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溴丁烷的制备实验报告
1-溴丁烷的制备
课程名称:《化学化工软件应用与操作》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化学工程系
2014 年12 月7 日
目录
一、实验目的 0
二、实验原理 0
2.1........................................................ 主反应 0
2.2........................................................ 副反应 0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 0
3.1.................................................... 实验仪器 0
3.2.................................................... 实验药品 0
四、物理常数 (1)
五、仪器装置图 (4)
六、实验步骤 (4)
6.1............................................................ 加料 4
6.2.................................................... 加热溶解 4
6.3................................................ 冷却及蒸馏 4
6.4............................................................ 除杂 4
6.5............................................................ 重蒸 5
6.6........................................ 称量及计算产率 5
6.7................ 探讨浓硫酸用量对产率的影响 5
七、数据处理 (6)
八、数据分析 (8)
九、实验注意事项 (9)
一、 实验目的
1.1 学习以丁醇、溴化钠和浓硫酸制备1-溴丁烷的原理和方法。
1.2 练习连有气体吸收装置的加热回流操作和液体干燥操作。
1.3 学习使用分液漏斗洗涤液体的方法。
1.4
基本掌握蒸馏操作。
二、 实验原理
2.1
主反应
H
2SO 4
H 2SO 4
HBr
NaBr
C
4H 9OH
HBr
H
2O C 4H 9Br
n-n-
2.2 副反应
C
4H 9OH
n-24△
H 3CHC
CHCH 3
H 3CH 2CHC
CH 2
C 4H 9OH
n-24△(n-C 4H 9)2O
三、 实验仪器与药品
3.1
实验仪器
蒸馏烧瓶、直形冷凝管、带塞子的导气管、长颈漏斗、蒸馏头、温度计、锥形瓶、分液漏斗、小烧杯、洗瓶、铁圈。
3.2 实验药品
正丁醇 :7.4g 或9.1mL(0.1mol) 溴化钠(无水):12.4g (0.12mol ) 浓硫酸( 1.84d 420 ):14mL(0.26mol)
四、物理常数
表1 正丁烷、正溴丁烷、正丁醚的物理常数
名称分
子
量
熔
点
/℃
沸点
/℃
折
光
率
/n20
比重颜
色
和
形
态
溶解
度
正丁醇74.
12
-89
.53
117.7 1.3
993
0.809
8
有
酒
气
味
的
无
色
液
体
微溶
于
水,
能与
乙
醇、
乙醚
混
溶。
正溴丁烷137
.03
-11
2.4
101.6
;
18.8(
4kPa)
1.4
398
1.27
58(2
0℃)
;
1.26
无
色
液
体。
微溶
于水
(30
℃时
0.06
86(2 5℃) 1),溶于氯仿,与乙醇、乙醚和丙酮混溶。
正丁醚130
.23
-98
(
有
报
道
-95
.3)
142 1.3
992
0.76
89;
0.76
94
(20
/20
℃)
略
有
乙
醚
气
味
的
无
色
透
明
液
不溶
于
水,
溶于
许多
有机
溶
剂。
体
五、仪器装置图
Chemoffice绘制:
图1溴丁烷的制备装置图和蒸馏装置图
六、实验步骤
6.1加料
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2ml水,置烧瓶于冰水浴中,小心地分多次加入14mL浓硫酸,充分混合。
继续冷却,加入9.1mL正丁醇,混合均匀,然后将12.4g研细的溴化钠分多次加入烧瓶,每加一次必须充分旋动烧瓶以免结块。
撤去冰浴,擦干烧瓶外壁,加入几粒沸石,装上回流冷凝管,并在其上口用弯玻璃管连一气体吸收装置,以吸收反应时逸出的溴化氢气体。
6.2加热溶解
在烧瓶下置一石棉网,用小火加热,经常摇动烧瓶直至大部分溴化钠溶解,调节火焰,使混合物平稳沸腾,缓缓回流30min,期间要间歇摇动烧瓶。
6.3冷却及蒸馏
反应完成后,将反应物冷却5min,拆去回流冷凝管,补加1~2粒沸石,用75°弯管连接直形冷凝管,以50mL锥形瓶作为接受器,在石棉网上加热蒸馏,蒸出粗产物1-溴丁烷,直至馏出液中无液滴生成为止。
6.4除杂
将馏液倒入分液漏斗中,用8~10ml水洗涤,小心地将下层粗产物放入一干燥的锥形瓶中,从漏斗上口倒出水层。
为了除去未反应的正丁醇及副产
物正丁醚,用4mL浓硫酸分两次加入锥形瓶内,每加入一次都要充分旋动锥形瓶并用冷水浴冷却,然后将混合物慢慢地倒入分液漏斗,静置分层,小心地尽量分去下层浓硫酸。
油层依次用12mL水、6mL10%碳酸钠溶液、12mL水洗涤使呈中性。
将下层1-溴丁烷粗产物放入干燥洁净的50mL锥形瓶中,加入约1g粒状无水氯化钙,塞紧瓶塞,间歇振摇,直至液体澄清为止。
6.5重蒸
将干燥后的液体小心倒入50mL干燥洁净的蒸馏烧瓶中(切勿使氯化钙落入烧瓶),加入1~2粒沸石,在石棉网上加热蒸馏,收集99~102℃馏分于已知质量的样品瓶中。
6.6称量及计算产率
用一干燥的小烧杯称产品重量(或用量筒量取产品体积)。
6.7探讨浓硫酸用量对产率的影响
用不同浓硫酸参加反应,重复以上步骤。
记录数据。
七、数据处理
表2 浓硫酸对产量的影响浓硫酸的量/mL 产量/g
12 8.2
12.5 9.5
13 10.2
13.5 10.5
14 11.1
14.5 9.5
15 8.7
15.5 6.2
16 5.0
OriginPro7.0绘制:
5
6
7
891011
12
浓硫酸的用量/m L
图2 浓硫酸用量对1-溴丁烷产量的影响
八、数据分析
[2014/12/10 13:13 "/Graph1" (2457001)] Polynomial Regression for Data1_B:
Y = A + B1*X + B2*X^2
Parameter Value Error
---------------------------------------
---------------------
A -175.3781 18.99282
B1 27.43727 2.72962
B2 -1.01169 0.09741
---------------------------------------
---------------------
R-Square(COD) SD N P
---------------------------------------
---------------------
0.96647 0.42737 9 <0.0001
---------------------------------------
---------------------
OriginPro7.0数据处理的方程式: Y = -1.0117*X^2 + 27.437*X – 175.38
当浓硫酸用量在13.5mL时,1-溴丁烷的产量最大。
当浓硫酸用量小于13.5时,氢溴酸的生成受阻,所以1-溴丁烷的产量下降。
当浓硫酸用量大于13.5时,副产物(正丁醚)的生成增加,导致1-溴丁烷的产量下降。
当浓硫酸的浓度一定下,浓硫酸的用量过大,加大副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用量过小,则达不到反应所需。
九、实验注意事项
9.1注意浓H2SO4的稀释,混合均匀;
9.2溴化钠先研碎再称量;
9.3小火加热回流、否则易炭化;
9.4注意粗产物的洗涤分离,产物属于哪一层?以及每步洗涤的作用是什么?
9.5蒸出粗产物后,应趁热倒出残馏液,否则结块很难倒出。
(倒出时有大量HBr气体放出,应在通风橱内进行磁搅子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