入该案的审判,则可据出资 未到位的事实否认A公司的法人人格,判由A公司偿还债务、甲 乙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提供虚假出资证明及虚假验资报告的B、C 按过错责任应依法承担相应责任)。如此判处,便在该案中否认 了(也即突破了)甲、 乙的有限责任,有利于充分保护债权人的 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