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B.小明上学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4.5km/hC.浴室里洗澡水的温度约为30℃D.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26dm2.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可以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现将物体向透镜移近10cm后,得到的像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等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3.如下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A.打球时用力握紧球拍B.乒乓球拍上贴有橡胶皮C.旱冰鞋下装有滚轮D.运动鞋底做成凹凸不平的花纹4.兰州一中的佳佳同学考取了北京大学,她爸爸将自己的金戒指拿到打金店加工改为了一块金奖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戒指熔化倒进金牌模具时质量减少了B.金戒指做成金牌表面积大了,故质量增加了C.金牌由景德镇带到北京大学质量会改变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5.下列哪种措施可以减弱噪声()A.停止使用一次性白色泡沫饭盒B.在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装消音器C.科学家研制氟利昂的替代品D.为促销在商场门口安装高音喇叭6.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辆汽车的运动速度之比是3:4,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则两汽车的运动时间之比是()A.9:10 B.5:3 C.5:8 D.8:57.你在使用水性笔解答中考试题时,水性笔中的墨水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A.质量B.密度C.重力D.体积8.在河岸上用手电筒照向平静的河面,进入水中的光()A.速度变小,光路向下弯折B.速度变小,光路向上弯折C.速度变小,传播方向都不变 D.速度变小,传播方向不变9.(多选)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铁球、铜球和铅球,已知ρ铅>ρ铜>ρ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果铁球是实心的,则铜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B.如果铅球是实心的,则铜球和铁球一定是空心的C.如果铜球是实心的,则铁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D.铅球、铜球和铁球都可能是空心的10.(多选)铝的密度是2.7×103kg/m3,它的物理意义是()A.每立方米的铝的密度是2.7×103kg/m3B.每立方米的铝的质量是2.7×103kg/m3C.每立方米的铝的质量是2.7×103kgD.2.7×103kg的铝的体积是1m3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30分)11.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钢管的另一端敲击一下,甲同学听到了两次响声,这两次呼响声分别通过、传入甲同学耳朵的.12.站在行驶的火车上的乘客看到树木向东运动,他是以为参照物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火车正在向运动.13.一个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4m处,则像距离人m远;如果此人以1m/s 的速度靠近镜面,则1.5s后,人和像的距离为m.14.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前2s内通过的路程是40m,后2s内的通过路程是20m,这个物体后2s内的平均速度是,4s内的平均速度是.15.一块金属的体积是2.5m3,质量是6750kg,则它的密度是,这种金属可能是;若将金属块截去,剩余部分的密度是.16.一束光线与界面成30°角从A物质射到B物质,反射光线恰好与折射光线垂直,则入射角为,折射角为.17.上物理课时,在黑板上作图的张老师提醒坐在后面的小明同学不要讲话要做笔记.面对黑板的张老师是根据小明发出声音的来判断是小明在讲话的.当教室外面出现嘈杂的声音时,我们总是关上门窗,这是为了在减弱噪声.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4分)18.如图,斜面上有一物体M,它受到的重力为60牛,它对斜面的压力为40牛,请在图中画出这两个力的示意图.19.完成光路.四、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0分)20.小明学习小组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过程中,按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当蜡烛移到距透镜一定距离范围内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只能看到如图所示的一个大小变化的圆形光斑,首先要把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一直线上,然后点燃蜡烛,调整三者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在屏上得到实像,他们调整了物距,并分别用两只凸透镜进行研究,记录数据如下表.请你分析并回答:(1)在表格的空缺处填上像的性质.(2)比较(1)、(2)、(3)组得出的规律是.(3)若要比较不同透镜成像大小关系,应选择的两组数据是2和5,或和.序号焦距/cm物距/cm像距/cm像的性质1103514倒立、缩小、实像2103015倒立、缩小、实像3102516.74153526.3倒立、缩小、实像5153030倒立、等大、实像6152537.5倒立、放大、实像21.在“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1)调节托盘天平,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的位置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2)如图表示的是实验的三个步骤,请按实验的正确顺序将各图的序号填在横线上:.(3)实验中测得盐水的质量为g,盐水的密度为kg/m3.五、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6分)22.一钢球放入盛有100mL水的量筒中,水面上升到160mL处.又用天平称出该球质量为234g,此钢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为空心的,在空心部分注满煤油,那么钢球的总质量为多少?×103kg/m3,ρ煤油=0.8×103kg/m3)(注:ρ钢=7.923.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一人站在汽车前方某处.汽车第一次鸣笛的声音经3s被他听到;过20s后汽车再次鸣笛,经2s被他听到.若声速为340m/s,求汽车的速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B.小明上学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4.5km/hC.浴室里洗澡水的温度约为30℃D.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26dm【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质量的估测;长度的估测.【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故A错误.B、4.5Km/h=1.25m/s,符合小明上学时步行的速度,故B正确.C、人体正常体温为36.5℃,用温度约为30℃的水洗澡温度太低,故C错误.D、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26cm=0.26dm,故D错误.故选B.2.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可以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现将物体向透镜移近10cm后,得到的像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等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凸透镜成像的大小由物距决定.解题时可通过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能得到倒立放大的像,先推测出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再比较物体移动后的新物距跟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再次利用凸透镜成像条件判断成像的性质(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解答】解:物体在凸透镜前能成倒立放大的像,说明此时的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即:f<20cm<2f,所以凸透镜的焦距10cm<f<20cm.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将物体向透镜移近10cm后,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由凸透镜成像条件可知,得到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选C.3.如下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A.打球时用力握紧球拍B.乒乓球拍上贴有橡胶皮C.旱冰鞋下装有滚轮D.运动鞋底做成凹凸不平的花纹【考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分析】减小摩擦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办法: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即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加润滑油、使两接触面分开.要减小摩擦就需要从以上几种方法入手.在此题中,只需要将这四个实例与以上方法对比即可.【解答】解:A、打球时用力握紧球拍,这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手和球拍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滑掉.不符合题意.B、乒乓球拍上贴有橡胶皮,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脚和地砖之间的摩擦力.不符合题意.C、旱冰鞋下装有滚轮,是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鞋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便于滑行.符合题意.D、运动鞋底有凹凸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鞋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滑倒.不符合题意.故选C.4.兰州一中的佳佳同学考取了北京大学,她爸爸将自己的金戒指拿到打金店加工改为了一块金奖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戒指熔化倒进金牌模具时质量减少了B.金戒指做成金牌表面积大了,故质量增加了C.金牌由景德镇带到北京大学质量会改变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考点】质量及其特性.【分析】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温度、所处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解答】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所以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温度、所处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由此可知ABC所阐述内容都不正确.故选D.5.下列哪种措施可以减弱噪声()A.停止使用一次性白色泡沫饭盒B.在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装消音器C.科学家研制氟利昂的替代品D.为促销在商场门口安装高音喇叭【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解答】解:A、使用一次性白色泡沫饭盒会污染环境,对噪声无影响,不符合题意;B、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C、氟里昂的代用品可以减小温室效应,对噪声无影响,不符合题意;D、用高音喇叭宣传产品,影响人们的休息和生活,不符合题意.故选B.6.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辆汽车的运动速度之比是3:4,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则两汽车的运动时间之比是()A.9:10 B.5:3 C.5:8 D.8:5【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本题由匀速运动的速度公式将时间用速度和位移表示出来,作比即可求出.【解答】解:由速度公式v=得:,==故选D7.你在使用水性笔解答中考试题时,水性笔中的墨水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A.质量B.密度C.重力D.体积【考点】密度及其特性;质量及其特性;重力.【分析】在使用水性笔解答中考试题时,水性笔中的墨水会减少,即质量和体积都会减少,所以重力也会减少,而密度是保持不变的.【解答】解:A、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当使用水性笔解答中考试题时,水性笔中的墨水含量在减少,所以质量会减少;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一定,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都无关;C、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是成正比的,因为水性笔中的墨水质量在减少,所以墨水的重力也在减少;D、当使用水性笔解答中考试题时,水性笔中的墨水在减少,所以墨水的体积也在减少.故选B.8.在河岸上用手电筒照向平静的河面,进入水中的光()A.速度变小,光路向下弯折B.速度变小,光路向上弯折C.速度变小,传播方向都不变 D.速度变小,传播方向不变【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光由空气中斜射入水中会发生折射,而发生折射的原因是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解答】解: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在水中传播速度小;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由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光路向下弯折.故选A.9.(多选)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铁球、铜球和铅球,已知ρ铅>ρ铜>ρ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果铁球是实心的,则铜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B.如果铅球是实心的,则铜球和铁球一定是空心的C.如果铜球是实心的,则铁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D.铅球、铜球和铁球都可能是空心的【考点】空心、混合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假设三球都是实心的,根据三球质量相等,利用密度公式变形可比较出三球的实际体积大小,由此可知铝球的体积最大,然后再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解答】解:若三球都是实心的,质量相等,根据密度公式变形可知:铁球体积V 铁=,铜球体积V 铜=,铅球体积V 铅=, ∵ρ铁<ρ铜<ρ铅, ∴V 铁>V 铜>V 铅,又因为题目告诉三球的体积相等,所以铜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故BC 错; 铁球可能是实心,铜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铁球也可能是空心,铜球和铅球更是空心的,故AD 正确. 故选A .10.(多选)铝的密度是2.7×103kg/m 3,它的物理意义是( ) A .每立方米的铝的密度是2.7×103kg/m 3 B .每立方米的铝的质量是2.7×103kg/m 3 C .每立方米的铝的质量是2.7×103kg D .2.7×103kg 的铝的体积是1m 3 【考点】密度及其特性.【分析】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所以,铝的密度是2.7×103kg/m 3,它的物理意义是每立方米的铝的质量是2.7×103kg .【解答】解:由密度的定义可知,铝的密度是2.7×103kg/m 3,它的物理意义是每立方米的铝的质量是2.7×103kg ,也就是说,2.7×103kg 的铝的体积是lm 3.故CD 正确; 因为密度与质量和体积无关,铝的密度就是2.7×103kg/m 3,并不是说每立方米的铝的密度是2.7×103kg/m 3,故A 错误;因为质量的单位是kg ,题中说:每立方米的铝的质量是2.7×103kg/m 3,质量单位说成了密度单位,故B 错误. 故选CD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30分)11.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钢管的另一端敲击一下,甲同学听到了两次响声,这两次呼响声分别通过 钢管 、 空气 传入甲同学耳朵的. 【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固体、气体、液体都可以传声,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解答】解: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在敲击钢管时,声音既通过钢管传播,又根据空气传播,又因其速度是不同的,所以会听到两次响声;故答案为:钢管;空气.12.站在行驶的火车上的乘客看到树木向东运动,他是以车为参照物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火车正在向西运动.【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乘客看到树木向东运动,而树木本身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故所选取的参照物相对于地面是向西运动的.故选取火车为参照物.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向西运动.故答案为:车;西.13.一个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4m处,则像距离人8m远;如果此人以1m/s 的速度靠近镜面,则1.5s后,人和像的距离为5m.【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之一,像距等于物距,物像对称,则可求出人与像的距离.【解答】解: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距等于物距,已知此人距离平面镜4m,可知他的像距离平面镜也是4m,所以像到他本人的距离为4m+4m=8m.由题意可知他以1m/s的速度在垂直平面镜的方向上走近平面镜时,1.5s后走的路程为s=vt=1m/s×1.5s=1.5m,则此时它与平面镜的距离为4m﹣1.5m=2.5m,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距等于物距可知,此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2.5m,则人和像的距离为:2.5m+2.5m=5m.故答案为:8;5.14.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前2s内通过的路程是40m,后2s内的通过路程是20m,这个物体后2s内的平均速度是10m/s,4s内的平均速度是15m/s.【考点】速度的计算;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分析题意知物体后2s内的平均速度=;4s内的平均速度==,将数据代入计算.【解答】解:物体后2s内的平均速度v2===10m/s;4s内通过的路程是s总=s1+s2=40m+20m=60m;则4s内的平均速度v.平===15m/s故答案为:10m/s;15m/s.15.一块金属的体积是2.5m3,质量是6750kg,则它的密度是 2.7×103kg/m3,这种金属可能是铝;若将金属块截去,剩余部分的密度是 2.7×103kg/m3.【考点】密度的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1)已知金属块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它的密度,查密度表确定金属的种类;(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体积和质量的大小无关.【解答】解:(1)这种金属的密度:ρ===2.7×103kg/m3.查密度表可知,这种金属可能是铝;(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体积和质量的大小无关,∴如果将它截去,剩余部分的密度仍为2.7×103kg/m3;故答案为:2.7×103kg/m3;铝;2.7×103kg/m3.16.一束光线与界面成30°角从A物质射到B物质,反射光线恰好与折射光线垂直,则入射角为60°,折射角为30°.【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先由入射角的概念得出入射角的大小,再由反射定律得出反射角的大小,由已知得出折射角的大小.【解答】解:一束光线与界面成30°角从A物质射到B物质,则入射角为60°,反射角也为60°,而反射光线恰好与折射光线垂直,故折射光线与界面成60°角,即折射角为30°.故本题答案为:60°;30°.17.上物理课时,在黑板上作图的张老师提醒坐在后面的小明同学不要讲话要做笔记.面对黑板的张老师是根据小明发出声音的音色来判断是小明在讲话的.当教室外面出现嘈杂的声音时,我们总是关上门窗,这是为了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考点】音色;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解答】解: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根据防治噪声的途径方法可知,关上门窗属于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答案为:音色,声音的传播过程中.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4分)18.如图,斜面上有一物体M,它受到的重力为60牛,它对斜面的压力为40牛,请在图中画出这两个力的示意图.【考点】力的示意图.【分析】重力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几何中心,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作用在斜面上,作用点就画在斜面上,方向是垂直斜面向下的.【解答】解:找出物体的重心(几何中心),画一竖直向下的线段,标出箭头,记为G=60N;在物体和斜面的接触面上找一点作为力的作用点,画一垂直斜面向下的线段,标出箭头,记为F=40N.如图所示:19.完成光路.【考点】透镜的光路图.【分析】在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解答】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四、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0分)20.小明学习小组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过程中,按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当蜡烛移到距透镜一定距离范围内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只能看到如图所示的一个大小变化的圆形光斑,首先要把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一直线上,然后点燃蜡烛,调整三者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为了能在屏上得到实像,他们调整了物距,并分别用两只凸透镜进行研究,记录数据如下表.请你分析并回答:(1)在表格的空缺处填上像的性质.(2)比较(1)、(2)、(3)组得出的规律是物距减小,像距增大.(3)若要比较不同透镜成像大小关系,应选择的两组数据是2和5,或1和4.序号焦距/cm物距/cm像距/cm像的性质1103514倒立、缩小、实像2103015倒立、缩小、实像3102516.74153526.3倒立、缩小、实像5153030倒立、等大、实像6152537.5倒立、放大、实像【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1)由表中数据可知:f=10cm,物距为25cm,即u>2f,然后即可得出像的性质;(2)比较(1)、(2)、(3)组物距为35cm、30cm、25cm数据在不断减小,而像距由14cm到15cm到16.7cm.然后可得结论;(3)若要比较不同透镜成像大小关系,指的是透镜的焦距不同,由表中提供的数据可得结论.【解答】解: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1)由表中数据可知:f=10cm,物距为25cm,即u>2f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2)由(1)、(2)、(3)3组物距分别为35cm、30cm、25cm可知:物距在不断减小,而像距由14cm到15cm到16.7cm,在不断增大,所以得出的规律是:物距减小,像距增大;(3)要知道比较不同透镜成像大小关系,指的是透镜的焦距不同,所以有表中数据可知选择的两组数据是2和5,或1和4,或3和6都可以.故答案为: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1)倒立、缩小、实像;(2)物距减小,像距增大;(3)1;4.21.在“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1)调节托盘天平,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的位置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2)如图表示的是实验的三个步骤,请按实验的正确顺序将各图的序号填在横线上:CAB.(3)实验中测得盐水的质量为28.6g,盐水的密度为 1.2×103kg/m3.【考点】液体的密度测量实验.【分析】(1)天平使用前的调节:若指针左偏,向右调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2)测量液体的密度,为减小误差,应测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和对应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计算;(3)根据C读出原来烧杯和水的总质量,根据B图读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求出量筒中盐水的质量,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由ρ=求出盐水的密度.【解答】解:(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此时应该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右移动,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2)为测出量筒中的盐水质量,应先测出原来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将部分倒入量筒中后,读出体积并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所以正确顺序为CAB;(3)由图C知,原来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g+4g=56g;总=50g+5g+1g+1.2g=27.2g;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剩=20g则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56g﹣27.2g=28.8g;由图A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示数为24ml=24cm3;ρ===1.2g/cm3=1.2×103kg/m3.故答案为:(1)右;(2)CAB;(3)28.8;1.2×103.五、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6分)22.一钢球放入盛有100mL水的量筒中,水面上升到160mL处.又用天平称出该球质量为234g,此钢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为空心的,在空心部分注满煤油,那么钢球的总质量为多少?(注:ρ钢=7.9×103kg/m3,ρ煤油=0.8×103kg/m3)【考点】空心、混合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1)根据钢球的质量和密度求出钢的体积,然后与实际体积ml比较,如果等于其实际体积则为实心,如果大于其实际体积则为空心;(2)用实际体积减去实心体积即为空心部分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空心部分注满煤油时煤油的质量,然后再加上钢球的质量即为此球的总质量.【解答】已知:V1=100mL=100cm3,V2=160mL=160cm3,m钢=234g,ρ钢=7.9×103kg/m3=7.9g/cm3,ρ煤油=0.8×103kg/m3=0.8g/cm3;求:判断钢球是否空心,在空心部分注满煤油时钢球的总质量m.解:(1)根据ρ=可得,钢球中钢的体积:V钢==≈29.6cm3,该球的实际体积:V球=V2﹣V1=160mL﹣100mL=60mL=60cm3,因为V钢<V球,所以该钢球是空心的;(2)空心部分的体积为:V空=V球﹣V钢=60cm3﹣29.6cm3=30.4cm3,空心部分注满煤油时煤油的体积:V煤油=V空=30.4cm3,空心部分注满煤油时煤油的质量:m煤油=ρ煤油V煤油=0.8g/cm3×30.4cm3=24.32g,钢球的总质量:m=m球+m煤油=234g+24.32g=258.32g.答:此钢球是空心的,在空心部分注满煤油时钢球的总质量约为258.32g.23.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一人站在汽车前方某处.汽车第一次鸣笛的声音经3s被他听到;过20s后汽车再次鸣笛,经2s被他听到.若声速为340m/s,求汽车的速度.【考点】速度的计算;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首先画出图象来分析;求出声音传播3s和2s的路程,以及汽车行驶20s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