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编版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图 第二讲 等高线地形图学案

统编版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图 第二讲 等高线地形图学案

第二讲等高线地形图
基础题组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2018贵州贵阳摸底考试)图中M、N、P、Q四地,海拔相同的可能是( )
A.M、N
B.N、P
C.M、Q
D.M、P
2.(2018贵州贵阳摸底考试)图中河流的流向( )
A.先向西北,再向北
B.先向南,再向东南
C.先向东北,再向东
D.先向西,再向西南
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分布。

某地理兴趣小组于3月21日在图示地区宿营。

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400米。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2018河北沧州教学质量监测)图中⑤地的海拔可能为( )
A.80米
B.170米
C.390米
D.420米
4.(2018河北沧州教学质量监测)宿营当日6时(地方时),①—④四地最有可能看到海上日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2018河北沧州教学质量监测)图中①—⑤地,适合宿营的是( )
A.①
B.③与④
C.②
D.②与⑤
读“我国南方沿海某区域图”,当地森林茂密,旅游资源丰富。

完成下面两题。

6.(2017山西重点中学协作体期末)从避免自然灾害影响角度考虑,旅游度假中心宜建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7.(2017山西重点中学协作体期末)既能仰望山顶云卷云舒,又能俯视海上潮起潮落的理想地点是( )
A.A
B.B
C.C
D.D
提升题组
读“我国西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面两题。

8.图示地区( )
A.总体地势南高北低
B.地形类型以丘陵为主
C.最低处海拔不足900米
D.河流两岸的坡度平缓
9.图中瀑布( )
A.落差最大可达80米以上
B.形成与流水侵蚀作用密切相关
C.在甲处观赏有“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效果
D.为保证水量稳定,上游水库需在夏季放水
下图为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等高线图,实线是黄土表面等高线,虚线是黄土底面(基岩表面)等高线(单位:米)。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0.甲处黄土层的最大厚度可能为( )
A.26米
B.34米
C.36米
D.44米
11.3月21日傍晚,假如天气晴朗,最有可能看到日落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8分)
(1)说出图中AB线所示的地形部位名称,并简要说明判断依据。

(4分)
(2)一组老人在①②两条徒步登山线路中,选择②线路登山。

说出选择该线路登山的理由,并估算②线路
的相对高度和水平距离。

(6分)
(3)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

(4分)
(4)概括图中公路的分布特征并分析成因。

(14分)
13.(2017河北石家庄联考)读我国东南地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21分)
(1)图中CD和EF两河段水流较急的是段,简述判断的理由。

(4分)
(2)判读M陡崖顶部的海拔范围。

(3分)
(3)该地欲开发区域内的水力资源,有G、H两处建坝方案,比较说明两方案各自的优势。

(6分)
(4)观测者站在P点,能否看到乙村的最北部Q点?试绘地形剖面图说明理由。

(8分)
答案精解精析
基础题组
1.D 读图可知,M的海拔可能介于600~700米或800~900米,而N、P、Q的海拔分别介于700~800米、600~700米、900~1 000米。

据此得出正确结论。

2.B 结合指向标可知,图中河流流向先向南,再向东南。

3.C 根据材料中“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400米”可知,图中等高距为200米;根据山峰的海拔可知,③地所在的等高线为0米等高线,即海岸线。

再结合材料“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可知,⑤地最外侧等高线的数值为0,由此得出⑤地海拔大于或等于200米且小于400米。

4.C 地方时6时能够看到海上日出的地方应该是向东方向上没有山体遮挡的③地。

根据等高线分布可以看出①②④三地东部均有山体遮挡,地方时6时不能看到海上日出。

5.A 适合宿营的地方应该是海拔较高并且相对平坦的地方,①②③④⑤五地中只有①地满足这两个条件。

6.C ①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在我国南方沿海易受海洋灾害影响。

②位于沿海地区,易受海洋灾害影响。

③处地形平坦开阔,距海洋、陡崖等距离适中,既方便观赏,又不易受到海洋灾害、地质灾害的影响。

④地距离河谷太近,位于山谷中,易受泥石流、洪水等灾害影响。

7.B B点位于陡崖顶部,站在B处,既能仰望山顶云卷云舒,又能俯视海上潮起潮落。

A点位于山峰西北部,能看到山顶云卷云舒,但不能俯视海上潮起潮落。

C处地势较低,不能看到山顶云卷云舒。

D处受山脊阻挡,不能仰望山顶云卷云舒,距海远,也不能俯视海上潮起潮落。

提升题组
8.C 由图示信息知,该区域总体地势北高南低;地形类型以山地为主;图示等高距为20米,结合图中等高线数值递变规律判断,最低处海拔低于880米;河流两岸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

9.B 瀑布处有2条等高线重合,据此推算其落差范围为20~60米(包含20米);瀑布是流水侵蚀的结果;甲处位于瀑布上游,不会有“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效果;为保证水量稳定,上游水库需在夏季蓄水,在冬
季放水。

10.A 甲处黄土底面的海拔介于800~805米之间,黄土表面的海拔介于825~830米之间,因此甲处黄土层的厚度介于20~30米之间。

11.C 3月21日日落西方,甲、乙、丁三地朝西的方向上均有山峰或山脊遮挡,无法看到日落。

丙地位于山脊,朝西的方向上视野开阔,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可以看到日落。

12.答案(1)山谷。

(2分) 等高线弯曲,且向海拔高的方向凸出。

(2分)
(2)理由:②线路所经过地区的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小,更省力。

(2分)相对高度:320~480米。

(2分)水平距离:约3千米。

(2分)
(3)地势东南高,西北低;(2分)起伏较大。

(2分)
(4)分布特征:分布不均;(2分)东南部山区公路密度较小,(2分)西北部平原地区公路密度较大(或彼此交叉形成网状)。

(2分)
原因:东南部山区地形崎岖,修建公路的成本高;(2分)人口(或聚落)较少,运输需求较小。

(2分)西北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修建公路的成本较低;(2分)人口(或聚落)较多,运输需求较大。

(2分)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AB线所示的地形部位等高线弯曲,且向海拔高的方向凸出,为山谷。

(2)从图中可以看出,②线路所经过地区的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小,更省力。

根据相对高度计算公式可知,②线路的相对高度为320~480米;根据图中比例尺估算②线路的水平距离约为3千米。

(3)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需要从等高线切入,从地势高低变化及起伏大小两个角度回答。

(4)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南部山区公路密度较小,西北部平原地区公路密度较大,主要原因可以从人口、地形等方面回答。

13.答案(1)CD(2分) CD间等高线密集,地面坡度大,河流落差大,水流较急。

(2分)
(2)大于等于300米,小于350米。

(3分)
(3)G方案无需移民,占用耕地少,工程量较小,落差大。

(3分)H方案流域面积大,库区面积大,库容量较大。

(3分)
(4)不能。

(2分)P点和乙村最北部Q点间有山脊阻挡,图示如下:(6分)
解析第(1)题,比较CD和EF两处等高线的疏密情况可知,CD处等高线比较密集,所以地面坡度大。

第(2)题,经过M陡崖的最高等高线为300 m,等高距为50 m,结合崖顶计算公式即可求出答案。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在G处建坝,库区内无村庄,所以不需要移民;面积较小,占用耕地少,修建大坝工程量较小;位于等高线较密集处,地势落差大。

在H处建坝,流域面积大,库区面积大,库容量较大。

第(4)题,用直线连接P点和乙村最北部Q点,可以发现中间有个山脊挡住了视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