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第13章成本费用精细化管理13.5 成本费用管理制度13.5.1 成本管控办法下面是某企业制定的成本管控法,供读者参考。

成本管控办法第1章总则第1条目的。

通过对成本进行预测、控制、分析和考核,控制成本开支围和标准,降低成本潜力,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第2条权责机构。

1.生产管理部:负责制定备品备件定额,运行材料消耗定额,检修材料消耗定额;努力提高设备健康水平,挖掘设备潜力,提出年度、季度的运行、检修、设备大中小修费用计划。

2.安全保卫部:负责安全保卫及消防设施和器材管理,提出年度、季度消防、警卫、民兵训练等费用计划。

3.人力资源部:负责制定劳动定额,控制工资总额和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围及标准;根据属地原则,制定社会保障措施,控制社会保障支出,提出年度、季度工资及劳保费用计划。

4.物资供应部:负责制定工器具消耗定额,做好节约代用、修旧利废工作。

5.行政部:负责低值易耗品、电信的管理工作.提出年度、季度低值易耗品购置计划及电信费用计划。

6.财务部:是成本管理的综合部门,汇总编制成本计划;掌握成本开支围和标准,控制成本;参与制定有关成本的各项定额;如实核算成本,并进行综合分析。

第2章成本开支的围和标准第3条成本开支围,具体如下表所示。

成本开支围第4条下列支出不作为成本进行管理。

1.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

2.设备技术改造支出。

3.对外投资的支出。

4.被罚没的财物、支付的滞纳金、罚款、违约金、赔偿金及赞助、捐赠、联合办学等费用。

5.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如简易人身保险。

6.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列入成本的各种费用。

第3章成本计划的编制第5条编制成本计划必须以公司下达的生产计划及费用开支标准等为依据,在单位经理的领导下,财务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给予通力协作。

第6条成本计划除列示数字外,还应附文字说明,容包括对预计完成情况的分析、保证完成计划主要措施案、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见。

第7条成本计划的编制程序。

1.年度开始前1个月,由归口管理部门按年分季编制本部门的用款计划,有定额标准的,按定额标准编制,没有定额标准的,按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本着节约的精神编制。

2.财务部整理、汇总后提交经理,经理组织有关人员根据年度生产计划进行成本预测,平衡后于12月上报成本计划。

第4章成本计划的控制第8条各部门和单位接到公司下达的正式成本计划后,应将其费用按其性质分解落实到各责任部门或个人,由其负责控制。

第9条各部门应抓好成本费用的日常控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第10条成本中的可控费用与非可控费用不可互相挪用,可控费用各项目之间可以互相调剂使用。

第5章成本分析与考核第11条成本的分析应按年度和季度进行,容包括计划、实际差异和差异原因分析,对成本升降原因作详细说明,以便修正计划或提出改进管理措施。

第12条对不按成本开支围,将福利性支出或资本性支出计入成本,以及对突破计划不分析、不追加计划的盲目开支或虚列成本的,视其性质和情节轻重扣减该单位的工资。

第6章附则第13条本办法由财务部起草拟定,并由财务部进行解释和修改。

第14条本办法经公司总经理签字确认后生效。

13.5.2 成本费用核算制度下面是某企业制定的成本费用核算制度,供读者参考。

成本费用核算制度第1章总则第1条本着下列两个目的,特制定本制度。

1.规公司成本费用核算工作,保证成本信息真实、完整。

2.加强公司成本管理,降低成本费用,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第2条成本费用核算依据。

1.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公司制定的《公司部会计制度》。

2.有关的消耗定额、开支标准和开支围的政策文件。

3.充分考虑公司部的经营特点,经营的外部环境的要求。

第2章成本费用核算对象、法和项目第3条成本核算对象。

1.产成品:指已经完成生产过程,并已经验收合格入库可供出售的产品。

2.在制品:指月终尚未完工或虽已完工但尚需等待检验等原因,不具备入库条件的各种形态在制品。

3.对耗用同一种原料生产出两种以上分类产品应分别列为成本核算对象。

第4条成本核算法。

1.对能直接归属某个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费用直接列入相应成本对象的成本中。

2.对涉及两个及以上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费用采用分配办法归集,分别根据具体情况按人员比例、工作量比例分摊。

第5条成本核算项目。

1.原材料,指经过加工构成产品实体的各种原材料及主要材料。

2.动力,指生产耗用的水、电、气、风等。

3.燃料,指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耗用的各种固体、液体、气体燃料。

4.辅助材料,指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有助于产品形成的材料,如各种助剂、添加剂、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包装物等。

5.制造费用,包括企业下属生产车间、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间接生产费用。

6.直接职工薪酬,包括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职工薪酬,具体包括工资(含奖金、津贴、补贴)、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非货币福利费以及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等。

第3章成本费用核算程序第6条通用程序。

1.按成本费用发生项目进行归集,归集过程中保持成本核算与实际生产经营进程的一致性。

2.正确划分生产经营用、非生产用,按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

凡应由本期负担的支出,均应全部计入本期成本费用;凡应由分摊负担的支出,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等科目进行核算。

第7条生产成本核算。

1.根据各部门统计资料和原始记录,收集、确定各种产品的生产量、入库量、自制半成品、在产品盘存量以及材料、工时、动力消耗等数据,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规性和有效性。

2.根据基本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和规定的成本费用项目对发生的一切生产费用进行归集。

3.将归集的费用予以结算和分配,能够确定由某一成本核算对象负担的,直接计入该成本核算对象;由几个成本核算对象共同负担的,按照产量等合理的分配标准,在有关成本核算对象之间进行分配。

4.期末有在制品产品,应将归集起来的生产成本按产值在完工产品和在制品之间分配,从而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第8条材料成本核算。

1.材料成本主要包括材料购买价格、运杂费、装卸费、定额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加工、整理及挑选费用等。

2.材料采用实际成本核算,按加权平均法计算出库成本。

3.凡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和自制半成品,直接计入各产品成本;不能直接认定的,按产值进行分配。

第9条燃料和动力成本核算。

燃料及动力按实际成本计入产品成本,能直接认定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料及动力的,直接计入各产品成本;不能直接认定的,按产值分配。

第10条直接职工薪酬成本核算。

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职工薪酬,直接计入各产品成本;不能直接认定的,按产值进行合理分配。

第11条制造费用核算。

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生产费用,通过“制造费用”科目归集,凡能直接认定用于产品生产的制造费用,直接计入各产品成本;不能直接认定的,按产值进行合理分配。

第12条辅助生产成本的核算。

1.核算原则:企业的辅助生产车间(部门,下同)应单独核算成本并进行分配。

2.核算办法:辅助生产车间(部门)生产的水、电、气及提供的劳务等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材料、燃料及动力、直接职工薪酬、制造费用),通过相对应的成本要素或成本中心归集。

第13条在制品成本的核算。

1.对于各月之间变动不大、在制品数量较少、生产期较短的情况,不计算在制品成本。

2.对于各月之间变动较大、在制品数量较多、生产期较长的情况,计算在制品的成本。

第4章成本费用核算分析第14条成本费用核算分析的容。

1.根据成本费用目标检查和评估实际执行情况,分析成本费用差异的原因。

2.找出影响成本费用的因素和降低途径,提出改进建议挖掘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第15条成本费用分析的法。

1.通过分析收入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评估成本费用的现实情况。

2.根据工资、材料、燃料、电力、折旧以及其他各要素费用的变化情况,通过同主要消耗定额和开支标准进行对比,计算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3.通过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比较,检查计划执行程度。

4.通过将本年成本主要指标与去年同期和历史最好水平比较,观察成本变动趋势。

第16条成本费用分析的实施成本费用分析采取日常的、定期的、专项的、动态的等多种形式。

1.日常分析主要用于控制支出进度。

2.定期分析主要用于较全面的分析,为下一步改进管理提供信息资料。

3.专题分析主要用于针对成本费用某项突出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及时扭转偏差。

4.动态分析主要用于分析任务等因素变化对成本的影响及变动趋势。

第5章注意事项第17条格遵守开支围、开支标准、有关消耗定额标准。

第18条成本核算的资料必须准确、完整、真实、合法,记载、编制必须及时。

第19条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收支配比原则。

根据计算期完成的实际工作量、实际消耗、实际价格进行核算。

第20条确定成本支出围,划清成本界限。

划清基建、大修、更新改造、专项款等资本性支出与成本费用的界限;划清由本单位成本负担的支出和不由本单位成本负担的支出的界限:划清运输支出与多经成本、技协成本的界限;划清营业成本与营业外支出的界限;划清本期与前、后期支出的界限。

第6章附则第21条本制度由财务部负责解释和修改。

第22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13.5.3 制造费用管理制度下面是某企业制定的制造费用管理制度,供读者参考。

制造费用管理制度第1章总则第1条本着下列两个目的,特制定本制度。

1.确保制造费用的正确、及时、规的核算。

2.降低制造费用支出,加强生产成本费用管理。

第2条定义。

制造费用是指公司各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本项目不包括公司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费用。

第2章制造费用项目第3条制造费用的项目具体可分为以下17种,具体如下表所示。

制造费用项目表第3章制造费用的归集第4条制造费用实行公司和各分厂的二级核算管理。

第5条财务部设置“制造费用”科目进行制造费用总分类核算,同时按分厂设置二级科目、按17个项目设置三级科目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第6条各分厂会计设置“制造费用”科目进行制造费用的总分类核算,同时按车间设置二级科目、17个项目设置三级科目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第7条各分厂发生的办公费、差旅费、试验检验费、技术资料费等费用,凭分厂会计开具的“部资金结算单”到财务部报销,由分厂会计和财务部分别归集计入“制造费用”账户。

第8条各分厂发生的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等费用,月末以材料核算组编制的“材料消耗汇总表”和分厂会计开具的“部资金结算单”为依据,由分厂会计和财务部分别归集计入“制造费用”账户。

第9条各分厂发生的折旧费、水电费、工资、福利费等费用,以财务部开具“特种转账传票”或分厂会计开具的“部资金结算单”为依据,由分厂会计和财务部分别归集计入“制造费用”账户。

第4章制造费用的分配第10条制造费用按分厂、车间或工段归集后,应由各分厂、车间或工段生产的全部产品或劳务来负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