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学智慧-考试试题

国学智慧-考试试题

国学智慧——与官员谈国学一、单项选择国学,是指以( A )为主题的中华传统文化与艺术。

A 儒学B 佛学C 古文党政领导干部学习国学、研究国学,对提升个人修养,深刻认识(指导B),做好领导工作和人生都有着巨大的帮助。

A 党史B 历史C 国家)时期出现的一些大思想家以及他们创立的学派。

诸子百家是指(A 春秋B 战国C 春秋战国答案: C4、“尚贤”、“尚同”是哪一本书的基本政治纲领。

A《道德经》B 《墨子》C 《史记》答案: B5、《楚辞》的代表作家()是中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伟大诗人之一。

A 屈原B 韩非子C 荀子答案: A)。

6、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医学著作是(A 《素问》B 《灵枢》C 《皇帝内经》答案: C)。

7、儒家思想的核心是(A 仁B 义C忠答案: A8、“有教无类”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哪位的名言?A 孟子B 荀子C 孔子 答案: C 9、“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出自于( )。

A 《中庸》 B 《孝经》 C 《道德经》 答案 :A10、孟子曰: “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此话意在说明广博地学习,详尽地解说,目 的在于融会贯通后返归到( A )上去。

A. 简约 B.复杂C.炫耀 D .文化 11、( D )在中国教育史上开创了与教育 “内发说 ”截然相反的教育 “外铄论 A.孔子B.孟子C.墨子D.荀子12、子贡问政。

子曰: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A )的治国思想。

A. 取信于民• B.为政以德C.讲究礼节D 、•因材施教13、孟子以( B ) 为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A. 人性恶B.人性善C.人性无善恶D.人性有善恶14、2000 多年前, 孔子就提出了与 “教育机会均等 ”相类似的朴素主张, 他的 “有教无类 ”的观 点体现了( A )15、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C )。

16、孟子认为( A )是社会伦常秩序得以建立的基础和基石。

A.教育B.政治C.经济D.军事 17、孔子在( B )上主张 “仁者爱国 ”, “克己复礼 A.教育B.政治C.经济D.军事18、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反映了教学的 ( D )。

A.因材施教原则B.巩固性原则 C •启发性原则D.教学相长原则A. 教育起点机会均等 C.教育条件机会均等B. 教育过程机会均等D.教育结果机会均等A. 孔子B. 孟子C.荀子 D.墨子19、君王制作乐主要是用来做什么的?( C )A.打发时间B.制造气氛C.改变民风,感化民俗20. 《诗》曰: “夙夜匪解。

”是什么意思?( B ) A.从早到晚都在解题。

B.从早到晚都不懈怠。

C.早出晚归D.早上和晚上都没有时间。

21. “乐”的声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来的?( B ) A.天灾人祸 B.社会和谐 C.国家衰亡 D.其他22. 圣明的君王在乱世中继承王位后会做什么?(C )A .严禁学术B .焚书坑儒C.扫除乱世迹象,恢复教化D.什么也不做23. 古代的君王将什么作为管理人民的重大事务?( A )A.教化B.物质诱惑C.行暴政D.其他24. “然则常玉不瑑,不成文章。

”出自以下哪篇?( D )25、 “强勉行道 ”的“行道”指什么?( C ) A. 行动B. 替天行道C.践行圣人的学说或道理D.人行横道26.汉代时称呼学校为什么?( D )A.校B.庠C.序D.庠序27. 秦朝继承周朝之后, “重禁文学 ”,这里的 “文学 ”指:( A )A.儒家学说B.现代文学C.当代文学D.其他28.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A. 用仁来熏陶人民,用义来砥砺人民,用礼来规范人民就能使人民习俗美善。

B. 如果教化已经鲜明,习俗已经成就,子孙遵循下去,过个五六百年仍然不会衰败。

C. 汉朝没有很好的治理好的原因就在于应当改革时却没有改革。

D. 乐是用于给君王行乐,而不是用来改变民风、感化民俗的。

29. “夫虞氏之不为政久矣 ”中的 “虞氏 ”指:( A ) A.虞舜B.虞姬C.虞美人D.其他30. 纵观周朝、秦朝,君王统治因为缺少什么而导致灭国?( C )A.货币 B 、实权C.王道D.法度31.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A.《三字经》B.《百家姓》C.《千字文》D. 《对贤良策》D.其他”出自:( C )A.《孝经》B.《诗经》32.天所赋予人的就叫做( C )A.道B.教C.性D.义33.孔子在( AA.教育B.政治)方面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主张。

C.经济D.军事34.在对人性的看法上,荀子主张( B )A.人性善B.人性恶C.人性无善恶D.人性有善恶35. “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 就是《学记》强调的(D.道而弗牵C )A.博学于文B.开而弗达C.强而弗抑36.孟子认为恻隐之心是( B )A.智之端B.仁之端C.义之端D.礼之端37. 荀子以( B )作比喻,说明人借助学习,可以有很大的进步。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D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8. 《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治国治民,最根本的是( A )。

A.教育B.政治C.经济D.军事39. 春秋时期是思想家百家争鸣的时期,( BA.墨子B.孔子C.韩非D.老子二、多项选择四书包括哪些?A 《大学》E《中庸》C《论语》D《孟子》E《孔子》答案: ABCD2、五经除了《诗》《书》,还包括哪些?A 《易》B 《礼》C 《春秋》D 《四库全书》答案: ABC)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3、道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哪些?A 庄子B 老子C 孟子D 孔子答案: AB法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哪些?A 申不害B 商鞅C 韩非子D 孟子答案: ABC 5、《诗经》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哪几种?A 风B 乐C 颂D 曲答案: AC 6、在表现手法上,《诗经》运用了哪些创作手法?A 赞B 赋C 比答案: BCD7、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则有三条?A 慎独自修B 忠恕宽容C 至诚尽性D 至真至诚答案: ABC8、我国封建社会朝廷组织的不同等级的科举考试有哪些? A 院试B 乡试C 会试D 点试答案: ABCD判断题1、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源泉和载体,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核心价值和基础。

对2、现存兵家著作有《皇帝阴符经》、《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吴子》、《尉缭子》、《将苑》、《百战奇略》、《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等。

对3、“五德”指五行的属性,即土德、木德、水德、火德、金德。

对4、《诗三百》是在《诗经》之后出现的一种新诗体。

错5、春秋末年至战国初年为诸子散文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其代表作为《孟子》。

错6、孟子认为有无先天善良本性是人和禽兽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正确7、强调师生相处应当自然和谐,要求学生不要对教师心存畏惧,并要求教师能带头“责善”的教育家是孔子。

()错误8、孔子认为学习靠多闻多见,去伪存真。

()正确9、朱熹认为,为学应当从博学开始,进而使博学与专精结合起来。

()正确10、荀子提出“性善论”,充分肯定和强调了教育的作用。

()错误论述了环境对人成长的作11、荀子否定道德先验论,肯定人之善是后天环境与教育的产物,用,强调人的主观努力,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

()正确12、《大学》着重阐述了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治乱的关系,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修养的目标。

()正确13、孔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

()错误14、《中庸》就是以“中立”的哲学理念为指导,以自然和社会的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

错误15 、榜眼是科举考试在殿试考试中取得进士第三名的名称。

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