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人的精神


第六章 汉学,第一部分 (Chinese Scholarship, Part I)
第七章 汉学,第二部分 (Chinese Scholarship, Part II)
引言:Why author writing this book The great war at the present moment is absorbing all the attention of the world exclusive of
纵观人类历史,没有一个国家或民族
能够脱离外界而孤立地存在,它必定要在与
其他国家的不断交流中生存和发展。当不同民族精
神之河的洪流奔涌到一起的时候,它们必将相互碰
撞并不断汇合。十九世纪末的中国社会正是处于这
样一个中西文明冲撞交汇的特殊时期,不仅有西学
东渐的浪潮,也有东学西渐的暗流。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亦是如此的境遇。面对外 来文化的汹涌潮水,中国传统文化本自新文化运动 被批判为落后的腐朽的象征,至今日以经济发展为导向的社
“我认为,欧洲人将在中国,在中国文明中找
到这种新的道德力量。这种能够使得军国主义成 为多余的道德力量就是好公民的宗教(The Religion of
Good-citizenship)…在中国,一个人通过他的邻居的正义
感而得到保护;他通过他的同类时刻服从道德义务感而得到 保护。确实,在中国,一个人不觉得需要用自然力量来保护 自己,因为他确信每个人都认识到公正和正义是比自然力量 更高的力量,因此每个人都认为道德义务是必需得到服从的
辜 鸿 铭
中 国 人 的 精 神
人类的一线光明,是中国的民主思想! ----卡莱尔
中国文明有宁静中和的精神,其人的生活以及文
艺器物之所表现者,皆光明而纯粹,健全而安宁。 中国人凡是均有节制,不行之过当,故能立国数千 年之久,他日亦不至灭亡赖有此耳。--------歌德 你们是亚洲的希望,全人类的希望!------泰戈尔
辜鸿铭何许人也?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
到中国可以不看故宫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何许人也?他自称“生在南洋,学在西洋,
娶在东洋,仕在北洋。”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 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 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 方。 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 学,与文学大师列夫· 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 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
但不博大。德国人也不能理解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因 为一般来说,德国人,特别是受过教育的德国人,精深、博 大,但不淳朴。”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
What is the real Chinaman? The real Chinaman, we see now, is a man who lives the life of a man of adult reason with the heart of a child. In short, the real Chinaman is a person with
中国人”。
怪杰 辜鸿铭
《中国人的精神》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又名 《春秋大义》,是国学大师辜鸿铭的一部英文作 文中阐释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宣扬中国传统文化
品。该书由一系列关于中国人精神论文集结而成,
的价值,并主张用儒家思想对西方社会进行改造。
序言: 本书的目的,是去尝试解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
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我们现在已经知道,
真正的中国人就是有着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
智慧、过着心灵生活的这样一种人。简言之,
真正的中国人有着童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
中国人的精神是一种永葆青春的精神,是不
朽的民族魂!
2008级传播学 本科一班 张飞
东西。现在,如果能够使得所有的人一致地认识到公正和正
义是比自然力量更高的一种力量,道德义务是某种必需服从 的东西,那么自然力量的运用就没有必要了,那么这个世界
就不再会有什么军国主义了。”
中西文明对比
西方文明的特征:政治上,群氓政治;
所谓的“自由、平等、博爱”根本无法实现的信条;以 性恶论为出发点考虑人的世俗罪恶,典型的原罪说。 中国文明特征:良民宗教之说;忠孝之心为政治 信仰;自孟子奠定性善论基调并为后世所坚持。
人和女人。
导论 善良公民的信仰(Introduction:The Religion of Good-citizenship) 正文
第一章 中国人的精神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
第二章 中国妇女 (The Chinese Woman) 第三章 中国语言 (The Chinese Language) 第四章 约翰· 斯密斯在中国 (John Smith in China) 第五章 一位著名汉学家 (A Great Sinologue)
the head of a grown-up man and the heart of a
child.The Chinese spirit, therefore, is a spirit of
perpetual(永葆青春的) youth, the spirit of national
immortality(不朽).
作者通过对比各民族的性格,认为
“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
博大和纯朴(deep、broad and simple)。”他又说,“毋
庸讳言,美国人难于理解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因为一 般说来,美国人博大、淳朴,但不精深。英国人无法理解真
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因为一般来说,英国人精深、淳朴,
2010年11月27日 庚寅年 丁亥月 辛巳日
社会根源对比
维持内心的安稳与和平 中国社会根源:一个人民自动遵守道德秩序的, 不需要教士和军警管制的社会。中国则由孔子思想奠定了中 华文明的根本准则,真正的国家观念。
这一好公民的宗教首要原则就是相信 人性本善;相信善的力量;相信美国人 爱默生所说的爱和正义的法则的力量和效用。但什 么是爱的法则呢?好公民的宗教教导说,爱的法则 就是爱你的父母。那么什么是正义的法则呢?好公 民的宗教教导说,正义的法则就是真实、守信和忠 诚;每一个国家的妇女必须对他的丈夫无私地绝对 忠心,每一个国家的男子必须对他的君主、国王或 帝王无私地、绝对地忠诚。最后,实际上我在这里 想说的是,好公民的宗教的最高义务就是忠诚的义 务,不仅是行为上忠诚,而且要在精神上忠诚 。
释中国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价值。在我看 来,如今要想评估一个文明的价值,我们最 应关注的问题不是其所建造的或能建造的城市是如 何宏伟,建筑是如何华丽,道路是如何通达;不是 其所制造或能制造的家具是如何典雅舒适,仪器、 工具或者设备是如何巧妙实用;甚至也与其创造的 制度、艺术和科学无关:为了评估一个文明的价值, 我们应该探求的问题是人性类型(what tape of humannity),即这种文明产生了什么类型的男
会,西学论调更是甚嚣尘上成为文化的主流。然于此社会在
西方思想的侵扰下出现越来越多的矛盾,这些有西方文化中
国有的缺陷因素所导致的问题,只能借由中国传统文化的力
量来加以消解,才能挽救社会危机。我们有责任以及义务, 在这个时机将中华民族的传统优良文化发扬光大,实现“强 化中国,教化世界”的宏愿!
在上世纪西学东渐的时候,与社会的 洪流相对的大家辜鸿铭,为宣扬传统文化抵挡 全面西化论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研习儒家经典的过 程中,辜鸿铭发现传统儒教与卡莱尔倡导的浪漫主 义有相通之处,他认为中国文化中包含着可以治疗 西方现代化社会弊病的良方,只有中国文明才能力 挽西方文明于既倒。
everything else.But then I think this war itself must
make serious thinking people turn their attention to the great problem of civilisation.
从文明的角度说明一战形成的文化根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