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经济调查报告

青岛经济调查报告

青岛市经济发展调查报告院系:XXXXXX姓名:XXX班级:XXXX学号:XXXXXX时间:XX年X月X日青岛市经济发展调查报告前言出于对半岛经济发展的好奇和兴趣使然,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选了X老先生的《半岛经济》课程,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课堂知识积累,对半岛经济形势有了较为客观的认识和了解。

就在不久前,《山东省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刚通过国务院的审批,描绘了半岛蓝色经济发展新的宏图,开启了经济发展新的征程。

通过对青岛市这个核心区域、龙头城市的经济发展调查,进一步了解青岛的资源,经济结构,主要企业,名优产品,经济发展形势及发展展望,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希望能为以后在青岛的发展道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兵家言:知己知彼,百战而不殆。

只有了解了发展环境才能适者生存,遂用心搜集查找资料,通过上网搜索和在图书馆借阅的资料帮助下形成此篇调查报告。

不足之处望老师不吝批评指教。

关键词:青岛地区;产业结构;发展规划;蓝色经济第一章区位资源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

1994年2月,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青岛市也是计划单列市、、山东省经济中心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因名牌企业众多,被誉为“中国品牌之都”。

2011年1月,国务院批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青岛市作为其核心区域和龙头城市。

人口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871.51万人,其中市区1159平方公里,市内四区总人口为207.79万人;其他三区五市(县级)663.72万人。

面积青岛市面积1128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1471平方公里。

气候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

市区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

资源青岛市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类矿产44种,已被开发利用的有27种。

优势矿产资源有石油、黄金、石墨、饰材花岗岩、饰材大理岩、透辉岩、滑石、沸石岩。

黄金主要分布在平度、莱西,其中平度年黄金产量5.7吨,莱西山后金矿已成为山东黄金新的增长点。

莱西石墨探明储量687.11万吨,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青岛市区以及平度、胶南的花岗岩品级很高,崂山盛产黑水晶和海底绿玉。

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即墨东部。

青岛的风能、光能资源非常丰富。

名胜古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崂山风景名胜区、青岛海滨风景区。

青岛历史风貌保护区内有重点名人故居85处,已列入保护目录26处。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

海岸线海岸线长730.64公里,现有海岛69个,总面积为21.1平方公里,岸线总长132公里。

地缘环境青岛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新华夏隆起带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区东北缘和胶莱凹陷区中南部。

区内缺失整个古生界地层及部分中生界地层,但白垩系青山组火山岩层发育充分,在本市出露十分广泛。

岩浆岩以元古代胶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状花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艾山式花岗闪长岩和崂山式花岗岩为主。

市区全部坐落于该类花岗岩之上,建筑地基条件优良。

本区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

区域优势1、青岛是整个沿黄流域里最具吸引力的城市,也是整个沿黄流域最主要的出海口。

2、青岛是一座沿海港口城市,有着著名港口青岛港这一点又要比那些内陆的城市有优势得多。

3、青岛的环境气候条件十分宜人,市郊自然生态景观、人文景观、名胜古迹丰富多彩。

是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城市之一,因而更易吸引资金和人才的进驻。

第二章经济结构GDP2011年上半年青岛市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016.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9% 。

人均GDP是12920元。

今年前三季度GDP实现11.3%的增长。

三产业结构2011年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42.32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477.96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1396.47亿元,增长12.2%。

三次产业比例为4.1:46.9:49,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青岛市共有实际投资5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650个,实际到位内资243.8亿元,同比增长14.6%,高出一季度增幅1.4个百分点。

其中,二季度实际到位内资132.3亿元,同比增长15.8%,环比增长18.7%。

从内资项目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18个项目到位资金3.3亿元;第二产业315个项目到位资金110亿元;第三产业(服务业)317个项目到位130.5亿元。

其中,服务业内资占比达到53.5%,比上年同期所占份额提升7.3个百分点,全市利用内资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0年,青岛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666.1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76.99亿元,第二产业完成2758.62亿。

第三产业完成2630.58亿。

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1990.54亿,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452.61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支出532.39亿。

固定资产投资3022.5亿,其中房地产投资602.4亿。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2.74亿。

城乡收入比青岛市2010年度数据: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98元,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753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550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662元,恩格尔系数系数的计算方式是:家庭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消费支出总额×100%,以检查家庭生活质量,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低于40%为富裕。

青岛2010年的恩格尔系数是36.3%。

所有制结构1、公有制经济布局和结构优化,经济活力增强,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下降。

2、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逐渐成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工业结构工业内部结构持续优化,先进制造业发展步伐加快。

工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涌现出了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随着构建大工业体系战略目标的确立和实施步伐的加快,青岛工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已建成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支柱工业为主体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农业结构青岛市农业结构和布局正在积极地转型升级,农业产业化趋势日渐明显和农业区域布局不断优化,规模化种植和养殖产业集群基本凸现的特点。

但受耕地面积的局限和粮食安全等因素的影响,种植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面临着重大瓶颈;小规模、传统养殖模式严重制约着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农产品市场波动和竞争力的缺乏一定程度地影响着农业产业的布局。

,应从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提高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农业生产水平,走高效农业、品牌农业的路子;突出都市农业特色,努力拓展农业功能等方面进一步优化青岛市农业结构和布局。

服务业结构青岛作为首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以建设服务经济为主的“环湾型”特大城市为目标,将深化服务业改革,创新服务业体制机制,促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服务业总量跃升,新兴行业迅速兴起,基本实现由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到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转变。

构成现代服务业主要业态的金融、旅游、房地产、物流等行业所占比重逐步提升,主导地位凸显。

创意产业、总部经济、中介服务等行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现代服务业中极具增长潜力的新兴行业,现代服务业已成为青岛市国民经济中具有独特优势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蓝色经济国务院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批准了《山东省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青岛市作为其核心区域和龙头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1、优良的海洋资源环境为蓝色经济筑起发展的平台,青岛东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北与大连、天津相邻,南与连云港、上海相接,海岸线长711公里,海岛69个,近海海域1.38万平方公里,岸线绵延曲折,共有49处海湾,胶州湾、鳌山湾、董家口等都是优良天然港址。

2、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发展蓝色经济的重要保障青岛拥有生产性泊位94个,港口集群基本形成;港口货物吞吐量居世界第七位;集装箱吞吐量居世界第十位。

3、雄厚的科技实力为蓝色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青岛市是我国海洋科研、教学和国际学术交流基地,海洋科技密集程度居全国之首,在海洋科学研究与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居全国一流水平。

4、较为齐全的海洋产业体系为蓝色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较规范的海洋管理为蓝色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第三章主要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青岛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凸显,拥有高新技术企业685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236家,其中过10亿元企业27家,过100亿元3家。

形成了家电、电子、石化、汽车、造船五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海洋与生物、新材料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覆盖40个行业类别,尤以电器、通信、汽车、合成材料等10个类别较发达,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87%。

海洋科技产业特色明显。

新能源产业民企在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创富,民营中小企业成为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化进程的动力源,在实施自主创新的同时,为企业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代表企业即发集团,青岛凯特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亨达集团等。

轻重工业企业青岛是中国重要的纺织、轻工、化工生产基地之一,家用电器、电子、橡胶、机车制造以及食品加工等都具有较强实力;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18.2亿元,增长14.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5.9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765.0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增加值607.3亿元,增长14.7%。

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城市中居第11位,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5位。

金融及服务业企业青岛市拥有正在快速成长的金融业。

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商业银行、招商银行、香港宝生银行、日本山口银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英国渣打银行、新加坡华侨银行、香港东亚银行、韩亚银行都在青岛设立了分行或代表处。

外企青岛的外国企业众多,如青岛荣华边有限公司、青岛华菱食品有限公司、青岛菱光物流有限公司、青岛东洋汽车散热器有限公司、青岛中绵针织有限公司日本日绵株式会社、青岛大宇玩具制造有限公司、青岛现代综合木材有限公司、青岛亨式天远食品有限公司、青岛锦易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青岛麦德龙仓储管理有限公司、青岛罗地亚白碳黑有限公司等。

第四章名优产品世界名牌海尔、海信、青岛啤酒。

国家名牌青岛拥有一批中国知名企业,如海尔集团、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海信集团、澳柯玛集团、双星集团。

青岛拥有36件中国驰名商标、68个中国名牌产品,驰名商标总数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中国名牌数量仅次于上海,位居全国第二位。

蓝色经济文化品牌一通过动员本岛艺术家、特邀知名艺术家、征文、建立蓝色艺术基金等方式,创作一批反映青岛特色、海洋特色,高品质、国内外风行的作品。

二,依托“音乐之岛”品牌,打造高水平音乐制作作品、演出团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