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古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古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Ancient architecture design课程编号:193990880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选修课学分:1.5学时:24(其中:讲课学时:16 实验学时:8 上机学时:0 )适用专业:建筑学本科专业开课部门: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一、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古建筑设计》是一门继中国建筑史之后的选修课程。

古建筑设计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①真正的古建筑,包括文物建筑和古代遗留下来的有文化特征的历史建筑的保护、修复、复建、重建的设计。

②旅游文化性的风景园林建筑和出自商业及文化目的的仿古建筑设计。

在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今天,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日益重要,古建筑设计也逐渐成为建筑学专业的主要部分。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关系先修课程:中国建筑史、一般建筑或古建筑测绘后修课程:中国民居、中国民居认识实习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古建筑设计课程主要是在《中国建筑史》和《一般建筑或古建筑测绘》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古建筑的历史特征、结构形式、外观形象和空间构成等内容系统而综合的进行讲解。

学生可以通过该课程,控制古建筑从构思到设计的整个过程,把握古建筑的细节部分,如门窗的设计、墙体的设计、屋顶的梁架关系等内容。

由于该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必须熟悉一定的古建筑专业知识,所以学生必须在上该课程之前,要主动温习之前《中国建筑史》和《一般建筑和古建筑测绘》课上所学的相关知识点。

(一)理论学时部分第一单元绪论(2学时)[知识点]1.中国古建筑与西方古建筑的差别;2.建筑材料的特点,框架结构体系;3.建筑的技术特征;4.中国古建筑的价值;5.古建筑的数理设计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重点]1.建筑材料的特点:符合地域性及古人的人生观;框架结构体系:抬梁式、穿斗式;2.建筑的技术特征:标准化、模数化、坐标化、装配化;3.古建筑的数理设计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难点]1.建筑的技术特征:标准化、模数化、坐标化、装配化;2.古建筑的数理设计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基本要求]1、识记:抬梁式、穿斗式;2、领会:中国古建筑的价值3、简单应用:理解古建筑中的标准化、模数化、坐标化、装配化;4、综合应用: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融入到建筑当中;第二单元古建筑的功能类型和建筑风格(3学时)[知识点]1.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和风格;2.古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类型、风格的选择;3.古建筑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重点]1.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式样、形式及其特点;2.中国古代建筑的功能类型及其特点;3.古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做法;4.建筑类型与建筑风格的关系;5.古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形式和建筑风格的选择;6.中国古代建筑的时代特征;7.历史和文化背景;8.地域特点的表现形式及其形成的原因;[难点]1.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式样、形式及其特点;2. 中国古代建筑的功能类型及其特点;3. 建筑类型与建筑风格的关系;4. 中国古代建筑的时代特征;[基本要求]1、识记: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式样、功能类型2、领会:古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类型、风格的选择;中国古代建筑的时代特征;3、简单应用:建筑类型与建筑风格的对应;4、综合应用:不同时代的建筑其功能、形式和风格各有不同的体现;第三单元古建筑的平面布局和立面造型设计(3学时)[知识点]1.以“间”为建筑构成的基本单位;2.以中轴线为建筑布局的基准;3.围合空间;4.单体建筑的三段式构图;5.单体建筑的平面布局;6.台基、墙柱、屋顶;[重点]1.以“间”为建筑构成的基本单位;2.以中轴线为建筑布局的基准;3.围合空间;4.单体建筑的三段式构图;5.单体建筑的平面布局;[难点]1.以中轴线为建筑布局的基准;2.单体建筑的三段式构图;[基本要求]1、识记:开间、进深、通面宽;2、领会:中轴线为建筑布局的基准:组群建筑、单体建筑;3、简单应用:空间的围合;4、综合应用:古建筑的三段式构图以及对平面的选择;第四单元古建筑的结构设计(2学时)[知识点]1.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极其特点;2.结构设计原理:力学现象、结构布置原则、古建筑的结构特征;3.单体建筑:居住空间的梁柱、墙体承重和宫殿建筑的框架体系;4.高台、楼阁、塔等高层建筑的筒体结构体系;5.单层和高层建筑的高宽比;[重点]1.结构设计原理:力学现象、结构布置原则、古建筑的结构特征;2.单体建筑:居住空间的梁柱、墙体承重和宫殿建筑的框架体系;3.高台、楼阁、塔等高层建筑的筒体结构体系;[难点]1.单体建筑:居住空间的梁柱、墙体承重和宫殿建筑的框架体系;2.高台、楼阁、塔等高层建筑的筒体结构体系;[基本要求]1、识记:竖向荷载、横向荷载、框架体系、筒体结构;2、领会:古建筑设计中的力学原理和结构特征;3、简单应用:了解古建筑中的承重体系;4、综合应用:掌握古建筑中单体建筑和高层建筑的高宽比;第五单元名称古建筑的构造设计和装饰(3学时)[知识点]1.古代建筑的屋顶构造设计;2.古代建筑的墙体构造;3.古代建筑的台基、踏步、铺地做法;4.古代建筑的门窗做法;5.古代建筑的栏杆做法;6.色彩装饰;7.雕刻装饰;8.彩画和壁画装饰;9.古建筑装饰的地域和名族特点[重点]1.古代建筑的屋顶构造设计;2.古代建筑的台基、踏步、铺地做法;3.古代建筑的门窗做法;4.色彩装饰;5.雕刻装饰;[难点]1.古代建筑的屋顶构造设计;2. 古代建筑的门窗做法;3.彩画装饰[基本要求]1、识记:庑殿顶、歇山顶、硬山顶、博风板、飞椽、翼角、垂带踏跺、如意踏跺、御路、阶条石、土衬、柱础、磉墩、板门、乌头门、隔扇、槛窗、支摘窗、雀替、挂落;五彩遍装;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2、领会:墙体、台基、踏步和铺地做法;3、简单应用:知道门窗的类型和基本形式;4、综合应用:了解屋架层的结构关系;不同等级的建筑运用不同的彩画;第六单元古建筑设计实例(3学时)[知识点]1.亭子的设计;2.牌楼的设计;[重点]1.亭子的设计;2.牌楼的设计;[难点]牌楼的设计;[基本要求]1、识记:山柱、双步架、单步架、夹杆石、戗木、棂星门;2、领会:游廊、垂花门、影壁在传统建筑中的位置和使用;3、简单应用:亭子、牌楼在传统建筑中各自不同的用途;4、综合应用:掌握亭子、牌楼的设计要素;[学时分配](二)课程设计部分1.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教学目的本设计的任务是通过对古代建筑历史及其构造、构图比例及造型设计的学习,相应地把握古代建筑的特点,达到提高建筑设计的层次、掌握传统建筑意境和理解传统建筑文化的目的。

(2)教学要求着重训练学生对中国古建筑单体设计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古典建筑所需要的建筑语言、语汇和手法,正确选用建筑的平面形式,正确选用色彩和材质,让学生熟悉古建筑的比例、尺度、平面及空间关系。

2.课程设计的内容与安排(1)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指导教师统一布置设计题目,学生单独进行设计。

(2)课程设计内容古建筑设计包括唐宋代建筑设计、清代建筑设计两部分,学生任选一种类型进行设计。

要求在8学时之内完成,设计包括以下内容:平面类型屋顶形式举折或举架的计算斗拱的设计(3)课程设计时间安排理论课修完后的四周内完成。

(4)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要求课程设计要求编写设计说明书,内容包括设计题目、设计任务、平面柱网、梁架的搭接关系、斗拱的设计和运用、举折或举架的计算过程以及参考文献。

3.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中国建筑史、一般古建筑或民居测绘4.学时安排5.课程设计成绩考核与评定方式(1)课程设计成果:A1图纸1-2张,为电脑出图。

(2)课程设计评分依据:设计成果:设计方案必须符合任务书的规定内容;设计的内容必须符合自选时期的设计风格、要求;各个构件的名称是否标清并标对;举折或举架是否计算正确;图的数量是否符合任务书要求;图面排版是否合理;图面表达是否清晰合理;效果图表达是否清晰。

设计过程:进度是否符合要求;能否按时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

(3)评定课程成绩的标准1)设计过程:占课程设计部分成绩的40%2)设计成果:占课程设计部分成绩的60%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课教学,应准备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课件,保证教材图片的深入和生动展现,课间要布置课程设计,考试应以书面考试和设计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采用结构评分的方法。

五、考核要求、方式与成绩评定考核要求:以最后的设计成果为主要的考察内容。

考核形式:理论部分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考核;课程设计部分一人一题设计古建筑大殿一个。

成绩评定:课程考核采用结构性评分,以百分制方式进行考核。

最后的设计成果(60%)+平时成绩(20%)+出勤成绩(20% )=综合成绩100%其中平时成绩以学生上课回答问题、平时作业等综合评定。

六、选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教材:1.《古建筑设计》,柳肃著,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2月2.成老师自编讲义,2007年8月参考书:1.《营造法式解读》,潘谷西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2.《清式营造则例》,梁思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七、大纲说明本课程主要以多媒体授课,一方面是对之前中国建筑史、古建筑测绘课程内容的一个总结,也是将之前所学内容的一个实际应用,起到一个学以致用的作用。

课程的主要内容主要是针对古建筑中的结构和构造问题展开,更有目的性的进行讲解和训练,使的中国古建筑的传统技能得以继承和发展。

八、审核意见课程负责人签字:成斌专业负责人签字:成斌教研室主任签字:成斌分管院长签字:姚勇执行日期:2014年9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