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章 审计理论与审计理论结构(更新)

第2章 审计理论与审计理论结构(更新)


❖ (蔡春的观点)所谓审计理论即是一套用以 解释、指导(或预测)审计行为活动(即审 计实践)的系统化合理性化的命题。其含义 有:
❖ (1)内容是人们对审计行为活动(即审计实 践)这一客观事物的“系统化了的理性认 识”;
❖ (2)形式是以命题表现的对审计实践的理性 认识(命题是对判断的表述);
❖ (3)基本功能有两个方面:解释功能;指导 (或预测)功能;

❖ ⑶ 审计信息使用者所获得的审计信息是由审 计理论工作者或审计准则制定者(政府或专业 团体) 提供给他们的,如果审计信息提供者不 能正确认识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的发展方向, 审计信息使用者就不可能得到他们所需要的 审计信息,从而会大大降低审计信息的使用 效能。
三、审计理论的作用
❖ 通过对审计理论涵义的分析,可以看出审计理论的作用主要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解释现存的审计实务;二是预测和指 导未来的审计实务。即建立审计理论的主要意图是对现行的 审计实务进行批判和论证,而审计理论形成的主要动力来自 于须对审计师所做的和要做的事情提供证据的要求。
❖ 由此可见,理论的建立过程和实践工作之间存在着非常 紧密的联系,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现实是理论建立的基础。理 论的可靠程度主要决定于它能否真实地再现不断发展变化的 复杂现实,决定于它能否准确地指导和预测现实的未来。
❖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审计理论是人们基于对审计实 务活动的认识,通过思维运动而形成的关于审计系统化的、 合乎逻辑的、合乎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是由审计 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原理以及由此推演出来的派生 概念、原则、原理等内容所构成的审计知识体系。它不是以 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是对审计实务进行认真地概括和总结 的产物。审计理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描述性的,如种种审 计概念,另一种是规范性的,如审计标准和审计手续程序等。
❖ (刘明辉的观点)审计理论是人们基于对审计实务 活动的认识,通过思维运动而形成的关于审计系统 化的、合乎逻辑的、合乎客观实务发展规律的理性 认识,是由审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原理, 以及由此推演出来的派生概念、原则、原理等内容 所构成的审计知识体系。
❖ 二、审计理论的涵义 ❖ 对于理论的涵义,人们的认识不尽相同。但
❖ 具体包括:
❖ ⑴ 解释审计的职责和范围。在不断发展变化 的社会经济环境下,首先要依据审计理论确 定审计的职责和范围,如审计的基本目标是 什么,审计报告的使用者有哪些,审计师应 就哪些方面发表意见,如何收集审计证据、 发表审计意见等。
❖ ⑵ 指导审计准则和审计程序的制定。负责 制定审计准则和审计程序的政府机构、专业 团体及事务所的管理人员必须正确理解审计 理论,以审计理论作为制定准则和程序的依 据。
❖ ⑶ 指导并推动审计实务。审计理论是评价审计工作 质量优劣的重要准绳,可以指出审计实务工作中存 在的缺陷,从而推动审计实务的不断改进。
❖ 尤其是在尚未制定出审计准则的领域,更需要直接 依据审计理论来解决审计实务中遇到的问题。
❖ ⑷ 解释审计实务。审计理论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 解释审计实务。有利于审计实务工作者、投资者、 社会公众及学生更好地理解现有的审计实务。

❖ 具体考察理论的建立过程:首先需要确定研究对象,然后 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推理,最后得出结论。
❖ 当然,为了确保该过程实现其目标,需要做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些假设。 一方面,理论的建立过程是对现象(或数据)之间的内部联 系进行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过程;另一方面,该过程也是一 个对各种现象(或数据)进行“浓缩”、“提炼”的过程, 从而使得人们对复杂的现实世界能够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 (4)审计理论必须有一个框架结构或结构体 系。
❖ (李金华的观点)审计理论是研究审计产生、发展 及其工作规律的科学体系,其研究对象是不同审计 主体产生的动因,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环境 和文化观念对审计的影响。它不仅要说明审计的本 职,审计产生的基础,审计的职能、对象、任务, 还要探求审计工作的规律。
❖ 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审计理论
环境 影响
审计准则
抽象
概括
规范
建议
审计信息 使用者
审计实务
图2-1
影响 环境
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关系图
❖ 据此,我们还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 ⑴ 审计理论、审计准则和审计实务的建立和发展,均要受 到外部环境(尤其是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同时也必 须能够满足社会上各个阶层或各个社会集团对审计信息的需 求。
根据词义学家的解释,我们可以得出“理论”至 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 ⑴ 理论是从实践工作中概括出来的,没有实践工 作就不可能形成理论。 ❖ ⑵ 理论是对某一方面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 ⑶ 理论是结论性的认识,它能够用来指导实践 工作。 ❖ ⑷ 理论是抽象的、普遍性的,但其起点和终点又 是具体的。
❖ ——英国著名审计学家弗林特(David Flint)教授的看法却 是:“审计理论旨在提供一套有关审计活动的首尾一贯的命 题以解释审计的社会目的与目标,进而为将审计实务与程序 同审计目的与目标联系起来提供合理基础与依据。这套命题 还可以解释审计在各种社会机构以及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 中的活动空间。”
第二章 审计理论与 审计理论结构
2.1 审计理论的涵义与作用 2.2 审计理论研究的里程碑 2.3 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2.4 审计理论结构的构建 2.5 提问并答疑
第一节 审计理论的含义与作用
❖ 一、专家或学者的观点
❖ ——加拿大著名审计学家安德森(R.J. Anderson)教授的 观点是:“审计理论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合理的、首尾相应的 概念结构以决定实现既定审计目标必需的审计程序。审计理 论还提供一个评价与改善现行实务与程序的框架结构。”
❖ ⑵ 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是矛盾的统一体。一方面,审计理 论与审计实务相互依存。审计理论用来指导审计实务,同时, 审计实务也为审计理论提供生存的土壤。另一方面,审计理 论与审计实务又相互制约。审计理论必须以审计实务为基础, 并正确地反映审计实务。同时,审计实务工作又需要审计理 论来指导,为其提供各种方法、技术等工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