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审计理论与实务1总论

审计理论与实务1总论


•(1)早在奴隶制度下的古罗马和古埃及以及古希腊 时代,已有官厅审计机构。“听证”(Audit)就是 政府审计的雏形。
•(2)资本主义时期进一步发展。西方国家大多在议 会下设有专门的政府审计机构,由议会或国会授权, 对政府及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独立的 审计监督。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根据议会、行政、司法 三权分别由议会(国会)、内阁(总统)和法院掌管 ,其国家审计机构设置形成了三大流行模式:英美派 的立法模式;北欧派的行政模式;法德派的司法模式 。
•独立性: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自始至终不受外 来或内在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1.实质上独立
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实实在在地毫无利害 关系,保持独立的精神态度和意志。
审计理论 与实务
2.形式上独立 对第三者而言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第三者面前呈现
一种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的身份,即在他人看来审计机构和审 计人员是独立的。
审计理论 与实务
二、审计关系
(一)构成审计活动的三方面关系人 (二)审计关系
3审计委托人 (财产所有者)
观点一
2被审计人 (财产经管者)
1审计者
观点二
审计理论 与实务
(三)审计关系理论
•审计关系是指一项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行为必然涉及的审计人 、被审计人和审计委托人或授权人三方之间所形 成的经济责任关系。
•第一关系人,即承担审计工作的人,称审计人 (auditor)
审计理论 与实务
三、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依据
•1.产生基础:两权分离后维系受托经济责 任关系。 •2.发展动力:加强经济管理和控制。 •3.方法和手段: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
审计理论 与实务
第二节 审计的概念和属性
一、审计的概念
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它是由独立 的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对被审单位特定时期的会计 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的公允性、真实性以及经济活动的合 规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监督、评价和鉴证的活 动,其目的在于确定或解除被审单位的受托经济责任。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审计的本质、职能、对象和目标, 难点是审计的本质、具体审计目标与认定的关 系。
审计理论 与实务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审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大体上可分为: •1.西周初期初步形成阶段:我国政府审计的起源,基于西 周的宰夫。 •2.秦汉时期最终确立阶段: •①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审计模式; •②“上计”制度日趋完善; •③审计地位提高,职权扩大。
审计理论 与实务
•④国民党政府于1928年颁布过《审计法》和实施细则;
•⑤1929年颁布了审计组织法,审计人员有审计、协审、稽察 等职称。
•6.新中国振兴阶段:
•1980年恢复和重建了注册会计师制度,财政部颁发了《关于 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
• 1981年1月1日,“上海会计师事务所”宣告成立,成为新中 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
审计理论 与实务
(四)民间审计具体目标
• 审计具体目标是审计总体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主要 包括以下三类。
• (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与目标: • 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止;分类
• (2)与期末帐户余额相关的认定与目标: • 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性;计价和分摊
• (3)与列报相关的认定与目标: • 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完整性;准确性和计价;分类和
理解要点: 1.审计有两个基本特征:独立性和权威性。独立性是审 计监督的本质特征; 2.审核检查反映经济活动的信息是审计工作的核心; 3.审计对象必须明确; 4.审计过程是搜集和整理证据; 5.审计工作必须有对照的标准和依据; 6.审计结果应向各有关利害关系人报告; 7.审计的基本关系是一种经济关系,且至少应有三方面 关系人构成。
民间审计发展历程重要事件
(1)1581年一批专业人员在威尼斯创立了威尼斯会计师 协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会计职业团体;
(2)1721年英国的“南海公司”宣告破产,会计师查尔 斯·斯耐尔(Charles Snell)受聘对“南海公司”进行审计 ,以“会计师”名义提出了“查账报告书”,从而宣告了 独立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的诞生,查尔斯·斯耐尔被称为 世界上第一位受聘对股份公司进行审计的会计师; (3)1844年英国第一部《公司法》颁布,标志着西方现 代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开端; (4)1853年,苏格兰爱丁堡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注册会 计师的专业团体——“爱丁堡会计师协会”。
•1986年7月国务院颁布新中国第一部注册会计师法规——《中 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条例》; •1988年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 •1991年恢复全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 •1994年1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审计理论 与实务
二、西方审计的起源与演进
•1.政府审计(早于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的产生)
可理解性
审计理论 与实务
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及具体审计目标
认定
各类认定的含义
各类认定对应的具体审计目标
发生 完整性 准确性 截止 分类
发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 交易是真实的 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 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 记录
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 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
•4.元明清停滞不前阶段:取消比部
审计理论 与实务
•5.中华民国不断演进:
•①1912年在国务院下设审计处;
•②1914年北洋政府改为审计院,同年颁布了《审计法》;
•③1918年6月谢霖上书北洋政府,要求推行注册会计师制度 ,9月农商部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注册会计师法《会计师暂行章 程》并于同年批准谢霖为中国第一位注册会计师,谢霖在北京 创办了“正则会计师事务所”,这标志着我国民间审计的起源 ;此后,潘序伦创办了“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后改称“立 信会计师事务所”)、奚玉书创办了“公信会计师事务所”、 徐永柞创办了“徐永柞会计师事务所”,在旧中国被誉为四大 会计师事务所;
•(三)审计总目标的具体内容 •1、一般目标 真实性——是否发生、是否真实存在、记录与事实是否相符。 合法性——是否遵循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 效益性——投入的经济性;资金运用效率及利用程度;资金运用 效果。 •2、民间审计的总目标
•中国CPA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 》第四条规定: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CPA通过执行审计工作, 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 (1)合法性: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 的规定编制; (2)公允性: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 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权威观点链接:
1.中国审计学会于1989年对社会主义审计的定义为:审计 是由专职的审计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 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 审查,评价经济责任,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
审计理论 与实务
•2.美国会计学会(AAA)在1972年给审计一个广义的定义: “审计是一个客观地获取并评价与各种经济活动及事项的 申明有关的系统过程,以便查明这些申明与既定标准之间 的符合程度,并将其结果传达给各有关利害关系人。”
间的一致程度与客观地收集和评价有关证据,并将其结果传 达给有利害关系使用者的有组织过程。(美国会计学会 <AAA>,1972)
审计理论 与实务
3.经济监督论:审计的本质是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计审单位的财政、财务 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 ,评价经济责任,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 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中国审计学 会,1989)
审计理论 与实务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审计的概念和属性 审计的对象和目标 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审计理论 与实务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审计关系、审计的本 质和职能,审计的对象和目标;熟悉审计产生 的客观基础,审计的作用;了解我国与西方审 计的产生与发展。
4.免疫系统论:现代国家审计最根本的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 其本质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
“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帐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 、效益的行为。”(中国审计学会,1995)
审计理论 与实务
第三节 审计的对象和目标
一、审计的对象——审什么
•1.CP:审计对象是指审计监督的客体,即审计监督的 内容和范围的概括。
审计理论 与实务
•2.内部审计。随着国家审计的发展而发展。雏形 :西欧中世纪出现的庄园审计、寺院审计、城市 审计等;现代形式:管理审计、经营审计、业务 审计等。
•3.民间审计。源于16世纪意大利的合伙企业制 度(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形成于英国股份制 企业制度;发展和完善于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
审计理论 与实务
•3.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审计准则公告第一 号》中给了一个较狭义的定义:“独立人员对财务报表加 以检查,搜集必要证据。其目的是对这些报表是否按照公 认的会计原则公允地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变化情况表示意见。”
审计理论 与实务
•4.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提出的 审计概念是: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 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 、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 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
审计理论 与实务
•3.隋唐至宋日臻健全阶段:
•(1)设置比部,行使审计职权。唐代比部审计之权通达 国家财经各领域,而且一直下伸到州、县。唐代的比部审 查范围极广、项目众多,而且一直下伸到军政内外,而且 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较高的权威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