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债券市场情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债券一级市场随着发行规模的日益扩大,经历了一个由计划管理模式向市场调控模式转变的过程,其作为资源配置、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作用日益加强。
从发行规模来看,作为准国债性质的央行票据居于主导地位,其次是政府债券,再次是金融债券。
中国债券二级市场形成了“两个类型、四个场所”的结构体系。
两个类型是指债券交易市场分为名义上的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
场内市场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市场参与者既有机构也有个人,属于批发和零售混合型的场内市场。
场外市场包括银行间债券市场和商业银行国债柜台市场,前者的参与者限定为机构,属于场外债券批发市场;后者的参与者限定为个人,属于场外债券零售市场,是场内批发市场的延伸。
上海证券交易所后台的登记托管结算由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简称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负责、深圳证券交易所是由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深圳分公司负责,银行间市场的登记托管结算是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简称中央国债),国债柜台市场实行二级托管制度,一级托管在中央结算公司,二级托管在商业银行。
跨市场发行的国债和企业债可以在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相互转托管。
目前,跨市场转托管的速度为T+1。
图1 我国债券市场框架简图我国债券发行主体包括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地方政府、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证券公司和非金融企业或公司等。
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国债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于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
从债券形式来看,我国发行的国债可分为凭证式国债、无记名(实物)国债、储蓄国债和记账式国债四种。
央行票据:中央银行票据,是中央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
之所以叫“中央银行票据”,是为了突出其短期性特点,中央银行发行的央行票据是中央银行调节基础货币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目的是减少商业银行可贷资金量。
商业银行在支付认购央行票据的款项后,其直接结果就是可贷资金量的减少。
地方政府债:指某一国家中有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地方公共机构发行的债券。
地方政府债券一般用于交通、通讯、住宅、教育、医院和污水处理系统等地方性公共设施的建设。
地方政府债券一般也是以当地政府的税收能力作为还本付息的担保。
地方发债有两种模式,第一种为地方政府直接发债;第二种是中央发行国债,再转贷给地方,也就是中央发国债之后给地方用。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地方政府债券又被称为“市政债券”(Municipal Securities)。
政策性金融债: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又称政策性银行债。
是我国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为筹集信贷资金,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人民银行用计划派购的方式,向邮政储蓄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市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债券。
1998年进行了发行机制改革,从1999年开始全面实行市场化招标发行金融债券,使该券种成为我国债券市场中发行规模仅次于国债的券种。
近几年,政策性金融债券品种的创新力度很大,为推动我国债券市场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
特种金融债:特种金融债券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由部分金融机构发行的,所筹集的资金专门用于偿还不规范证券回购债务的有价证券。
金融机构普通债:是指依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机构在相关交易市场发行的、按约定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金融机构次级债券:是指商业银行发行的、本金和利息的清偿顺序列于商业银行其他负债之后、先于商业银行股权资本的债券。
商业银行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次级债券可以计入附属资本。
混合资本债:是针对巴塞尔资本协议对于混合(债务、股权)资本工具的要求而设计的一种债券形式,所募资金可计入银行附属资本。
与目前各家银行发行的次级债相比,混合资本债券具有较高的资本属性,当银行倒闭或清算时,其清偿顺序列于次级债之后,先于股权资本。
非银行金融机构债:是指依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按约定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短期融资券: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依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短期融资券是由企业发行的无担保短期本票。
在中国,短期融资券是指企业依照《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的条件和程序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和交易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是企业筹措短期(1年以内)资金的直接融资方式。
证券公司债:是指证券公司依法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不包括证券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债券和次级债券。
证监会依法对证券公司债的发行和转让行为进行监督。
政府支持机构债券:我国有关机构如中央汇金投资公司发行的借款凭证。
该类债券虽然不是政府的直接债务,但通常也受到政府担保,因此债券信誉比较高,风险比较低。
公司债:是指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公司债券是公司债的表现形式,基于公司债券的发行,在债券的持有人和发行人之间形成了以还本付息为内容的债权债务法律关系,证监会颁布的《公司债发行试点办法》规定的公司债券,是指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年以上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中期票据:经监管当局一次注册批准后、在注册期限内连续发行的公募形式的债务证券,期限一般为5-10年。
我国的中期票据,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按照计划分期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债务融资工具。
超短期融资券:是指具有法人资格、信用评级较高的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期限为7-270天的短期融资券。
超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不受净资产40%的红线约束,比短期融资券更为灵活。
资产支持证券:是指由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机构,将信贷资产信托给受托机构,由受托机构发行的,以该财产所产生的现金支付其收益的收益证券。
换言之,资产支持证券就是由特定目的的信托受托机构发行的、代表特定目的的信托收益权份额。
信托机构以信托财产为限向投资机构承担支付资产支持证券收益的义务。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是指由一个机构作为牵头人,几家经营状况良好、成长能力较强的中小企业组合在一起,申请发行集合债券,是企业债的一种。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是指由人民银行主导、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组织、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员共同参与,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推出的一种新的债务融资工具。
这一融资工具一般由2-10个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小企业,按照"统一产品设计、统一券种冠名、统一信用增进、统一发行"方式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共同发行。
可转换债券:是在发行公司债券的基础上,附加了一份期权,并允许购买人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将其购买的债券转换成指定公司的普通股票的特殊企业债券。
可转换债券兼具债权和股权的特征,通常具有较低的票面利率。
分离型可转换债券:是上市公司公开发行的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是公司债券加上认股权证的组合产品。
国际机构债券:国际机构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在我国发行的,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以人民币标值的债券。
我国债券交易场所主要有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银行间市场和银行柜台市场。
按照交易场所划分,前二者都属于场内市场,后二者属于场外市场。
目前场外市场的交易量占到我国债券市场的交易总额的95%以上,场内市场以上交所为主,占比达90%以上。
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990年11月26日,归属中国证监会直接管理。
秉承“法制、监管、自律、规范”的八字方针,上海证券交易所致力于创造透明、开放、安全、高效的市场环境,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其主要职能包括:提供证券交易的场所和设施;制定证券交易所的业务规则;接受上市申请,安排证券上市;组织、监督证券交易;对会员、上市公司进行监管;管理和公布市场信息。
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990年12月1日,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督管理,是为证券集中交易提供场所和设施,组织和监督证券交易,履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规定的职责,实行自律管理的法人。
其主要职能包括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职能基本相同。
银行间市场:由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债券市场等等构成。
银行间市场有调节货币流通和货币供应量,调节银行之间的货币余缺以及金融机构货币保值增值的作用。
本网站所指的银行间市场为银行间债券市场。
银行柜台市场:又称OTC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完全不同,OTC市场没有固定的场所,没有规定的成员资格,没有严格可控的规则制度,没有规定的交易产品和限制,主要是交易对手通过私下协商进行的一对一的交易。
OTC交易方式以交易双方的信用为基础,由交易双方自行承担信用风险,交易价格由交易双方协商确定价格,清算安排也由交易双方自行安排资金清算。
目前我国债券产品的交易分割比较严重,人民银行、银监会等机关主管发行的债券只能在银行间市场挂牌交易和进行信息披露;证监会核准发行债券只能在上海和深圳两家交易所上市交易和进行信息披露;财政部发行的国债和代理地方政府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可在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进行挂牌交易,其中部分国债还可在银行柜台挂牌买卖;发改委批准发行的企业债在银行间和交易所挂牌交易;保监会核准发行的保险公司债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转让。
我国债券市场基本实现了债券登记、托管、清算和结算集中化的管理,相应的机构包括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和上海清算所。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主管部门是中国证监会。
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是公司的两个股东,各持50%的股份。
中国结算承接了原来隶属于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全部登记结算业务,标志着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登记结算体制的组织架构基本形成。
中国结算的主要职能为证券账户、结算账户的设立和管理;证券的存管和过户;证券持有人名册登记及权益登记;证券和资金的清算交收及相关管理;受发行人的委托派发证券权益;依法提供与证券登记结算业务有关的查询、信息、咨询和培训服务;以及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为全国债券市场提供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和其他固定收益证券的登记、托管、交易结算等服务的国有独资金融机构,是财政部唯一授权主持建立、运营全国国债托管系统的机构,是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和商业银行柜台记账式国债交易一级托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