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初步研究(一)
【关键词】超声高强聚焦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focusedultrasound,HIFU)是近年来兴起的以超声波为治疗源,广泛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无创性治疗技术。
有研究表明HIFU对离体的人子宫肌瘤具明确杀伤作用;对在体人子宫肌瘤亦具较为肯定的杀灭作用1]。
2003年5-12月,笔者将HIFU应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收集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临床诊断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95例,分2组(1)Ⅰ组:需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15例共15个(选择单发肌瘤患者)病灶。
患者年龄中位数41岁(35~51岁);浆膜下肌瘤4例,肌间肌瘤11例;子宫前壁肌瘤10个,子宫后壁肌瘤5个。
照射的瘤体直径为(5.2±1.3)cm(3.0~7.0cm)。
术前经患者知情同意。
(2)Ⅱ组:子宫肌瘤患者80例共80个病灶(选择单发肌瘤患者),均己生育,年龄中位数37岁(27~55岁)。
有过手术史不愿再次手术者34例或严重贫血不宜马上手术者46例。
浆膜下肌瘤22例,肌壁间肌瘤58例;肌瘤大小2~5cm者64例,5~8cm者13例,9~12cm者3例。
1.2仪器和方法
1.2.1采用高能体外聚焦热疗机(,北京源德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治疗所有病灶。
患者取仰卧位,用机载超声探头定位(与人体垂直切面上能定位),采用由深层至浅层逐层烧灼直至完全覆盖子宫肌瘤,治疗范围均达肌瘤边缘。
治疗输出功率350~800W,声强500~1000W/cm2,实测焦点(仪器自动测量)3mm×3mm×8mm,效应焦点6mm×6mm×10mm,单元发射时间(t1):指每次发射脉冲串的持续时间230~260ms,占空时间(t2):指2次发射之间的间歇时间100~130ms,每点次数(T)50次。
患者清醒状态下且膀胱适度充盈时治疗。
中心点累计发射次数为单点发射次数的2倍,靶皮距约8~11cm,以肌瘤完全覆盖,肌瘤内部回声有改变,血流减少而终止治疗。
1.2.2治疗前由专人用GE700和GE400彩色超声诊断仪(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进行检查。
详细记录肌瘤的位置、形态、大小、回声以及病灶内部和周边的血流情况,摄片保留。
Ⅰ组治疗后2~3d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术后标本肉眼观察,后取0.2~0.3m3的组织用戊二醛固定送电镜检查;其余标本用中性福尔马林固定送光镜检查。
Ⅱ组治疗后1,3,6月及1年观察肌瘤内部回声、血流、大小及周边的血流和临床症状的变化。
随访时间6月~2年。
肌瘤的大小以(a+b+c)÷3]计算,a,b,c分别代表肌瘤纵、横、厚径;肌瘤大小变化D=(1-D2/D1)×100%D1,D2分别表示治疗前后肌瘤平均直径
1.2.3疗效判断
子宫肌瘤治疗效果分3级,显效:肌瘤内部回声增强,体积缩小,内部血流分布减少,临床症状有改善;有效:肌瘤内部回声增强,体积不缩小,但不增大,内部血流分布减少,临床症状有改善;无效:肌瘤回声不增强,体积不缩小,有增大,内部血流分布不减少,有增多,临床症状无改善。
1.2.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forWindows13.0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
2结果
2.1Ⅰ组
肉眼:照射后组织变硬变白,失去光泽;光镜:HIFU照射后的子宫肌瘤细胞体积缩小,细胞质嗜伊红染色增强,细胞核固缩、浓染即凝固坏死,靶区外的肌瘤细胞结构正常。
电镜:肌瘤细胞双层膜结构断裂、消失,细胞质内线粒体和内质网等细胞器破坏,显示絮状并伴大量髓鞘样结构形成,细胞核膜消失,染色质浓染、呈团、边集即凝固坏死。
所有患者在照射
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