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烛之武退秦师》第二课时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第二课时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科
语文
教材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1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题
《烛之武退秦师》第二课时
年级
高一
学期
上期
学段
第1学段




1.进一步熟悉故事情节,理解掌握文中主要人物的特点。
2.学会正确分析和评价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
3.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学生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的资料进一步理解人物形象的特点,同时以适当的群体答问来配合老师讲解,努力学习准确客观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让学生对人物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让学生掌握准确客观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
拓展探究:谈谈鉴赏烛之武形象后的认识和启发。
1.安排学生思考、讨论。
2.引导、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用投影仪展示思考题:
(1).烛之武为什么能临危受命?
(2).烛之武是怎样去见秦伯的?
(3).烛之武怎样成功退秦师?
1.学生进一步阅读教材,思考交流,分小组讨论这三个问题。
2.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得出自己对人物形象的真实理解,并能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
三、
老师归纳明确,用投影仪展示参考答案




课文《烛之武退秦师》。
分析课文人物形象的多媒体课件。
设计讨论话题:1)烛之武为什么能临危受命?2)烛之武是怎样去见秦伯的?
3)烛之武怎样成功退秦师?4)谈谈鉴赏烛之武形象后的认识和启发。
5)如何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待这则故事中的其他人物?
教学过程预设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1.理解掌握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
2.结合实际,体会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




掌握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体会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简略分析其他人物形象——谈谈如何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待这则故事中的其他人物。
主要
教学
方法
以教师引导和学生讨论为主,以动态的语文活动为主,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理性的、智慧得、井然有序的讨论,在讨论中理解掌握文中主要人物的特点,学会正确分析和评价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提高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结合现实来评价人物形象,学会挖掘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
五、
简略分析其他人物形象
1.老师安排学生认真思考,共同探讨。
2.老师在学生认真探讨的大胆发表见解之后归纳明确:
郑伯——礼贤下士,从谏如流。
佚之狐——识人才的伯乐。
秦伯——以利为重,亦敌亦友,变化难测,政治手腕了得。
晋侯——以利为重,以”不仁”为借口,沉着应对,有政治家的风度。
子犯——勇猛,缺乏远见。
1.学生认真思考,然后从其他人物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来谈谈看法。
2.学生之间互相探讨、交流,互相补充,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
让学生学会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养成互相探讨的好习惯,以求共同进步。
六、
布置作业
老师布置作业:
如何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待这则故事以及故事中的人物?请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再次回顾课文内容,完成作业。
巩固学习成果,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自我反思
主要特色

创新之处
1.教学设计抓住了课文的重点。
2.教学环节设计合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在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3.较好地巩固了学习成果,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4.在一定程度上挖掘出了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
存在的问题
与不足
1.课堂教学时间较紧,学生准备不充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应在课前将要探讨的问题告知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准备。
烛之武为什么能临危受命?
一是,因为郑伯态度诚恳,勇于自责,并晓之以理;
二是,因为烛之武深明大义,有爱国思想且腹有良谋、成竹在胸。
烛之武是怎样去见秦伯的?
“夜缒而出”,形势的危急充分显示出烛之武的英勇无畏。
烛之武怎样成功退秦师?
烛之武说服秦君的三点理由: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3.老师评价总结。
烛之武:
①深明大义,以国家为重,勇担重任。
②怀才未必不可遇。
③有才能更要毛遂自荐。
④做事有能力还不够,还要有胆识。
⑤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要讲究艺术,和睦相处。
⑥人无完人,不要求全责备
1.学生思考、讨论。
2.学生自由畅谈自己的看法。
3.学生认真听老师归纳总结,有不同意见可继续探讨
设计意图




一、
简略复习第一课时内容,导入第二课时
指定一名同学复述课文内容,要求全体学生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整个故事,并找出文中的六个主要人物。
进一步掌握故事情节,找出文中的六个主要人物
1.进一步掌握故事情节。
2.为分析人物形象打下基础。
二、
结合思考题,学生自主分析烛之武的形象。
提出问题,组织讨论,明确答案。
③抓住秦、晋之间的历史矛盾,挑拨其盟,拉拢秦君
④推测未来,极言晋贪无厌,毁其盟约。
总之,烛之武善于利用矛盾、善于分析利弊、善于揣摩心理、讲究语言艺术,最终成功说退秦师。
烛之武的形象特点:
烛之武在国家危难面前,深明大义,义无反顾,爱国情深;
在危急关头,能置个人的安危于不顾,英勇无畏;
在强秦面前,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有勇有谋。
2.突破难点的力度不够,在分析人物的特点时,教师应尽可能少讲,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指导学生体会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上。
经评审选拔后,该设计和录像课将被用作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教研网资源,如有异议,请事先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说明郑国存在对秦的种种好处。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点明晋贪得无厌,忘恩负义。
烛之武说辞的四层意思:
①站在秦国的立场上,以退为进,博得秦君好感。
②抓住秦君趋利的心理,阐明利害,动摇秦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