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大学如何选课在美国,选课本身可说是一个必修课,课程选择适当与否将是影响学期成绩的最大关键。
学生从第一天入学校开始就被清楚地告知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要完成哪些课程并达到怎样的成绩才能顺利毕业或者取得继续深造的机会。
至于这些课程该在什么时候读,按照什么顺序读,该上哪个教授的课,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成绩单看起来更漂亮,完全要靠学生自己来计划安排。
对于初到美国的留学生来说,要想成功完成在美国的学业,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选课的问题。
刚开始就读的第一个学期,特别要注意课不要选得太多、太重,以免为自己带来沉重的功课负担。
虽然学校规定修满十二个学分的学生才被承认为全时学生(Full-Time Student)身份,但是若觉得负担太重,可以跟指导教授讨论少修一门课,并请他在有关文件上签名,再向注册组报备,便可继续保持全时学生身份。
有关课程内容的资料,在开学之前就应着手收集。
例如参阅学校各系目录(Catalog)上的课程简介(Course Description),或是参考课程时间表(Course Schedule)等等,都可以得知自己系上所开的课程。
在选课时最重要的两点,就是一定要了解课程内容和主讲教授。
你最好事先了解课程内容是否对你有用、你是否感兴趣、教授教研水平如何、为人如何、教学方式如何等等。
具体操作时,可以参考以下两点:1、课程进度表由于普通的课程简介通常相当简略,若想知道更详细的课程内容,一定要主动到系办公室直接询问开课的教授或其助教、秘书。
同时索取该课程整个学期的上课计划进度表(Syllabus),上面列有详尽的课程目标、每次上课进度、评分标准,以及书单等等项目,可说是选课时最实际的参考。
2、教授的名声学生对教授的评论是选课时另一重要因素。
有时某门课的名称、内容相当吸引人,但若打听出该教授是个“Killer”,可考虑放弃该门课。
所谓"杀手"教授通常有很多考试、作业,而且分数给的不高,一般而言并不受学生欢迎。
当然,有心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同学,可以着重考察教授的学术能力和观念等等。
开学之后,正式上课或旁听更可印证自己选课选得如何。
如果上课时发现该课程并不符合自己需要、太难或者旁听时对其他课程产生兴趣,都应该当机立断尽快办理改选手续。
通常在开学前某一特定时间内加、退选,不必收取费用。
中国学生初到美国大学选课有窍门新学年伊始,美国大学生和中国学生一样,都需在开学前选课。
由于中美教育体制和模式存在很大不同,特别是本科阶段,许多留学生面对众多的课程困惑不已。
“虽然开学前已拿到一本像书一样厚的课程描述,也有专门的课程顾问给予指导,但因为在中国从来没有过选课的经验,我还是陷入了选择的困惑中。
”刚考入一所美国公立大学的Icy抱怨说。
不少学生因误选课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影响了今后的转学或升学。
在美国,虽然有近4000所大学提供不同的课程,但中国学生也可遵循一些途径和选课原则去解决选课这个难题。
案例一:以为文史课易修Melody去年赴华盛顿州入读某大学。
因为英语成绩不错,而且早就自认为选择文史类课程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在第一个学期选课时,她毫不犹豫地选了一门较高难度的文史课程。
但上了一个星期后,她发现学得有点吃力,咬着牙坚持读了下来,尽管非常努力,依然无法应付大量的阅读、写作和课堂发言,期末成绩得了个“C”,令她深受打击,因为这将影响她实现两年后转学全美前20名校的梦想。
她后悔地说:“如果当初选数学、计算机等基础的理科课程,我肯定不会拿C。
”问她为什么不选数学课,她回答说:“因为我以前数学很烂,所以怕选数学,后来我翻阅了一下数学课本,其实很简单,我应该能够在数学上取得不错的成绩,如果我选数学的话。
”案例二:贪学分多选课Mark一直都很喜欢运动,入读美国某州立大学,在没有详细阅读修课辅导书的情况下选择了“运动科学”这门课程,因为这个课程有两个学分。
上课后才知道,这门课是偏理论的,课本中“骨骼”、“神经末梢”等专有名词铺天盖地而来,他拼命读书非常用功,还是拿了一个“C”。
他说:“早知如此,我不如修一门网球,一门篮球,一门一个学分,既能拿两个学分,还能锻炼身体,还能拿高分。
后悔啊,都怪我事先没有了解清楚,心里只是想着一门课程拿两个学分,真是贪多反而得不偿失。
”文科新生先选理科基础课所有学生到美国大学报到甚至在报到前就可以获得一本有关就读学校的选课要求和课程描述的一本书,同学务必要像对待一门功课一样认真阅读和研究这本书。
第一学期选课不要贪多、贪深,在选课前一要细读课程描述,弄清所选课程的选课要求、具体内容;二要“翻阅”选修课的课本和参考书目,从中了解自己是否能承受这门课程的压力。
学校有专门的课程顾问指导学生如何选课,学生所选的课程只有在课程顾问签字之后,才算是完成了选课的工作。
遇到不清楚的情况一定要主动问,课程顾问会热心解答你的问题。
值得提醒的是,大部分学校允许学生在上课一周内,如果发现很难学下去或者根本不是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可以申请换读别的只要是有学位的课程,过了规定的时间就不能更换了。
一些中国文科生在美国大学第一学期就选择美国历史课程,这是一个可怕的误区。
美国学历史的方式与中国相距甚远。
在美国,不是靠“熟背”,因为看待历史本无对错之分,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观点,列举足够的证据,用富含逻辑的词语写出结构严谨的文章,是美国文史课的基本要求,对于一个刚赴美的中国学生,这些都是难点。
建议第一学期选择一门写作和演讲或者沟通课程,为以后选读文史类课程打下基础。
此外,中国的文科生对大学一年级的数学课程是没有什么压力的,因此第一学期选修数学、计算机基础等理科课程,比较容易能获得B以上的分数,到第二学期才开始选读一些历史、政府学之类的文科课程,会比较轻松。
大有讲究的美国大学选课制度美国考试网对于大部分美国大学来说,每个学期开始的前两周是选课试听周,学生可以随意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听讲,但不一定要选择这门课,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了解课程的一个极好的机会。
在第一堂课,你可以了解到这门课的教学大纲,需要什么教材,作业量的多少以及截止日期等信息,也可以通过和授课教师沟通来深入了解这门课是否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样,而不是单纯依靠选课系统上简单的几句课程介绍就决定选课。
试听是很好的了解课程的机会,但是你也不能盲目地去试听,因为一个学期很短,两周的时间你可能就已经错过了好几次课。
等到第三周正式确定课程时,比起那些从一开始就坚持上这门课的同学,你可能已经落在后面了。
所以,试听也要在对课程有所了解的情况下去听。
如果实在是对很多课都感兴趣,你可以先和上过这些课的学长学姐交流一下,挑选出最感兴趣的几门,再去试听。
当然,你也可以从曾经修过这门课的学长学姐口中得到一些关于这门课的相关信息,比如教授的授课方式,得分是否容易等。
但是有一点你必须要记住,在选课上也需要有长远的考虑,因为你大学本科的课程分布也会成为你应聘工作时面试官对你的一种考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在选课时,必须有一定的方向性或目标。
就耶鲁大学而言,有些学长学姐可能会推荐新生们去上人文系开设的一个专门为一年级新生举办的“指导学习”(Directed Studies)项目。
这个项目要求学生用一年的时间去学习西方文学、历史、哲学和政治。
但是对于很多国际学生来说,选择这门课有很大的风险,因为这门课难度很大,甚至有学生给它起绰号叫“指导自杀”。
大学第一年的绩点是你大学四年总绩点的基础,如果因为这门课而拖垮了绩点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所以我建议大家还是要慎重考虑,毕竟和土生土长、从小受到西方文化熏陶的本地学生相比,国际学生在这一点上“先天不足”。
如果没有合理安排课程的话,到了期末时可有你受的了:)除此之外,学校里还有很多“热门课”,像基础物理或者基础化学等,这些课非常简单而且容易得分,因而受到很多学生的欢迎,但是把这些课罗列在简历上却不能为你加分。
有时候,一些院系为了吸引学生而开设这类课程,以至于整个学院的学术威望都因此而打了折扣。
所以,是选择简单易学的课来“粉饰”绩点,还是向具有含金量但是难度相当的课程进发,在这个问题上,每个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进行权衡来作出决定。
就我个人而言,我在大学期间始终刻意避开这些“热门课”来保持自己课程表的含金量,现在回过头去看,很庆幸自己勇敢挑战自己,没有白白浪费耶鲁优秀的教学资源。
美国大学选课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每个专业都配备有一个“教导主任”,每学期选课之前,你都要去和“教导主任”面谈你的课程安排,然后请他签署你的选课单。
而在与这位教导主任交谈的过程中,我相信同学们也能从初入大学的迷茫中走出来,更好更理性地为自己的将来做出规划。
美国大学选课在美国上大学,选课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美国大学分为“学期制”和“学季制”两种,其中“学季制”的学校规定,每个学生每年要修满45个学分,而每个学季(10周)不能低于12个学分。
计入学习成绩(GPA)的课程,每门课是5个学分;不给成绩、只计入总学分的课程,一般是2-3个学分。
所以,学生在每个学季需要选修三门课程才能达到学分要求。
至于具体选修什么课程,则由每个学生自已根据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其他课程(如外语、自然科学、文学、写作等)在总学分中所占的比重而定。
每个学生在学校都有自已的网页,选课的具体时间、学校所有课程设置的详细介绍,如课程代码、课程主要内容、每个授课老师对这门课的要求等信息都是在网上公布的,选课也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上网操作并得到认证的。
一般而言,在本学季进行到三分之一时,学校就会在网上通知每个学生下学季选课的具体时间,目的是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为选课做一些必要的调查研究、制定出适合自已的选课计划。
有人可能会问:有这个必要吗?须知,要想学得好同时又不那么辛苦,事先对选课的周密考虑实在是不可少的。
例如,在时间安排上,有人喜欢早起,最好多选上午的课,有人喜欢熬夜,那就尽量选中午或者下午的课进行组合,另外美国校园大,课与课的时间间隔不能过短,否则会赶不到教室的,此其一;其二,同一门课尤其是大课,有时会有不同的老师授课,而每个老师的表述方式、测验的题目,以及考试的评分政策等都会有所不同,如果对授课老师不适应,会直接影响听课效果和学习成绩,所以需要了解以前的同学对他(她)的评价;其三,每个学季的主课和副课要搭配适当。
由于学校作为教育的供给方,把选课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本人,有些热门课必然会变得非常抢手,不是想选就能选得上的。
所以,为避免选不上课的尴尬,最好能够准备两至三套选课方案。
在选课的当天,学生们大都比规定的时间(如早六点)提前一些坐在计算机前,两眼紧盯页面,一旦显示允许选课,立即以最快的速度将课程的代码输入电脑,随即点击鼠标“提交”,由于学校的网络系统在同一时间内要接受和识别许多人的申请,最稳妥的办法是在选定一门课之后,再选第二或第三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