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乘法交换律教案

乘法交换律教案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
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乘法交换律?
三.活学活用
练习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前面学习的加法交换律与是不是也有结合律呢?有兴趣的同学下去研究一下。
3.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1.口算。
50×70= 4×25= 11×7=
13×20= 23×7= 15×6=
2.复习乘法意义
(1).投影出乒乓球图。
(2).引导学生看图分析,回答问题。横着看,每排放几个?一共有多少排?图中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可以怎么解答?
教材
分析
本节教学乘法运算的交换律,在教学基础理论中,自然数乘法的定义有多种方式。用“同数连加”定义乘法,相对于其他各种定义,比较直观,容易描述。因为在引进乘法时,没有规定两个乘数的书写位置,没有包含乘法的交换律,所以教材在这里正式概括乘法交换律是很有必要的依据“同数连加”的定义,借助直观做出说明。例如乘法交换律,可以通过直观说明b个a连加与a个b连加的结果相等。
XXXX学院“跟师活动”:教案
课程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课题
《乘法交换律》
跟师学校或幼儿园
XXXX
授课 教师
XXXX
学号
XXXX
指导教师
XXXX
班级
XXXX
时间
XXXX
星期(X)
(上)午
第X节
设计
意图
通过回顾乘法运算,为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然后借助主题图,拉开学习的序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探索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究意识,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小结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用乘法计算比较




简便。
二.教学实施
1.课件演示主题图,图上有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抬水、浇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
2.分别演示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板书学生不同的解法:4×25=
25×4=
3.引导观察,比较两种解法的结果。
课程内容延伸
乘法交换律与加法交换律非常类似,加法有结合律,那乘法有结合律吗?能举例吗?今后我们还会学到什么定律?
教学
得失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加法运算定律之后安排的,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有一个可以借鉴的经验基础,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困难。只学习乘法交换律,内容比较单一,我在上这一节课是,力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发现这一问题。通过上这节课,掌握学生的难点,在教学时,加强环节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在联系中强化知识点。
教学
重点
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
教学
难点
1.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交换律。
2.乘法交换律的熟练运用。
教法
与学法
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积极地思考、探究、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体验。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并能运用它进行计算。
2.借助观察、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这个等式说明说明?(把4和25交换位置,积不变)
4.举例
师: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
5.归纳小结
上面每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什么不同点?你发现了乘法的什么规律?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板书
相同点:每组左边和右边的算式都是两个相同的数相乘,乘的得结果都相等。
不同点:每组左边算式和右边算式的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