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pptx
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pptx
2Na + O2 ==== Na2O2(淡黄色、过氧化钠)
2Na + 2H2O === 2NaOH + H2↑
2K + 2H2O === 2KOH + H2↑ ○2 递变性:与氧气、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有所不同;在同一族中,自上而下反 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增大; (3) 元素金属性判断标准
2
学海无 涯
○1、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者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置换出氢越容易,则
金属性越强。
○2、根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强弱。碱性越强,则原金属元素
的金属性越强。
○3、可以根据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判断。金属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则元素金
属性越强。
结论:同一主族的金属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随着金属元素核电荷数的增大,单质 的金属性(还原性)逐渐增强。
2、卤族元素
1 在结构上:最外层都有 7 个电子,化学性质相似;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的电子层数递增,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
学海无 涯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1. 原子核的构成 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2、质量数
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
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近似原子量
○2 、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即氢化物稳定性次序为
HF>HCl>HBr>HI 反应通式:X2 + H2 === 2HX (4) 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2NaBr+ Cl2 = 2NaCl + Br2
2NaI + Cl2 = 2NaCl + I2 2NaI + Br2 = 2NaBr + I2 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氧化性强弱顺序:
电子层数:由少→多; 同: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1 个。 最外层都有1个电子,化学性质相似;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的电子层 数递增,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 (2) 碱金属元素在化学性质上的规律: ○1 相似性:均能与氧气、与水反应,表现出金属性(还原性);
4Li + O2 ==== 2Li2O(白色、氧化锂)
3、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同位素的特点
① 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②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其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个
数百分比(即丰度)一般是不变的。
三、核外电子排布 1、电子云:我们只能指出它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机会大小——几率 电子云密度大小反映电子在该区域(单位体积)出现的机会(几率)大小 2、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1.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 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2n2(n 代表电子层数); 3.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第一层,当第一层排 满 后,再排第二层,等等。 4. 最外层电子数则不超过 8 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 2 个)。
碱性强弱:NaOH>M g( OH) 2 >Al( OH) 3 非金属性:Si<P<S<Cl 氢化物的稳定性:SiH4<PH3<H2S<HCl 酸性强弱:H4SiO4 <H3PO4<H2SO4 <HClO4
Na Mg Al Si P S Cl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变化的必然结果。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2、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3、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4、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性质随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这个规律叫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 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金属性:Na>Mg>Al
减弱,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2 卤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 (随原子序数的递增) ○1.颜色: 浅黄绿色~黄绿色~深固态
○3.熔沸点:
逐渐升高
○4.密度: ○5.溶解性:
逐渐增大 逐渐减小
(3) 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
○1、卤素单质与H2 反应的剧烈程度:F2>Cl2>Br2>I2
F2 Cl2 Br2 I2 氧化性逐渐减弱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金属性逐渐增强
(5) 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3
学海无涯
1、 非金属元素单质与H2 化合的难易程度,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也越强。 2、 形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也越强。 3、 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对于非金属元素性也越强。
质子 Z 个
原子核
中子 (A-Z)
原子AZX
核外电子
Z个
3、阳离子 aWm+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a-m
阴离子 bYn-: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b+n
二、核素、同位素
1、定义 核素: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1
学海无涯
3、元素性质与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①稀有气体的不活泼性: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 8 个电子(He 为 2)处 于稳定结构,因此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跟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②非金属性与金属性(一般规律) 电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元素性质
金属元素
<4
非金属元素
>4
易失 易得
金属性 非金属性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七个周期(1、2、3 短周期;4、5、6 长周期;7 不完全周期) 2.族: 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或: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18 个纵行(7 个主族;7 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8、9、10 三个纵行)) 二、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 1、碱金属元素 (1) 在结构上: 结构异同:异:核电荷数:由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