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和预约专家,从而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时间,使就医计划更加准确高效。
1。
2智慧城市使生活环境更怡人
环境也是精神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良好的居住环境与生活空间不但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
花园城市、绿色城市的打造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人们创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和休闲环境。
满足了人们的自然审美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空间的结构优化。
1。
3智慧城市更注重人本发展
智慧城市使城市安全有了保障。
例如,三门峡移动与当地出租车公司合作,在展示广告及监控信息的同时,还安装了隐蔽报警装置,这样,使得司机及乘客在危急情况下的安全有更切实的保障。
此外,智慧城市的发展还关注人的主体地位。
每个公民都是城市的主人,重视提升民众的公众参与度,目的是让人们对智慧城市的建设拥有更多的知情权和提高民众的幸福指数。
一些交流平台关注民生问题,通过市民对智慧城市的预期设想与存在问题的反馈,及时了解并整合反馈信息,从而使政府部门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有针对性地作出调整。
2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技术异化问题
随着建设热情的高涨,智慧城市的弊端也日益浮出水面。
由于智慧城市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其建设体系和制度也并不完善,因此,从生态共同体视角审视智慧城市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技术异化的风险。
2。
1环境风险的反思
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强求自然”。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技术的异化会导致环境危机,这将使生态问题进一步加重。
城市的繁荣是依靠消耗能源材料发展的,智慧城市的发展也会受城市化的负面影响,这将危及智慧城市的未来发展前景。
据联合国2014年发布的《世界城镇化展望》预测,到2050年世界城市人口将再增加25亿。
目前世界54%的人口居住在城市,2050年该比例将上升到66%,而且,大部分增加的城市人口将集聚在亚非地区[3]。
除此之外,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增至97亿人,至2100年将达到112亿人[4]。
不断增长的人口及城市化进程将会耗费更多的能源及材料,这意味着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在居住、能源、交通等方面对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压力也与之俱来。
城市建筑技术的异化在空间的延伸吞噬着人类生存之根。
在时间上,混凝土、钢筋水泥作为技术物如破了自然转变的时间限制,难以回融于自然界的本真过程[5]。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由于更多的材料及能源被消耗,城市垃圾也随之增加。
这些因素将对智慧城市的建设造成阻碍。
随着电子产品的极速更迭,技术异化的表现也层出不穷。
电子垃圾作为智慧城市的“残留”也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以手机为例,手机智能化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于手机外观与性能的更高追求使得手机产品迅速更新换代,淘汰的二手手机一部分回收再利用,另一部分就直接废弃,其中含有大量毒害残留,如果随意处置,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另外,经济全球化使各国联系为一个整体的同时也使环境问题显露出世界性的趋势。
在一些经济发达的欧美国
家,每年产生的大量电子垃圾在本土消化不掉,就会想方设法踢出,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也就成为了“垃圾桶”。
目前,我国电子垃圾进口增长速度提高很快,每年从发达国家进口约200多万吨电子垃圾。
广东汕头贵屿镇因拆解废旧电子产品及其环境污染问题而“闻名于世”,被称为全世界最大的电子垃圾城[6]。
这个巨型垃圾场的面积也在日益扩大,并不断向内陆蔓延。
2。
2伦理风险的反思
智慧城市建设的多种运作环节存在着波动风险。
智慧城市的智慧发展靠物联网、云存储等信息技术得以实现。
由互联网、云技术、大数据的支撑的智慧城市,将世界各地连接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互相联系的关系网。
城市技术体系是复杂的巨系统,各个环节都在这个关系网中共存,如果某些环节出现偏差,将会影响整个城市体系的健康运作。
智慧城市下的信息技术风险会导致个人及政府相关部门信息的泄露。
智慧城市使信息技术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是智慧城市朝向信息化发展的技术表现。
信息技术离不开网络的传播,然而,网络信息病毒种类繁多,并且具有传染性、寄生性等破坏特征,一旦信息技术发生异化,将造成社会的恐慌。
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可能会受主体性认识的局限性束缚与道德意识欠缺的干扰,使城市发展也会受到干扰。
由于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活动,其设计、操作过程需要高端人才的参与。
在技术设计及创造时,技术主体无法对未来的风险进行完全的预知和把握,此外,技术人员的道德伦理缺失也可能会阻碍智慧城市的建设。
由于智慧城市的建设融合了高技术等一系列复杂手段,技术主体的目的性干扰将会牵连着整个技术发展动向,一旦目的发生背离,将造成整个技术体系的混乱,影响智
慧城市的良性发展。
2。
3主体风险的反思
技术异化会造成心灵危机的隐患。
智慧化生活与服务带给人生活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一定程度上人的幸福感缺失。
现代社会下,广告成为人们获得商品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商家通过广告宣传营销产品,造成人们盲目消费。
然而,物质的丰腴与心灵的满足并不总是成正比的,这会导致在物质堆积过后内心深处的空虚感仍然存在。
3生态共同体理念下的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智慧城市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如何将城市建设得现代化又不失人文关怀将是构建智慧城市的重要议题。
在广泛的生态共同体时代背景下,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重新审视将更有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将生态文明创造性地融入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智慧城市发展的创造力。
3。
1遵循生态法则
智慧城市的建设首先要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注重生态的整体性。
在生态学中,各种生命层次以及各类生态系统的整体特性、系统功能都是生物与环境长期共生、协同进化的产物[7]。
作为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其运作也要遵循生态发展规律。
例如,从技术的规划设计到实施要优先考虑环境因素,因此,要遵循自然法则,合理地开发并实用技术,重新给予大自然“安全感”。
3。
2遵循伦理道德原则
重视伦理道德的构建将会减轻技术异化的负面影响。
智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参与,树立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是社会有序发展的坚定力量。
在现代社会,个人主义不断膨胀,有些技术人员为了单纯的经济利益的追逐而将道德约束置于脑后。
因此,净化技术目的,矫正扭曲的技术价值观,使技术发展目标与生态价值目标相呼应的主题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设计者和实施者要懂得“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技术主体不但要对现阶段负责,也要对未来负责,从而保证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3生态生存的必然指向
虽然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技术异化问题虽然无法完全消除,但是可以在生态生存的指引下得到弱化。
人作为生命个体的存在,有义务去理性思考其在自然界中所处的位置。
生态生存是环境伦理学的行动转向,崇尚以一种和谐、共生的理念去感染世间万物,以一种包容平和的心态去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对待自然方面,从控制自然转变为解放自然,缓和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指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态生存要求我们要怀着感恩之心,感恩自然,善待自然,适度消费。
拥有健康的心灵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才能使生活更加“智慧”,才能构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智慧社会。
4结束语
智慧城市的兴起是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的文明阶段的显著标志。
智慧城市的建设理念使技术异化的负面影响得到及时的规
避与弱化。
将生态文明注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各个方面,展现智慧城市的活力。
将自然的智慧,社会的智慧以及人类思维的智慧融合在一起,主动承担起生态共同体的责任与义务,打造环境友好型城市,最终实现人“诗意地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