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打开心灵之门【教学目标】1. 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特点,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2. 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
3. 形成正确面对心理咨询的态度,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心理健康的标准,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
【教学难点】辨别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运用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讨论法、测试法等。
【课时安排】2课时一、走进心理科学(一)关于心理学的传言传言一:心理学家知道人们在想什么人们总以为心理学家和算命先生差不多,应该能透视眼前人的内心活动,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心理学家通常是根据人的情绪表现和外在行为等来研究人的心理。
也许他们可以根据你的外在特征或测试结果来推测你的内在心理特征,但除非具有超感知觉能力,否则再老道的心理学家也不可能会所谓的“知心术”。
传言二:心理学家会催眠催眠术并非所有心理学家必然会的“招牌本领”。
它只是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在心理治疗中使用的方法之一。
实际上,大多数心理学家的工作是不涉及催眠术的。
他们更倾向与运用实验和行为观察等更为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
传言三: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只是心理学的一个应用分支。
心理咨询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认识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扰,更幸福的生活下去。
心理咨询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一对夫妇、一个家庭或一个群体。
通常,心理咨询是面向正常人的,咨询者虽然有各种心理困扰,但并不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
如果是严重的精神疾病,那就要交给临床心理学家或精神病学家来处理了。
传言四:心理学家只研究变态的人很多人对心理学家抱有这样的看法:去心理咨询的人都是“心理有问题”的人,而有问题的就是变态,心理学家只研究变态的人,这些看法就会使得许多人在看心理医生的时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
其实,大多数的心理学研究都是针对正常人的,如儿童情绪的发展,记忆与思维的特征,性别差异,智力,老年人心理很跨文化的比较等等都是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二)心理学研究案例1、问题顺序与认知背景如果给被试提出以下两个问题:1.你的生活有多幸福?2.上个月你有多少个约会?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回答之间的相关仅为0.12。
如果将以上两个问题对调:1.上个月你有多少个约会?2.你的生活有多幸福?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回答之间的相关竟然会骤升到0.66。
这说明:认知背景严重制约着人的现实选择。
2、决策心理学中的前景理论你会选择哪个?如果有两个选项:A.稳赚100元B. 50%的概率一无所获,50%的概率获得200 。
如果有两个选项:A.确定损失100元B. 50%的概率无任何损失,50%的概率损失200 。
由此不难得出结论:一是人在面临获得时,往往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二是在面对损失时,人人都成了冒险家了;三是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
因此,人们在面临获得时往往是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在面对失去时会很不甘心,容易冒险。
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时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获得时的快乐感。
“前景理论”由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提出,通过修正最大主观期望效用理论发展而来的。
卡尼曼(Kahneman )就因前景理论而获得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3、你的表情和行为出卖了你?通过王宝强、马蓉、宋哲合影看三人关系。
分析:人和人之间都有一个安全距离,一般是45cm以上,如果关系不亲近的人跟你之间的距离小于45cm你就会觉得不舒服,或者不由自主往后退。
但如果是关系很亲密的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能维持在45cm之内甚至0距离。
交叉脚的站法,说明你身边有一个你信赖的人。
而身体偏向一边,则表示你对那个人有偏爱。
微表情是心理应激微反应的一部分,它从人类本能出发,不受思想的控制,无法掩饰,也不能伪装。
再能“装”的人,遇到有效刺激之后的第一瞬间也会出现微表情,他的“装”只能出现在微表情之后。
因此,以微表情为代表的微反应是个人内心想法的忠实呈现,是了解一个人内心真实想法的最准确线索。
4、教育心理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其实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根本就是随机挑选出来的。
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
5、运动心理学中的Choking(发挥失常)现象运动心理学界将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技术发挥失常的现象称为Choking现象,并将其定义为在压力条件下一种习惯的运动过程发生衰变的现象。
这一定义不仅仅是描述运动成绩下降的结果,而且着重反映了运动的过程,强调是由于比赛压力造成了习惯的运动方式破坏,从而引起成绩下降,并且在衰变的运动中运动员是投入了努力,而不是放弃努力。
(三)什么是心理科学?1、何为心理?(1)人脑是心理产生的物质器官,而心理的内容必须从客观存在的自然环境与人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来。
(2)客观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大脑的活动将客观事物变成映像,从而产生人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因为通过心理活动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还能认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
2、心理学的诞生赫尔曼·艾宾浩斯:心理学有一个长久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心理学的起源于哲学,被夹杂在哲学思辨中,带有浓厚的神学色彩,人类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开始探讨人性,探讨灵魂和意识,中国古代也多有这方面的著述,如“人之初,性本善”就是表述人性的,“七情六欲”就是描述情绪的。
但是19世纪之前,对心理现象的研究都仅限于理论,缺乏数据证实和科学体系,并与哲学脱不开关系。
所以1879年德国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把心理研究上升到科学水平上,才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心理学的历史才由此开始。
3、何为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心理动力、个性心理特征与心理状态四种形态。
心理过程是不断变化着的、暂时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稳固的,而心理状态则是介于二者之间的,是人的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者更长一些时间。
如注意的分心与集中;思维的明确性、迅速性和“灵感”状态;情绪的激动与沉着;意志方面的果断与犹豫等。
4、心理学科分支理论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测量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护理心理学、工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运动心理学、营销学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四)心理学四大学派1、精神分析创立年代:1896年代表人物:弗洛伊德、霍妮、埃里克森理论基础和主要观点:无意识论、性心理发展论、人格结构论、心理防御机制论。
贡献:(1)第一个对人类的无意识心理现象作系统探讨。
(2)对成年人人格结构的分析有合理成分。
(3)它是第一个正规的治疗体系。
精神分析是现代心理治疗的奠基石。
局限性:(1)单纯强调人的生物性。
忽视人的理性、社会性。
(2)过分强调性本能的作用。
(3)疗程太长,花费太大,疗效并不肯定。
方法和技术:自由联想(发掘无意识的途径)、梦的解析、对阻抗的处理、对移情的处理、解释(使无意识中的内容意识化)注:由于精神分析疗法需要主疗者非常强的专业技术和知识,而且治疗时间很长,花费巨大而效果不一定好。
故一般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很少用。
2、行为主义创立年代:1913年代表人物:先驱:巴甫洛夫创始人:华生代表人物:斯金纳、班杜拉、米勒理论基础和主要观点: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模仿学习理论。
贡献:揭示了行为塑造规律:从行为之前的刺激和行为之后的强化来控制人的行为。
局限:(1)单纯强调人的机械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定人的高级心理活动。
(2)忽视认知的作用。
方法和技术:系统脱敏法、放松训练、厌恶疗法、暴露疗法、强化、模仿、角色扮演3、人本主义创立年代:20世纪40年代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理论基础和主要观点:需要层次理论、高峰体验、以人为中心理论。
贡献:(1)对咨访关系的研究;(2)对人的能力的积极信念;(3)强调咨询师的人格和态度的作用。
局限:(1)关注人的心灵世界,但偏重于人的非认知方面(需要、情感),关注人的理性不够。
(2)咨询师过于消极。
有时易被来访者操纵;也不适合内省力弱的来访者。
(3)忽视咨询策略和技术的运用。
方法和技术:倾听、无条件积极关注、让来访者发掘自身“自我实现”的潜能 4、认知学派创立年代:20世纪50年代代表人物创始人:艾利斯、贝克理论基础和主要观点:认知理论、ABC理论贡献:(1)恢复了人的意识、内心活动的地位,把人看作理性的人;(2)关注人的认知、信念;(3)对情、理关系的见解与处理。
局限性:(1)不太重视咨访关系的作用;(2)具有价值干预的倾向。
方法和技术:(1)把认知矫正摆在最突出的位置;(2)帮助来访者认知重组:认清并去掉不合理的信念,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代之以合理的信念和思维方式。
5、其他学派心理学派:格式塔心理学、交互作用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后现代心理学、生态心理学、机能主义学派等等;心理疗法:家庭疗法、森田疗法、沙盘疗法、团体疗法、催眠疗法、现实治疗、艺术治疗、正念疗法、短期动力心理治疗、萨提亚模式等等。
二、了解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运动的发展1949年,世界卫生组织总部设立了心理卫生部;1960年为“国际心理健康年”,呼吁全人类重视心理卫生。
1930年,我国著名教育家吴南轩先生在中央大学开设了心理卫生选修课;1936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在南京正式成立;1987年创办了《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0年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健康不仅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系体格、精神与社会之完全健康状态。
(三)心理健康的特点心理健康是相对的,其次心理健康是连续的,心理从健康到不健康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心理健康的状态是可逆的。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1、智力正常。
2、情绪健康。
3、意志健全。
4、人格完整。
5、人际关系和谐。
6、正确的自我评价。
7、社会适应正常。
8、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
三、学会辨别心理问题(一)如何辨别心理问题?1、认知改变:感知觉、意识和注意、记忆、思维;2、情绪改变:持续兴奋、焦虑、抑郁、或者情绪波动等;3、意志改变:参加活动积极性不高、丧失兴趣,畏惧困难,顽固执拗;4、行为改变:行为失常、退缩、人际交往受限;5、躯体改变:头痛、失眠、乏力、食欲不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