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课件
列宁装 布拉吉 绿军装
改革开放后至今
款式新颖 异彩纷呈
服饰特征
中西结合 中西合璧 土洋并存
朴素、简单 色彩单调 时代特色
美观大方 彰显个性
时代特征
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独立自主 巩固独立
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饮食组主题:
异 味 相 争
并 行 于 世 的
——
中
西
餐
食
饮食组:异味相争——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上海第一家西餐厅
展 品 二
清代官服标识(补服) 封建专制制度下——等级森严
国门洞开,西服东渐
近
近
代
代
实
思
业
想
家
家
张
梁 启
謇
超
我们的创新——中山装
(中西合璧)
中山装的内涵:和平统一
二大理念:严谨治国 以文治国
三民主义: 民族 民权 民生
四维:礼、义、廉、耻
五权:立法、行政、司法 考试、监察
等级森严
民主平等
服饰组: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风俗组主题:
移社
风 易 俗
会 风 尚 的
——
大
变 革
俗
风俗组:移风易俗——社会风尚的大变革
展 品 一
辛亥革命后政府下令剪辫放足、改变礼节
见证浪漫时刻:
展 品 二
50年代结婚照
60年代结婚照
1927年蒋介石与宋美龄的结婚照
70年代结婚照
见证浪漫时刻:
展 品 三
80年代结婚照
90年代结婚照
见证浪漫时刻:
服饰组: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展 品 四
列宁装
干部服
布拉吉
文革“绿军装”
新中国建立后:带有浓厚时代印记的服装
50年代列宁装
布拉吉(俄国风情)
激情岁月——文革“绿军装”
20世纪50—70年代: 蓝、绿、灰、黑的“海洋”
归纳(二) 新中国建立---改革开放前服饰的变化:
俭朴、色彩单调、政治氛围浓厚……
洋 房 里 弄
——
演 进 中 的 居 室 建
筑住
居住组:洋房里弄——演进中的居室建筑
展 品 一
北京四合院
内向,封闭,等级森严
内向、封闭、等级
居住组:洋房里弄——演进中的居室建筑
天津租界里的 小洋楼
展 品 二
外向、开放
居住组:洋房里弄——演进中的居室建筑
展 品 三
中西合璧 河南大学大礼堂(1931年开建)
衣食住俗 变迁的原因
服饰组主题:
与变 时化 俱中 变的
男 女 服
饰衣
——
服饰组: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展品一
唯美的、精致的、华丽的…… 你印象中的清朝传统旗袍是这样子的吗?
真实情况是这样的…… 宽松肥大、保守呆板
20世纪三十年代
宽松肥大、保守呆板
合身适体、中西合璧
服饰组: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思考: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原因) ✓新中国成立、反封建 ✓中苏关系友好 ✓文化大革命的政治氛围 ✓物质生活的匮乏……
改革开放至今:美观大方、异彩纷呈
美观大方、异彩纷呈、彰显个性
服饰组: 近现代服饰的变迁简表
阶段
表现
鸦片战争后—— 新中国成立之前
新中国成立后— —改革开放之前
长袍马褂 西装 中山装 旗袍
因素。
重点:从衣、食、住和社会风俗等方面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发生 变化的基本史实。 难点:认识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及意义。
分组探究:中国近现代社会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
衣 服饰组饮食组来自食住 居住组习俗组 俗
自主展示
衣食住俗 变迁的表现
衣食住俗 变迁的历史意义
展示
变迁
探 究
感悟
施
饮食组:异味相争——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南方:米饭、海鲜
北方:面食、肉类
表
皇帝、贵人:满汉美食 老百姓:粗食淡茶
现
各种票证——计划经济时代的象征
改革开放后——食物丰富 (原因: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
思考:中国人的饮食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
丰富多样、中西并行、互相融合……
居住组主题: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历史
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史观: 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 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
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
展
德大西餐社
品
一
中国买办和
他们的洋老板
共进西餐
西餐传入——异味相争
牛
披
甜
咖
排
萨
点
啡
中国传统八大菜系 北面南米,舌尖中国
饮食组:异味相争——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展 品 二
计划经济时代的象征——各种票证 物资匮乏
饮食组:异味相争——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
物菜
展 品 三
质篮
生子
活 极 大 丰 富
” 工 程 实
探 究
感悟
衣食住俗 变迁的原因
探究一: 根据下列材料分析影响近现代中国衣食住俗变迁的因素
材料一 欲伸民权,必广民智,欲启民智,必先革除恶风陋习对人民的禁 锢。…早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上书《请禁妇女裹足折》和《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认为女子裹足,不能劳动;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宽衣博带,长裙雅步,不 便于万国竞争的时代,请求放足、断发、易服以便“与欧美同俗”,又说:“非易 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不能行。”这就把变衣冠作为学习西方文明和推 行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启发民智的意义。
展 品 三
宋子安 宋嘉树
宋美龄 倪桂珍
宋霭龄
宋子文
宋子良
宋庆龄
土洋并存 中西合璧
传宋
统嘉
服 装 与 西
树 全 家
式福
服(
装
并
行
于年
世)
1917
归纳(一) 从晚清到民国时期,服饰的变化:
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 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近代化
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原因) ➢鸦片战争后,受西方文明的影响 ➢辛亥革命的推动 ➢人们思想的解放 ➢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
婚姻自由 剪辫易服 废止缠足 仪式文明简约 社交礼仪:握手、同志、先生
采用公历、增添新节日
特别提示:戊戌变法时发出变革呼声,辛亥革命时“断发易服”具有革命色彩, 民国时期颁布相应法律。但这只是在大城市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前,传统的风俗习 惯在农村坚若磐石地沿袭下来。
探究学习
衣食住俗 变迁的表现
展示
变迁
草坪婚礼 集体婚礼
教堂婚礼
旧式婚姻的特点: 包办婚姻 程序繁琐 男尊女卑
新式婚姻的特点: 自主、自由、平等
删繁就简 仿效西方
风俗组:移风易俗——社会风尚的大变革
改
展
革 开
品
放 后
四
, 休
闲
方
式
多
元
化
风俗组:移风易俗——社会风尚的大变革
旧习
改变
婚姻包办 男子留辫 女子缠足 婚丧仪式繁琐 社交礼仪:跪拜、老爷
居住组:洋房里弄——演进中的居室建筑
展 品 四
一家三代居住在 7.3平米的房间里
建国后六七 十年代 家居 简单
1995年启动 “安居工程”
居住组:洋房里弄——演进中的居室建筑
❖ 1.北方典型民居——四合院 ❖ 2.鸦片战争后,西式住房开始出现,中国的居室建筑出现
中西合璧的特征。 ❖ 3.20世纪30年代前后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 ❖ 4.家居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