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共21题;共42分)1.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
为改善空气质量而启动的“蓝天工程”得到了全民的支持。
下列措施不利于“蓝天工程”建设的是()A. 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B. 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C. 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消除机动车尾气污染D. 加大石油、煤炭的开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应量2.下列变化过程中无化学键断裂或生成的是()A.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B. NaCl晶体溶于水C. 干冰升华D. 氮的固定3.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CO2是大量使用的灭火剂,但着火的镁条在CO2中继续燃烧说明它也可以助燃B. 食用“地沟油”对人体危害很大,但可以通过蒸馏的方式获得汽油、柴油等,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C. 牛奶中加入果汁会产生沉淀,是因为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D. 英文的“中国”一词又指“瓷器”,中国瓷器驰名世界,其主要成分是SiO24.下列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A. 离子结构示意图:可以表示16O2-,也可以表示18O2-B. 比例模型:可以表示甲烷分子,也可以表示四氯化碳分子C. 氯化铵的电子式为:D. CO2的结构式为:O−C−O5.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1mol白磷(P4)分子中所含化学键的数目为4 N AB. 标准状况下,11.2 L SO3中含有分子0.5 N AC. 16.9 g过氧化钡(BaO2) 固体中阴、阳离子总数为0.2 N AD. 某密闭容器盛有0.1mol N2和0.3mol H2,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6 N A6.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2.24LCl2与足量的NaOH稀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 AB. 56 g N2与CO混合物中原子总数是4 N AC. 标准状况下,44.8 L NO与22.4 L O2反应后的分子数是2 N AD. 常温下,1L pH=1的H2SO4溶液中的H+为0.2 N A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乙烯可以用作生产食品包装材料的原料B. 乙烷室温下能与浓盐酸发生取代反应C. 乙醇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溴乙烷D. 乙酸在甲酸甲酯互为同分异构体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可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鉴别乙酸溶液、蔗糖溶液、葡萄糖溶液B. 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C. 苯乙烯、植物油和苯都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是因为其结构中都含有碳碳双键D. 有机物(C4H10)的一溴代物有6种结构9.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 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B. 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C. Fe2(SO4)3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D. 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1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将铝片加入烧碱溶液中:2Al + 2OH- = 2AlO2- + H2↑B. 将CO2通入Na2CO3溶液中:CO32- +CO2+ H2O=2HCO3-C. 向FeI2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2Fe2+ + Cl2 = 2Fe3+ + 2Cl-D. 向饱和的Ca(HCO3)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Ca2++HCO3-+OH-=CaCO3↓+H2O11.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强碱性溶液中:K+、Al3+、Cl﹣、SO42﹣B. 强碱性的溶液中:CO32﹣、Na+、AlO2﹣、NO3﹣C. 酸性溶液中:Fe2+、Al3+、NO3﹣、I﹣D. 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3 mol·L﹣1的溶液中,Na+、K+、Cl﹣、HCO3﹣12.分析生产生活中的下列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煤液化制得清洁能源B. 用酒精测试仪检测酒驾C. 将氯气通入冷的消石灰中制漂白粉D. 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13.用H2O2溶液处理含NaCN的废水的反应原理为:NaCN+H2O2+H2O=NaHCO3+NH3,已知:HCN的酸性比H2CO3弱。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氮元素被氧化B. 该反应中H2O2作还原剂C. 0.1mol·L-1NaCN溶液中含有HCN和CN-的总数为0.1×6.02×1023D. 实验室配制NaCN溶液时,需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14.某核素A Z X可形成H m X型氢化物,则a g H m X 含有()A. 质子B. 电子C. 中子D. H m X15.已知热化学方程式:①CH 4(g)+ 2O2(g) CO2(g)+2H2O(l)ΔH=-890.3 kJ/mol; ②N2(g)+O2(g)2NO(g)ΔH=+180 kJ/mol。
则CH 4(g)+4NO(g) CO2(g)+2N2(g)+ 2H2O(l)的ΔH为( )A. -1 250.3 kJ/molB. -2 500.6 kJ/molC. +1 250.3 kJ/molD. +2 500.6 kJ/mol16.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6,且X、Y 位于不同的周期,W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与Z的单质形成的混合气体在光照条件下可得到Z的氢化物和油状混合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简单离子的半径: Y>ZB. W、X、Y 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YWX的水溶液呈中性C. Z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定比W 的强D. X的最简单氢化物与Z的单质混合后可产生白烟17.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A. 实验I:可用于吸收氨气,并能防止倒吸B. 实验Ⅱ:静置一段时间,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C. 实验III: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D. 实验Ⅳ:海水的淡化18.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经过制取氨气、制取NaHCO3、分离NaHCO3、干燥NaHCO3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制取氨气B. 制取NaHCO3C. 分离NaHCO3D. 干燥NaHCO319.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用装置①精炼铜,则a极为粗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B. 装置②的总反应是:Cu+2Fe3+ = Cu2++2Fe2+C. 装置③中钢闸门应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D. 装置④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20.某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以Li2CO3、K2CO3为电解质、以CH4为燃料时,该电池工作原理见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此电池在常温时也能工作B. 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CO2+4e-=2CO32-C. CO32-向正极移动D. a为CH4,b为CO221.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室温“可呼吸”NaCO2电池。
放电时该电池“吸入”CO2,充电时“呼出”CO2。
吸入CO2时,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吸收的全部CO2中,有转化为Na2CO3固体沉积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电极表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吸入”CO2时,钠箔为正极B. “呼出”CO2时,Na+向多壁碳纳米管电极移动C. “吸入”CO2时的正极反应:4Na++3CO2+4e-=2Na2CO3+CD. 标准状况下,每“呼出”22.4 L CO2,转移电子0.75 mol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73分)22.A,B,C,D,E,F六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未标出):(1)若A是常见的金属单质,D、F是短周期元素的气体单质,反应①在水溶液中进行,则反应②(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F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2)若将E 的水溶液蒸干后再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________。
(3)D与F可制成新型的化学电源(KOH做电解质溶液),两个电极均由多孔性碳制成,通入的气体由孔隙中逸出,并在电极表面放电,则正极通入________气体;负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
用该电池电解1L、1mol/LNaCl溶液,当转移0.1 mol电子时,溶液的pH为________ 。
(不考虑氯气在水中的溶解)(4)已知1 g D与适量F反应生成B时放出92.3 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3.纳米ZnO的颗粒直径介于1~100nm之间,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能,可用于制造变阻器、图像记录材料、磁性材料和塑料薄膜等。
一种利用粗ZnO(含FeO、Fe2O3、CuO)制备纳米ZnO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已知:① 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时溶液的pH如下表:② 25℃时,Fe(OH)3的溶度积常数Ksp=4.0×10-38。
请回答以以下问题:(1)酸浸时,为了提高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填写两种);(2)反应1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一种双氧水的质量分数为34.0 % (密度为1.13g/cm3) ,其浓度为________mol/L;(3)反应2中加适量氨水的目的是________,此时所需pH的范围为________,当调节溶液pH=5时,溶液中的c(Fe3+)=________;(4)反应3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5)从滤液B中可回收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6)经检验分析,反应4 所得固体组成为Zn a(OH)b CO3,称取该固体22.4g,焙烧后得固体16.2g,则a=________。
24.草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拟在实验室用硝酸氧化淀粉水解液制备草酸并探究草酸的分解产物。
(1)Ⅰ.草酸的制备该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加热、搅拌和仪器固定装置均已略去)来制备草酸。
实验过程如下:①将一定量的淀粉水解液加入三颈瓶中;②控制反应液温度在55~60 ℃条件下,边搅拌边缓缓滴加一定量含有适量催化剂的混酸(65%HNO3与98%H2SO4的质量之比为2∶1.5)溶液;③反应3 h左右,冷却,抽滤后再重结晶得草酸晶体。
该反应需控制反应液温度在55~60 ℃,并缓缓滴加混酸,原因是________。
(2)抽滤是指利用抽气泵使抽滤瓶中的压强降低,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
抽滤的优点是________。
(3)冷凝水的进口为________(填“a”或“b”)口。
(4)Ⅱ.草酸的分解实验探究小组同学经查阅资料知,草酸晶体在101 ℃时熔化并开始升华,157 ℃时大量升华,继续升温会分解。
为了检验草酸晶体受热分解的产物中是否有CO2,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装置1、装置2来完成实验。
简述检验装置1的气密性的操作方法: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