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学内容:数据收集整理教材分析: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时安排:4课时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2.练习.............................................2课时课题:数据收集整理练习第3课时总序第教案课型:练习课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1)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会统计在预测和决策中的作用,初步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难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提问:①记录数据有哪几种方法?②对数据进行整理有哪几种方式?二、练习1.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1) 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天气名称晴天雨天阴天天数(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 )的天数最多,( )的天数最少。

(3) 这个月中阴天有( )天。

(4) 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 )天。

(5) 这个月中阴天比雨天多( )天。

(6)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2.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并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1)每个表示( )辆车。

(2)小轿车比客车多( )辆。

(3)( )最少,( )最多。

(4)货车和面包车相差( )辆。

(5)客车和货车的总辆数和( )同样多。

(6)这四种车一共有( )辆。

教学反思5.0以上 4.9~4.7 4.6~4.3 4.2以下一年级(1)班29 11 5 2四年级(2)班27 12 6 3六年级(1)班18 20 5 5(1)一年级5.0以上有( )人。

(2)六年级5.0以上有( )人。

(3)四年级4.2以下有( )人。

(4)六年级( )的人数最多。

(5)5.0的视力是正常的,低于5.0的一年级的有( )人;六年级的有( )人。

(6)从统计表中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3.下面是二年级四个班男、女生人数的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1)男生同样多的班是(),女生同样多的班是()。

(2)()班和()班的学生人数同样多。

(3)二(3)班比二(2)班少()人。

教学反思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课本P13~36页。

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

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

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单元教学要求: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2课时左右除法…………………………………………………3课时左右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课题: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第9课时总序第教案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所学的除法知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两种分法,感受出发在生活中的作用。

3.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在观察操作过程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在观察操作过程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我来分一分。

(1)把12块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块?学生动手操作(用小圆片代替糖)师:怎样列式?(12÷3=4)师: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这是把12平均分成了3份,求一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计算。

)(2)把12块糖,每份分4块,可以分几份?学生动手操作。

(用小圆片代替糖)师:怎样列算式?(12÷4=3)师: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2.看图说话列式。

算式:□○□=□引导学生表述图意:8个,每2个一份,可分成几份?引导学生表述图意:8个,每2个一份,可分成几份?算式:□○□=□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教学例3左图(1)读题,找出数学信息(师: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所求问题是什么?(生:每个纸盒放几只?)板书:每个纸盒放几只?师:你怎样来解决?请你来画一画图。

(2)画图理解题意。

学生画图理解题意(教师对画图有困难学生进行指导)小组交流所画的图,理解题意。

请学生代表汇报:(3)在课件中出示示意图,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请学生结合图再说一说。

(4)列式解题。

2.教学例3右图(1)读题,找出数学信息,(师:你知道了什么?)2)画图理解题意。

(3)课件出示示意图,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请学生结合图再说一说。

(4)列式解题。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练习五1、2题。

教学反思第三单元单元计划图形的运动(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轴对称、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课时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情感态度: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课时安排:4课时1.轴对称图形的认识.....................1课时2.平移和旋转1课时.....................1课时3.实践活动:剪一剪.....................1课时4.练习....................................1课时4、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后再对折,沿着折痕所在的直线画出台灯的一半,把它沿边缘线剪下来,能剪出( )个完整的台灯。

A、1B、2C、4四、判断:下面的图形是对称的吗?如果是请画出对称轴。

五、把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涂上颜色。

六、 1. 把图中的长方形向上平移2格; 2. 把图中的三角形向右平移3格。

教学反思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主要内容有: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用除法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综合应用乘、除法计算的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要求:1、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单元教学重点: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单元课时安排:5课时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2课时2.解决问题................................................2课时3.整理和复习.............................................1课时课题:9的乘法口诀求商第2课时总序第教案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