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交通运输布局与其影响1.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本专题在考查形式上往往以坐标图、局部区域图、扇形图等方式呈现信息,侧重考查交通点线的区位选择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建设的意义以与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复习时应以重点工程建设为模板,进行详细地分析,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一、铁路线、公路线建设的区位因素二、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评价三、交通运输线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四、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的影响五、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2.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考点一、考查城市交通发展例1、下图为某岛屿图。
读图完成1~2题。
1.最适宜建港口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2.⑤处建飞机场的有利条件是( )A.离海港近,便于客货的中转B.该岛风景优美,游客多,经济效益好C.地势较高,云雾少,降水少D.地形平坦,视野开阔,利于飞机的起飞降落答案:1 2【变式探究】(2015·新课标Ⅰ,4~5)甘德国际机场(下图)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
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
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A.位置B.经济C.地形D.人口2.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地区经济发展缓慢B.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C.飞机飞行成本降低D.飞机制造技术进步答案 1 2考点二、考查区域交通运输方式例2、[2015·新课标Ⅱ,36(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
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
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1)归纳尼日利亚现有铁路路网特点与作用。
(2)指出尼日利亚拟建沿海铁路的布局特点。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可知尼日利亚现有的铁路网主要联系沿海和内地,缺少沿海地区的横向联系,其作用主要是运送农产品。
第(2)题,根据图示可以得出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答案(1)路网特点:路线较少(密度较低);连接内陆和沿海港口。
作用:方便农矿产品出口和进口商品的运输。
(2)横贯沿海地区(或几乎与海岸线平行);连接东、西两条(通向内陆地区的纵向)铁路,构成铁路网。
考点三、考查交通运输的区位条件例3、[2015·山东文综,37(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位于瑞典和丹麦两国交界处的厄勒海峡地区拥有多所著名大学,当地政府通过多种方式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促进了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疗技术和医药技术等产业的集聚发展。
目前,该地区已成为欧洲著名的“医药谷”。
2000年,厄勒海峡跨海大桥建成通车。
下图为厄勒海峡地区与周边区域图。
(1)说明修建跨海大桥对厄勒海峡地区发展的积极作用。
(2)有人认为,与现在的位置相比,厄勒海峡跨海大桥修建在A处更合理。
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
答案(1)交通更加便利,有利于加强两国间的区域联系;降低交通成本,扩大跨国贸易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赞成。
理由是与现在大桥的位置相比,A处位于海峡最窄处,工程量小,节约建设成本。
或答不赞成。
理由是与现在大桥的位置相比,A处两岸的城市规模小,交通需求量小。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考点四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带来的影响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回答3~4题。
3.图中甲、乙、丙、丁四个聚落中,将来发展规模最大的是( ) A.甲B.乙C.丙D.丁4.假若修一条经过甲地和乙地的铁路,方案①、②、③比较合理的是( ) A.①B.②C.③D.都不合理答案:3 4(2016•天津卷)12.(18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汉唐时期的北方“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沿线有许多古文明中心,是东、西方物资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来逐渐衰落。
(1)从地理环境变化的角度,说明北方古“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
(6分)(2)由高速铁路和公路运输、管道运输、海上运输、航空运输、光缆信息传输等组成的新“丝绸之路”,体现出地域联系方式的哪些发展趋势?(6分)【答案】(1)自然环境的恶化;沿线古文明中心的衰落。
(2)网络化;综合化(立体化;多样化);高速化;专业化;大型化(规模化)(答出3点即可)【解析】(1)注意题干强调从地理环境变化的角度来分析。
由材料中信息中“北方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和图中北方古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可知这些地区现在荒漠化严重,不再水草丰美,再由材料中“沿线有许多古文明……后来逐渐衰落”可知北方“古丝绸之路”衰落的主要原因还有古文明中心的衰落。
(2)根据题干所提供的地域联系方式看,类型在多样化,空间分布在立体化,有信息传输、高速公路等发展。
回答问题时,进行一定的归纳总结即可。
【考点】区域地理环境变化,地理联系方式,城市发展方向。
(2016•北京卷)36.(36分)读图12,回答下列问题(3)分析甲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的原因,概述该公路对大别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0分)【答案】(3)经过山地、河流,需要修建隧道、桥梁。
扩大对外联系;缩短距离,节约时间;带动相关产业;增加就业。
【考点】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分析,水利工程建设意义,交通运输发展条件与意义,工业发展条件(2016•北京卷)41.(26分)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2016年4月至6月,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在中国举行,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法国作家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中,对马赛进行了刻画。
图13为马赛的地理位置与港区旧貌。
马赛三面被石灰岩山丘环抱,气候宜人,拥有法国最大的海港。
读图,回答第(1)题。
(1)简述马赛成为法国天然良港的条件。
(10分)【答案】(1)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基岩海岸,港阔水深;海湾风浪小,潮差小;靠近罗讷河河口;腹地广阔。
(2016•江苏卷)2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 分)材料一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苏北振兴步伐,2016 年5 月,江苏省出台了《关于加快苏北振兴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若干政策意见》。
材料二随着江苏省沿海高铁(①)、连淮扬镇高铁(②)、徐宿淮盐高铁(③) 等开工建设,各省辖市将全面进入高铁时代。
图17 为江苏已有铁路与规划在建铁路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1)与规划建成后的铁路网相比,江苏省现有铁路网存在的明显不足是、,这种不足对江苏省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4 分)(2)规划在建铁路中部分路段沿京杭大运河延伸的有(填序号)。
淮安-盐城段和淮安-扬州段高铁工程建设需要克服的有、。
(3 分)(3)规划在建的高速铁路网建成之后,淮安交通区位和经济区位发生的变化分别是、。
(2 分)(4)新的铁路网对苏北振兴有哪些积极意义? 。
(4 分)【答案】(1)部分铁路标准低布局不合理制约江苏经济的协调和均衡发展(2)② 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路基地质条件较差(3)多条铁路交汇,将成为江苏中部新的交通枢纽密切了与长三角经济区的联系(4)促进苏北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提高苏北产业发展水平促进苏北与苏中、苏南生产要素的交流促进南北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2)可以从图中读出规划在建铁路②部分路段沿京杭大运河延伸,淮安-盐城段和淮安-扬州段主要通过江淮平原,这一地区地势低洼,河网密布,不利于铁路的路基建设。
(3)从图中可以看出有多条铁路在淮安交会,故淮安将成为江苏中部新的交通枢纽,从而铁路网的建成密切了淮安与长三角经济区的联系。
(4)新的铁路网对苏北振兴的积极意义主要从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产业转移和人员流动等方面回答。
【考点】交通运输(2015•新课标I卷)甘德国际机场(图2)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4. 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A. 位置B. 经济C. 地形D. 人口5. 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A. 地区经济发展缓慢B. 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C. 飞机飞行成本降低D. 飞机制造技术进步6. 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候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A. 66.5°NB. 60°NC. 53°ND. 40°N【答案】4、A 5、D 6、C5.随着飞机制造技术的发展,飞机载油量增加,单位距离能耗降低,飞机携带的燃油可满足横渡大西洋的需要,已无必要经过该航空港。
D正确。
6.该机场位于50°N附近,假设该飞机沿经线飞行,在1小时内飞过650千米,约6个纬度。
因此该飞机所在纬度最高约为56°N,最低约为44°N。
故C正确。
(2015•重庆卷)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4.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A.2030%B.3040%C.4050%D.6070%5.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A.工业化程度提高B.人口增长率增大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答案】4 55.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城市化率最低,但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说明该国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中期阶段,可能为我国。
此时,我国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是城市化率提升的主要动力;我国人口增长已步入现代型模式,人口增长率较小;逆城市化主要出现在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此时我国尚未出现明显的逆城市化现象;和其他三国相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发展速度较快。
(2015•安徽卷)34. (22分)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福建省1982年和2005年交通与城市发展示意图。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福建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1982年的117.8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554.69亿元,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1)简述福建省交通运输网的变化特点。
(10分)(2)说明交通条件改善对福建省城市化的促进作用。
(12分)【答案】(1)交通运输线路里程增加,站点增多,密度增大;高速公路从无到有,沿海地区与其与中西部之间的交通线明显增多,交通布局更加合理;形成了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为主的省级综合运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