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评估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评估测试卷及答案

第三章单元评估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1—10每小题2分,11—18每小题3分,共44分)1. 含铝物质的下列用途与其性质有对应关系的是()A. 金属铝有好的导热性,常用铝箔做包装材料B. Al2O3是两性氧化物,常用其作耐火材料C. Al(OH)3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可用其制作中和胃酸的药物D. 明矾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可用其作净水剂2. (双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钠能与大多数非金属单质直接化合,生成其相应的化合物B. 钠与水的反应实际上是与水电离产生的H+的反应C. 钠在水溶液中参加的反应,都是先与水反应D. 钠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3.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B.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的反应产物为Fe2O3和H2C.除去FeCl2溶液中的FeCl3杂质可以向溶液中加过量铁粉,然后过滤D.Fe3+与KSCN反应产生血红色沉淀4.2010年11月,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成功召开,其中开幕式上的焰火表演再次让世人感叹焰火的魅力。

这些应用到了高中化学中“焰色反应”的相关知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均为无色B. NaCl与Na2CO3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C.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D.所有金属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均有颜色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3饱和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B.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2与原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相同D.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3结晶析出6. 下列对不锈钢和普通钢的认识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 由于不锈钢的耐腐蚀等诸多方面的性能比普通钢强,故不锈钢的用量比普通钢大B. 两者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差不多C. 普通钢铁是合金,不锈钢是特种钢,不是合金D. 普通钢铁在制造时设法将生铁的含碳量降低,而不锈钢是在普通钢的基础上加入铬、镍等多种元素制成的7.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金属钠加入到CuSO4溶液中:2Na+Cu2+===Cu+2Na+B.金属铝加入到NaOH溶液中:Al+2OH-+H2O===AlO-2+2H2↑C.铁粉加入到FeCl3溶液中:Fe+2Fe3+===3Fe2+D.铜片插入到AgNO3溶液中:Cu+Ag+===Cu2++Ag答案1. C。

用铝箔做包装材料是因为金属铝有延展性,A错。

Al2O3是一种较好的耐火材料,是因为其熔点高,B错,Al(OH)3能与胃酸中的HCl反应,使胃液酸度降低,可用于制作中和胃酸的药物,C正确。

明矾用作净水剂并不是它本身有吸附作用,而是溶于水后与水作用生成的Al(OH)3有净水作用。

2. CD。

钠是活泼金属,能与大多数非金属单质化合生成其对应的化合物;从反应的实质来看,钠与水的反应是水电离出的H+将钠氧化了;钠与酸性溶液反应时先与酸反应,后与水反应;钠能置换出熔融盐中的金属。

3.C。

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A错误;铁与水蒸气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Fe3O4和H2,B错误;C项中2FeCl3+Fe===3FeCl2,过滤可除去过量的铁粉,C正确;Fe3+与SCN-反应形成血红色溶液而不是血红色沉淀,D错误。

4.B。

H2、S燃烧时火焰均有颜色,A项错误;钠及其化合物的焰色反应不用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故C项错误;并非所有金属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都有颜色,故D项错误。

5.D。

CaCO3与CO2、H2O反应生成Ca(HCO3)2,与NaHCO3不反应,A 项错误;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HCl时,发生反应为CO2-3+H+===HCO-3,不生成CO2,B项不正确;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设质量为m)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时,利用碳元素守恒可得生成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m84mol、m106mol,很明显m84mol>m106mol,即NaHCO3产生的CO2多,C项不正确;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将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由Na2CO3转化为NaHCO3,溶解度减小了,NaHCO3晶体析出,D项正确。

6.D。

7.C。

Na与CuSO4溶液反应时,Na先与H2O反应生成NaOH和H2,生成的NaOH再与CuSO4反应生成Cu(OH)2沉淀,即2Na+Cu2++2H2O===Cu(OH)2↓+2Na++H2↑,A项错误;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为2Al+2OH-+2H2O===2AlO-2+3H2↑,B项错误;Fe3+具有较强氧化性,可将Fe氧化为Fe2+,C项正确;D项中电荷不守恒。

8. 将固体X投入过量Y中,能生成白色沉淀并放出一种无色气体,该气体能燃烧,且不易溶于水,则X和Y可能依次是()A. 钠和氯化铝溶液B. 铝和烧碱溶液C. 过氧化钠和氯化亚铁溶液D. 锌和稀硫酸9. 在500 mL 1 mol·L-1FeCl3溶液中加入铁粉,完全反应后,除去多余的铁粉,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搅拌充分反应,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是()A. 0.5 molB. 1 molC. 0.75 molD. 不能确定10.下列各组反应中最终肯定不生成白色沉淀的是()A.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B.MgCl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C.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KOH溶液D.Mg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KOH溶液11. (双选)按图装置持续通入X气体,并在管口P处点燃,实验结果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Y可以是()A. H2和NaHCO3B. CO和Na2CO3C. CO和CuOD. H2和Fe2O312.将Cu片放入0.1 mol·L-1FeCl3溶液中,反应一定时间后取出Cu片,溶液中c(Fe3+)∶c(Fe2+)=2∶3,则Cu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3∶2 B.3∶5 C.3∶4 D.4∶313. (双选)将体积相等的AlCl3和NaOH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发现铝元素有一半形成了沉淀,则此时铝元素的存在形式为()A. Al3+和Al(OH)3B. Al(OH)3和AlO-2C. Al3+和Al2O3D. Al3+和AlO-214.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反应中镁和铝的()A.物质的量之比为3∶2 B.质量之比为3∶2C.摩尔质量之比为2∶3 D.失去的电子数之比为8∶915.下图所示是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教材知识设计的能说明Na2CO3与NaHCO3热稳定性的套管实验。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甲为NaHCO3,乙为Na2CO3B.要证明NaHCO3受热能产生水,可在小试管内放置沾有少量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C.加热不久就能看到A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整个实验过程中A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16.将一定量的铝钠合金置于水中,合金全部溶解,得到20 mL c(OH-)=1 mol·L-1的溶液,然后向溶液中滴加1 mol·L-1的盐酸至沉淀质量最大,消耗盐酸40 mL,则该合金中钠的质量为()A.0.46 g B.0.69 g C.0.92 g D.0.23 g答案8. A 。

B 、D 不能生成白色沉淀;C 不能生成可燃性气体也不能生成白色沉淀。

9. C 。

n (FeCl 3)=1 mol·L -1×0.5 L =0.5 mol ,与适量铁反应2Fe 3++Fe===3Fe 2+生成0.75 mol FeCl 2,加入NaOH 溶液后生成0.75 mol Fe(OH)2,后又转化为0.75 mol Fe(OH)3。

10.C 。

因Al(OH)3具有两性,可溶于强酸和强碱,但不溶于弱酸(如H 2CO 3)和弱碱(如NH 3·H 2O),故在AlCl 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生成的Al(OH)3不会溶解,而在Al 2(SO 4)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KOH 不会产生白色沉淀;Mg(OH)2为不溶性碱,可溶于酸而不溶于碱。

综上所述,C 项符合题意。

11. AC 。

由图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在加热条件下有CO 2气体产生,同时“P 处燃烧”说明有可燃性气体存在。

A 项中NaHCO 3受热分解:2NaHCO 3=====△Na 2CO 3+H 2O +CO 2↑,产生的CO 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同时H 2可燃,符合题意。

B 项中CO 可燃,但Na 2CO 3受热不分解,无CO 2放出,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符合题意。

C 项中CO 可燃,且CO +CuO=====△Cu +CO 2,产生CO 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符合题意。

D 项中H 2可燃,但3H 2+Fe 2O 3=====△2Fe +3H 2O ,无CO 2产生,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符合题意。

12.C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 +2Fe 3+===2Fe 2++Cu 2+。

设溶液的体积为1 L ,生成的n (Fe 2+)=2a ,则消耗的n (Fe 3+)=2a ,生成的n (Cu 2+)=a ,因此反应后溶液中n(Fe3+)=0.1 mol-2a,所以有关系式:(0.1 mol-2a)∶2a=2∶3,得出a=0.03 mol。

溶液中c(Cu2+)=0.03 mol·L-1,反应后溶液中c(Fe3+)=(0.1-2×0.03)mol·L-1=0.04 mol·L-1,故溶液中Cu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

13. AB。

因不知Al3+与OH-的相对多少,就无法判断是AlCl3有一半剩余还是有一半Al(OH)3又转化为NaAlO2溶解了,故A、B都有可能,以沉淀形式存在的铝元素为Al(OH)3而非Al2O3,C错。

D中两种都是可溶性微粒,也不正确。

14.A。

根据图示,Mg、Al产生H2的体积相等,则Mg、Al失去的电子数相等,2×n(Mg)=3×n(Al),故n(Mg)∶n(Al)=3∶2,Mg、Al的摩尔质量之比为8∶9,质量之比为4∶3。

15.C。

选项A,从装置看,大试管外加热,所以受热的大试管温度高,大试管内的小试管温度低一些,为了证明Na2CO3的稳定性大于NaHCO3的,该套管实验中乙为Na2CO3,甲为NaHCO3,正确。

选项B,无水硫酸铜遇H2O变蓝,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