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藏工程基础

油藏工程基础

2、计算最终采收率
Er
1 S wi Sor 1 S wi
第二部分、油层物理
第四章、相对渗透率曲线
二、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应用
3、分流函数曲线和前缘饱和度计算
k rw
w
f w
k rw
k ro
w
o
fw
Sw
切点对应的含水饱和度 为前缘含水饱和度
Sw
第二部分、油层物理
第四章、相对渗透率曲线
第二部分、油层物理
第一章、储层岩石骨架性质描述
一、粒度
(1)薄片图象测定仪
1、测定方法
(2)筛析法
筛孔级差通常按 2 几何级数(测定>37μm孔径颗粒相当与400目)
(3)沉降法
确定黏土粒级 d
18 (测定53-72 μm孔径颗粒大于400目)
g
s l
1
注:粒度测定不是一个定值,而是指构成某一平均粒 径d的范围。
第二部分、油层物理
第一章、储层岩石骨架性质描述
一、粒度
2、描述参数及方法
(1)不均匀系数a
a=d60/d10
指累积重量占60%时的d60与累计重量占10%时的d10之比。
说明不均系数越趋近于1,粒度组成越均匀,一般储层岩石不均匀系数在1-20
间。
(2)分选系数s
s
d 75 d 25
s=1较好
第二部分、油层物理
油藏工程基础
第一部分、基础概念 第二部分、油层物理 第三部分、试井知识 第四部分、油藏工程基础 第五部分、油气产能核定方法 第六部分、可采储量计算方法
第一部分、基础概念
第一部分、基础概念 第二部分、油层物理 第三部分、试井知识 第四部分、油藏工程基础 第五部分、油气产能核定方法 第六部分、可采储量计算方法
二、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应用
4、无因次采油(液)指数计算
fw
I ( w)
I(o)
2koi h
定义:Io为无水采油指数。
无因次采油指数
I(o)

I (o)i Io

oln
re r
2k h
oln
re r
kori
2k h( kori krwi )
o
w
I(w)
2k h
ln
re r
oln
re r
( kori krwi )

o
w
1
o
(kori
krwi
w
o )
第二部分、油层物理
第五章、毛管压力曲线
应用:1、计算储层岩石孔隙结构参数
2、计算驱油效率(退汞效率即是驱油效率)
3、测定润湿性
c os wo

pTwo og pTog wo
当 wo 0o 时为油湿; 当 wo 90 o 时为水湿。
出平均的毛管压力参数和曲线。
J(Sw )


Pc
cos
(
k
)
1 2

很难测准接触角θ,可以简化为:
J(Sw )

Pc

(
k
)
1 2

第一部分、基础概念 第二部分、油层物理 第三部分、试井知识 第四部分、油藏工程基础 第五部分、油气产能核定方法 第六部分、可采储量计算方法
第三部分、试井知识
第一章、预备知识
第一章、储层岩石骨架性质描述
二、孔隙度 1、测定方法
直接实验测定和测井法表定。
2、评价
孔隙度范围 ≥30% 25-30% 15-25% 10-15% 5-10% <5%
分级 特高孔
高孔 中孔 低孔
特低孔
超低孔
致密层
第二部分、油层物理
第一章、储层岩石骨架性质描述
三、岩石压缩系数
Cf
p V p
压 力
液相
两相共存
C 临界点
气相
温度
第二部分、油层物理
第二章、油藏烃类的相态
二、典型油气的相态特征
1
4
3
p

C
力 100% b 2
d2
A 75%
T
50%
d1
25%
B 温度
说明:1点表示未饱和油藏,当压力下降到b点开始有气泡产生; 2点表示有气顶的油藏,称为饱和油藏; 3气藏APCTB外围; 4凝析气藏处于从C到T的上方。
注释:p:指临界凝析压力 C:临界点 T:两相共存的最高温度,临界凝析温度 d2:第二凝析点 d1:泡点
第二部分、油层物理
第三章、流体性质
一、油气比
在油藏原始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溶解气与原油的体积比称为原始油气比。
二、体积系数
Hale Waihona Puke Bo Vf Vs三、收缩系数
直接实验测定和测井法表定
与体积系数互为倒数。
第二部分、油层物理
第五章、毛管压力曲线 4、判定孔径分布均匀程度,BC段越平越长,孔径 分布越均匀,反之越不均匀
A
B C D
5、确定油藏油层高度 Pc ( w o ) gh
h 10 Pc (单位:米)
w o
第二部分、油层物理
第五章、毛管压力曲线
6、J(Sw)函数
对多个样品的毛管压力曲线进行统计回归,得
四、流体饱和度
So Sw Sg 1 Soi 1 Swi
So-含油饱和度,Sw-含水饱和度, Sg-含气饱和度, Soi—原始含油饱和度,Swi—束缚水饱和度。
第二部分、油层物理
第一章、储层岩石骨架性质描述
五、岩石渗透率 1、定义式: q k A p 10
L
2、评价:
渗透率范围(μm 2 ) ≥2
0.5-2 0.05-0.5 0.01-0.05 0.001-0.01 0.0001-0.001 <0.0001
分级 特高渗
高渗 中渗 低渗
特低渗
超低渗
非渗
第二部分、油层物理
第二章、油藏烃类的相态
一、单组分相态
泡点:当T一定时,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的压力。 露点:当T一定时,开始从气相中凝结出第一批液滴的压力。
一、现代试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用高精度测试仪测取准确的资料; 2、用现代试井解释方法解释试井资料,得到 更可靠的解释结果; 3、测试过程控制,资料解释和试井报告编制 的计算机化。
第二部分、油层物理
第四章、相对渗透率曲线
一、相对渗透率曲线





kro
krw





C
B A
说明:1、束缚水饱和度B-A; 2、剩余油饱和度1-D; 3、两相流区D-B; 4、C点:两相交叉点。
D Sw
第二部分、油层物理
第四章、相对渗透率曲线
二、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应用 1、直观判定润湿性
C点小于50%为亲油,C点大于50%为亲水。
指单位岩石体积在压力变化一个单位时孔隙体积的变化率
一般计算方法 对于一般油藏 对于异常高压油藏
Ct Co So Cw Sw C f
Cf

2.587 10 4
0.4358
C f 8.7046103 h 2.4747 104
第二部分、油层物理
第一章、储层岩石骨架性质描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