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单元测试

2017年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单元测试

阶段验收评估(九)区域可持续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面积达27万平方千米,其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有11万平方千米。

据此回答1~4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①黄土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②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③黄土土质疏松④森林破坏严重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表现为()
①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②生态环境恶化③直接或间接地诱发自然灾害④塑造华北平原⑤淤积河床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3.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
A.植被破坏B.人口过度增长
C.贫困D.环境恶化
4.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A.经济可持续发展B.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生态可持续发展D.减少污水排放量
(2015·淮安模拟)读“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示地区煤炭资源的开采可能直接()
A.加剧水土流失B.造成土壤盐碱化
C.破坏地表植被D.引起草场退化
6.为实现图示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有()
A.提高煤炭产量
B.将涉煤企业外迁
C.加大煤炭的外运能力
D.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2014·苏北模拟)读“60年来北京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图”,回答7~8题。

7.60年来北京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
B.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上升
C.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
D.目前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
8.近年来,部分跨国公司在北京投资相对集中于中关村科技园区,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土地价格B.科技水平
C.市场D.劳动力数量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

读图,回答9~10题。

9.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有()
A.满足用电需求的增长
B.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C.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D.加剧该区洪涝灾害
10.下列符合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是()
A.微电子工业
B.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C.木材加工和制药工业
D.甜菜、花卉等城郊农业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同理,某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赖于该产业内部不同行业的优化与升级。

这种产业或行业的优化与升级有一定的规律,“雁行模式”是揭示这种规律的一种模型。

它是指作为“雁头”的领先地区,在发展新型行业的同时,将本地区的传统行业逐步转移到“两翼”相对落后地区,实现“雁头”和“两翼”各自行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我国东部某地区是国内综合实力较强,制造业较发达的区域。

十多年来,甲市作为“雁头”,带动了作为“两翼”的乙市制造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读表回答11~12题。

我国东部某地区主导行业(比重高于6%)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变化
指电气机械制造业,化学指化学工业,纺织指纺织工业。

11.如果某一主导行业比重在一个城市下降,而在另一个城市相同行业比重上升,反映了该行业发生了转移。

读图判断,没有在甲、乙之间发生转移的工业部门有() A.交通B.钢铁
C.纺织D.化学
12.行业的转移对两个城市经济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促进甲市产业结构的升级
B.使乙市产业发生衰退
C.使甲、乙两市产业结构差异增大
D.使甲、乙两市产业结构趋于相似
三、综合题(共44分)
13.(2015·无锡模拟)读材料及图,回答有关问题。

(22分)
材料:据新疆农业部门统计,2011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为2 362万亩,同比增长11.46%,产量达到270万吨,同比增长8.87%。

(1)依据当地自然条件,a、b、c、d四地最适宜建立棉花生产基地的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2)新疆的优势农产品是棉花,其棉花产量高、质量好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4分)()
A.降水量丰富,有利于棉花生长
B.种植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
C.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
D.土壤疏松,有利于养分吸收
(3)国家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将以棉花为原料的加工工业大量迁移到新疆棉花主产区,这主要是为了(4分)()
A.接近原料产地B.接近消费市场
C.依靠先进的技术D.依靠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请你谈谈新疆农业的发展方向。

(8分)
14.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但也产生了各种问题。

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22分)
(1)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2)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面临困境,许多外资企业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

试从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的角度分析原因。

(8分)
(3)据图分析,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在工业结构和城市职能方面,存在哪些阻碍区域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为此应采取什么措施?(8分)
答案
阶段验收评估(九)
1.A 2.B 3.B 4.C第1题,森林破坏严重属于人为原因。

第2题,塑造华北平原不是危害。

第3题,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导致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

第4题,生态可持续发展是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5.C 6.D第5题,图示地区大兴安岭主要有森林资源,呼伦贝尔草原主要有草场资源,煤炭资源的开采可能直接导致这些植被遭受破坏。

第6题,题目要求的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可采取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实现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7.D8.B第7题,60年来北京市第一产业比重时而下降,时而略有上升,第二产业比重先上升后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先下降后上升。

第8题,影响跨国公司投资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主要因素是科技水平。

9.AC10.BC第9题,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可满足用电需求的增长,同时,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第10题,据图可知,图示地区锰矿和锡矿丰富,上游地区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所以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是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木材加工和制药工业。

11.CD12.AD第11题,据题意可知,发生转移的工业部门可能是某一主导行业比重在一个城市下降,而在另一个城市相同行业比重上升。

据表分析,甲市交通产值比重由1998年的15%~18%下降到2006年的9%~12%,而乙市的交通产值比重由1998年的小于6%上升到2006年的12%~15%,甲市钢铁产值比重由1998年的9%~12%下降到2006年的6%~9%,乙市的钢铁产值比重由1998年小于6%上升到9%~12%。

第12题,行业的转移可以促进甲
市产业结构升级,使甲、乙两市产业结构趋于相似。

13.解析:第(1)题,c地靠近水源且光热光足,更适合建立棉花生产基地。

第(2)题,题目要求的是“自然原因”,产量高、质量好与光合作用有关,即光照条件。

第(3)题,以棉花为原料的加工工业,大量迁移到新疆棉花主产区,主要是为了接近原料产地。

第(4)题,可从耕作方式、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优势以及生态环境方面着手思考。

答案:(1)c临近水源,光热充足(2)C(3)A
(4)因地制宜,依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发展相关的农业类型;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治水土流失。

14.解析:第(1)题,该地区环境污染严重,主要是酸雨、水污染等,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工业造成的“三废”污染和农业造成的化肥、农药污染)和生活。

第(2)题,可从影响两地工业布局的政策、交通、市场、科技、经济腹地等因素的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全面分析。

第(3)题,从图中各城市的工业构成可以看出多数城市以电子、食品和轻纺等轻工业为主,结构趋同,因此要加强各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加快发展服务业。

答案:(1)①大气污染或酸雨;②水污染;③地表径流污染①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或人类工业生产活动);②生活污水污染(或人类生活活动);③农业活动污染(或农药、化肥过量使用)
(2)珠江三角洲地区区位条件的变化:政策优势明显下降;市场萎缩;环境污染严重;南岭的阻隔,使其腹地范围小。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位优势:浦东新区的开发,吸引了大量投资;有产业基础、科技与人才优势;经济腹地广阔;水陆交通发达。

(3)问题:结构趋同,功能不清,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

措施:各城市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发展信息、交通、金融等服务业,构建以香港、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