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导学案
上课班级一(5班)课题有几瓶牛奶(练习课)主备教师钟伟容副备教师上课时间2014 年12 月18 日星期五
教学目标知识与
能力
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
方法
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CAI课件,小棒。
教法运用合作探究法、创设情境
学法指导分小组合作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检查预习)创设情况,提出问题
鱼缸有金鱼8条,又买来9条,一共有金鱼几条
呢?你知道牛奶有几瓶,金鱼有几条呢?这些都是数学
问题,你想解决吗?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组织小组
活动)
学生自主思考,并与同桌交
流讨论
让学生通过
具体的情景
讨论
初
学
新
课
(初步探究)自主合作,解决问题
问题提出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加以解
决。
(1)数数法
(2)9+5=14 (牛奶瓶表示)
(3)9+5=14 (分大数凑小
数)
(牛奶瓶表示)(4)9+5=14
看见9就-1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
学
生按照书上的提示活动讨
论(可能出现不同的说法)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
法。
)可结合学生的回答,
可以指出凑成10来算的方
法叫做“凑十法”。
学生动手操作。
出示具体的
情景图,让学
生明确知道
怎么列式,了
解本节课的
知识点。
更直观的认
识看图列式
的方法。
引
导
释
疑
(合作学习)8+9 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9+5”
的计算,是组织交流后共同解决,“7+9”的教学层面就
在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一些尝试后接受了交流的结果,一
些机灵小朋友在交流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能有新的想法,
在汇报后就进步,进一步尝试,也就是巩固阶段。
3、试
一试。
9+3 7+9
可指名8至10位同学板演,不是机械段,而且学生对方法
最终选择的体现和最佳方法的呈现,对凑+法要进一步落
实。
学生在开展观察的活动时,
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在过
程中,说一说理由
请学生汇报,在书上圈一
圈,说一说。
学生在说理
由的过程中
自然地体会
到看图列式
根据一定的
标准。
初步掌握用
“凑十法”计
算9加几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拓
展
学
习
(深入探究)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5题。
(1)第2题目的: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进位加法。
(实施方法:仔细看图后,所以说图意,独立完成。
)
(2)第3题:通过登山游戏,体会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
和一样。
(实施方法:小组竞赛后核对答案,交流发现规律。
)
(3)第4题目的:结合毛毛虫图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
(学生读懂题意,再结合示意图,填出结果。
)
(4)第5题:联系学生生活情境,获取数学信息,再运用
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读图,获取数学信息,再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并把
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
几
同桌之间谈谈如何更快算
出答案。
学生说说自己对这种题目
有哪些认识。
学生能比较
直观地掌握
用“凑十法”
计算9加几
当
堂
检
测
(学习诊断)9+1+5 9+1+3 9+1+8
9+1+9 9+1+6 9+1+4
9+1+7 9+1+1
9+1+2 9+1+0
学生先自己完成书本习题,
在分小组讨论各自完成的
情况。
学生在讨论
中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
课
堂
小
结
(梳理归纳)巩固凑十法
数学游戏:
游戏可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学
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课外作业:
继续上课的数学游戏。
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巩固新知识作业布置(检查反馈)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1、完成新概念配套练习。
2、完成书本练一练的习题。
有几瓶牛奶(9加几)
9 + 5 +2= 9 + 3 +5= 6 + 9+9 =
教学反思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看看有几瓶牛奶,这种实际的情景,既有感性认识的一面,又有理性认识的一面,极好的锻炼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以创设情境以及游戏环节的形式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