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室外综合管网工程施工方案

室外综合管网工程施工方案

室外综合管网工程施工方案编制人:编制日期:2017年11月13日目录1. 工程概述测量放线施工土方工程雨、污水排水管网施工给水管网施工砖砌检查井施工施工规范1.工程概述工程名称:XXX项目室外综合管网工程工程地点:项目位于XX市XX区XX路工程规模:项目占地面积约68785m(亩),容积率,绿地率为%建筑密度%项目总建筑面积为卅,地上总建筑面积为卅,地下总建筑面积为卅。

主要以高层、配套公建、幼儿园、商业为主。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测量依据(1)据业主方及规划部门提供的有关高程点、坐标点。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13-2006。

测量工具仪器设备以上仪器均需经测绘仪器计量测定中心检测,检测合格并贴有计量合格证后方可使用。

对于以上计量仪器,必须专人保管使用,无关人员不得随意使用、搬动,各种仪器必须定期保养,到期送检。

人员组织项目部组织测量小组,设2名专业测量人员负责整个室外管线的管线定位,井位定位,标高测量等任务。

施工测量(1)放样测量根据设计图提供的坐标,对管线及井为进行放样,井位放样采用坐标法进行,并用不同控制点进行复核。

放样后,应进行纵、横方向符合性检查。

施工测量必须严格执行不同方法、不同人观测、不同人计算的测量复核制度。

土方工程施工方案本工程土方工程主要包括地检查井、化粪池、管沟等土方开挖和各类回填土。

土方开挖方案(1)作业条件:①土方开挖前,先清理开挖面上障碍物并摸清地下管线等障碍物,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遇到地下管道或电缆等情况,要及时与建设、设计方沟通,另行制定方案以避开地下管道或电缆;基坑开挖后,在基坑上口做有组织排水,基坑上口砌两皮砖高(120)挡水墙(随挖随砌),基坑上口两边均砌并抹灰(墙两边及上顶全抹1:3水泥砂浆),并在基坑底修一道排水沟,在每个检查井内修集水坑,另备400m长彩条布,做好防雨排水准备。

②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基槽的放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

③施工区域场地表面要清理平整,做好排水坡度,在施工区域内,要修临时性排水沟。

④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工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施工场地应根据需要安装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

(2)土方施工程序现场清理一定位放线一土方开挖、运输(内、外)-基底清理整平、验槽T原土压实一灰土压实•(3)采用机械开挖,开挖深度根据现场标高和设计标高确定,开挖时留200 深由机械配合人工挖土并清底。

为了便于施工且有利于基坑边坡稳定,土方开挖前先做好定位放线工作,修好排水沟。

基坑边坡防护:根据现场实际状况控制放坡,开挖后视现场边坡稳定情况决定是否采取支护方案。

开挖放线不能满足放坡要求时,应考虑采用边坡支护方案。

(4)基坑开挖顺序土方开挖宜先从低处进行,分段依次开挖。

土方开挖由专人指挥,一次开挖到位,开挖宽度不超过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挖至标高接近基坑底设计标高时,边抄平边人工配合清槽,防止超挖,并按围护结构要求及时修坡。

预留200 厚土方采用人工跟装载机清理,然后用挖机带走。

每段基坑开挖施工至设计标高时,抓紧验槽工作,及时尽快施工3:7 灰土。

开挖时可在沟底预留出3:7 灰土回填所需土方。

所需回填土全部堆放在 2 米以外基槽一侧。

(5)运土车辆及挖土机械配置至少 3 辆自卸车运土车辆和 3 台“70”小挖掘机及 3 台“ 240”大挖掘机。

现场倒运土另配一辆装载机。

6)应急措施及注意事项:①开挖过程设专人现场指挥,组织好人员、机械,确保开挖工序的顺利进行。

施工员配合测量放线并控制好标高。

由专职安全员组织人员及时检查安全情况,特别注意边坡的稳定检查,设专人检查基坑稳定,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有关施工负责人员,便于及时处理。

在施工中如发现局部边坡位移较大,须立即停止开挖,及时采取边坡加固措施,待稳定后继续开挖。

施工负责人根据边坡稳定情况确定应采取的支护措施。

②注意事项坑边上2m范围不准堆积弃土,不准堆放建筑材料、存放机械、机具。

坑边做不小于13cm高的挡水墙,确保坑边不将水流入坑内,防止雨水进入基坑、冲刷边坡,降低边坡稳定程度。

③操作安全技术措施a.所有施工段采用警戒线维护,对现场施工人员必须进行技术交底,并要求持证作业。

b.所有进场机械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保证机械设备完好,要求定机定人操作,且定专人挂牌负责。

c.夜间施工配备足够照明,主要通道不留盲点。

(7)文明施工措施①施工场地进出口设置专门车辆冲洗及沉淀系统,派专人冲洗,严禁出场车辆带泥及污染物上市政道路,在开挖外运土期间,确保每天早上7:00 之前将工地道路冲洗干净。

②采用围护结构围挡,降低施工噪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8)质量标准:①基坑的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扰动。

②允许偏差项目(伽)检验方法标高:+10mm,-50mm 用水准仪检查;长度、宽度:+100mm,-50mm,用全站仪拉线和尺量检查。

(9)成品保护①对定位控制点、标高水准点等,挖运土时不得碰撞。

并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定位标准桩和标准水准点,也应定期复测检查是否正确。

②土方开挖时,应防止邻近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管线等发生下沉或变形。

必要时,与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协商采取防护措施,并在施工中进行沉降和位移观测。

灰土回填工程(1)材料及主要机具:①回填所采用的粘性土为开挖时预留土,应检验其含水率,施工时达到设计控制含水率范围,方可使用。

②主要机具:灰土施工机械有:小装载机、压路机,蛙式夯、立夯等。

一般机具有:手夯、架子车、手推车、铁锹(平头或尖头)、2m钢尺、20号铅丝、胶皮管等。

(2)作业条件:①根据工程密实度要求和击实实验结果,确定所拌灰土最优含水率Wop,虚铺厚度240,压实遍数达到满足压实系数为准。

②填灰土前应对基坑底进行检查和中间验收,合格后要作好隐蔽检查和验收手续。

③施工前,应做好水平高程标高布置。

在沟槽内每隔5m-10m!丁上竖直钢筋④确定好土方机械的行走路线,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进行加固工作。

(3)工艺流程:基坑底清理T检验灰土质量T分层铺灰土T分层夯实T检验密实度T修整找平验收①检验土质。

检验回填土料的种类、粒径,有无杂物,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土料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填料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

灰土含水率以最优含水率Wop为准,控制在Wo±2%勺范围内,最优含水率通过击实试验确定。

施工时以手攥成团、摔地即碎为宜。

②灰土回填300mn厚分一层铺摊。

每层铺土的厚度不大于300mm每层压实不少于三遍。

压实时,压迹应相互搭接,搭接宽度为压辊宽勺2/3,防止漏压。

填灰土应分段进行。

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m。

转角处采用立式夯夯实,夯实不到的部位,应配合人工手夯完成。

③回填(灰、素)土方每层压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要求每20m取一点,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取样测定压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其合格率为100%;不合格的干土质量密度的最低值与设计值的差,不应大于cm,且不应集中。

环刀取样的方法及数量应符合规定。

④填方全部完成后,表面应进行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修正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找平夯实。

(4)雨期施工的填方工程,应尽量在下雨前完成,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工作面不宜过大,应分层分段逐片进行。

雨期施工时,应有防雨措施,要采用彩条防雨布覆盖,要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内,以免基土遭到破坏。

(5)回填土工程允许偏差(mrj)顶面标高表面平整度:+10mm -50mm用水准仪或拉线尺量检查。

(6)施工应注意问题:①施工时,对定位标准桩,填运土方时不得碰撞。

并应定期复测检查这些标准桩点是否正确。

②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要有足够的照明设施。

防止铺填超厚。

(7)灰土回填质量不符合项纠偏:①未按要求测定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回填土每层都应测定压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铺摊上层土。

试验报告要注明土料种类,试验日期、试验结论及试验人员签字。

未达到设计要求的部位,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

②回填土下沉:因虚铺土超过规定厚度或压实不够遍数,甚至漏压等原因,造成回填土下沉。

为此,应在施工中认真执行规范的有关规定,并要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③回填土碾压不密实:应在碾压时对干土适当洒水加以润湿;如回填土太湿压成"橡皮土",应将"橡皮土"挖出,重新换好土再予碾压实。

④填方应按设计要求预留沉降量,根据工程性质、填方高度、填料种类、密实要求和地基情况等确定(沉降量一般不超过填方高度的3%。

雨、污水排水管网工程施工方案本工程雨、污水管道为双壁波纹管,胶圈承插接口,采用直埋方式敷设。

(一)施工工艺流程(二)操作工艺(1)定位放线测量:①校核中线、定施工控制桩;在引测水准点时,同时校测原有管道出入口与本管线交叉管线的高程。

②放沟槽开挖线:依据设计要求的埋深、土层情况、管径大小等计算出开槽宽度、深度,在地面上定出沟槽上口边线位置,作为开槽的依据。

③在开槽前后应设置控制管道中线、高程和坡度的坡度板,一般均跨槽埋设。

当槽深在之内时,应于开槽前在槽上口每隔10mi^ 15m埋设一块。

坡度板埋好后,应将管道中线投测到坡度板上。

④为了控制管道的埋设,在已钉好的坡度板上测设坡度钉,使各坡度钉的连线平行于管道设计坡度线,利用下反数来控制管道坡度和高程。

(2)沟槽开挖:①槽底开挖宽度等于管道结构基础宽度加两侧工作面宽度,每侧工作面宽度应不小于最大管径200mm。

②采用机械开槽开挖沟槽后,当天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作业时,沟底应留出200mm左右一层土不挖,待下道工序前用人工清挖。

③沟槽土方应堆在沟的一侧,便于下道工序作业。

④堆土底边与沟边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得小于1m,高度应小于。

⑤堆土时严禁掩埋消火栓、地面井盖及雨水口,不得掩埋测量标志及道路附属构筑物等。

⑥沟边坡的大小与土质和沟深有关,当设计无规定时,槽深1〜3m时应符合砂土为1:,亚粘土为1:的规定。

⑦人工开挖多槽的层间留台宽度应不小于500mm。

⑧槽底高程的允许偏差不得超过下列规定:——设基础的重力流管道沟槽,允许偏差为± 10mm。

——非重力流无管道基础的沟槽,允许偏差为± 20mm。

(3)基底处理:①地基处理应按设计规定进行;施工中遇有与设计不符的松软地基及杂土层等情况,应会同设计协商解决。

②挖槽应控制槽底高程,槽底局部超挖宜按以下方法处理:――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的疏干槽超挖深度小于或等于150mm寸,可用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的挖槽原土回填夯实,其压实度不应低于原天然地基上的密实度,或用石灰土处理,基压实度不应低于9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