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选修一-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第1章 第2节讲解

高中生物选修一-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第1章 第2节讲解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思维升华] 1.直接计数法与间接计数法的比较 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有计数法、重量法、生理指标法等,但是一般使用计数 法,计数法可分为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二者比较如下: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项目 主要 用具 计数 依据 优点 缺点Βιβλιοθήκη 计算 公式直接计数法
显微镜、细菌计数板
菌株本身
(3)操作过程: ①将清洁干燥的血球计数板盖上 盖玻片 ,用无菌的 毛细滴管 吸取摇匀的 土壤微生物悬液,在盖玻片的边缘滴一小滴,让菌液沿着缝隙靠毛细渗透作用自 动进入计数室。 ②加样后静止 5 min,然后在显微镜下计数4~5个中格中的细菌数,并求出 每个小格所含细菌的平均数,再按计算公式求出每毫升样品中所含的菌体总数。 (4)计算公式:1 mL悬液所含菌体总数=每小格平均菌体数×400×104 × 稀释倍数。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分离方法 (1)平板分离法:包括涂布平板法和 混合平板 法。能将单个微生物分离和固定 在 固体 培养基表面或里面,每个孤立的活微生物体经过生长、繁殖均可形成单 个 菌落 。
(2)选择培养分离:科学家针对某种微生物的特性,设计一个特定的环境,使之 特别适合这种微生物的生长,而 抑制 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这种通过选择培养进行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1.某同学在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上测得平板上的菌落数的平均值为215,
那么每毫升样品中菌落数是(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1 mL)( )
A.2.15×108
B.2.15×109
C.215
D.21.5
【解析】 稀释倍数为106,0.1 mL稀释液的菌落数的平均值为215,则每毫升 样品中菌落数就为215÷0.1×106=2.15×109。
板,因此平板上长出的细菌菌落平均数为(156+178+191)÷3=175个。每克土壤样品中
的细菌数为175÷0.1×105=1.75×108。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能将死细胞计算在内,而稀
释涂布平板计数法只能计数活细胞(只有活细胞才能在平板上生长),故一般血细胞计数
板计数法要比稀释涂布平板计数法的结果大。(3)箭头处插入70个核苷酸,箭头后密码子
【答案】 B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下面是本课题将用到的培养基配方,请根据下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导学号:67850009】
编号
成分
含量

KH2PO4
1.4 g

Na2HPO4
2.1 g

MgSO4·7H2O
0.2 g

葡萄糖
10.0 g

尿素
1.0 g

琼脂
15.0 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 000 mL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1.微生物的接种方法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关于两者
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比较方面 ① ② ③ ④
平板划线法 需在无菌条件下操作 培养基中不加琼脂 不可计算菌液中的活菌数 需要接种环
稀释涂布平板法 不需无菌操作 培养基中加有琼脂 可计算菌液中的活菌数 需要玻璃刮铲
细菌菌落出现 在平板表面及 内部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选择培养基的选择作用 (1)原理: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不 同而制备培养基。 (2)方法: ①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例如,加入青霉素可以分离出酵母菌和霉 菌;加入高浓度的食盐可以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②改变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例如,缺乏氮源时可以分离固氮微生物;石油 作为唯一碳源时,可以分离出能消除石油污染的微生物;用含无机碳源的培养基 分离自养型微生物。
③改变微生物的培养条件。例如,将培养基放在高温环境中培养可以得到耐 高温的微生物;用普通培养基在无氧条件下分离厌氧型和兼性厌氧型微生物。
,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的样品中微生物
的数量。 (2)血球计数板: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 载玻片
。其上有特定面积为1
mm2、高为0.1 mm的计数室,一个计数室又被分成 25个(或16个)中方格,每个中
方格再被划分成16个(或25个)小方格,每个计数室都由 400 个小方格组成。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在5个细菌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105的土壤样品溶液0.1 mL, 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长出的细菌菌落数分别为13、156、462、178和191。
该过程采取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每克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量为___×108 个;与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相比,此计数方法测得的细菌数较________。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探讨2:常见的菌数计数的方法有哪些?它们所利用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提示:(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其原理:利用特定的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的样品中微生物 的数量。 (2)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 其原理: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 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 多少活菌。









第二节 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1.认识各种微生物形成的菌落特征。 2.学会利用涂布平板法分离、培养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重难点) 3.掌握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特定微生物的方法。(重点)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微生物的分离
1.分离原理 在实验室中利用 选择 培养基可以筛选和分离出某种微生物,然后在高度 稀释的条件下,在 固体 培养基上培养该微生物形成的单个菌落 ,即为纯培养物。
【答案】 C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3.用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的活菌数时,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 推测出样品中的活菌数,原因是( )
【答案】 B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2016·四川高考)图甲是从土壤中筛选产脲酶细菌的过程,图乙是脲酶基因 转录的mRNA部分序列。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1)图中选择培养基应以________为唯一氮源;鉴别培养基还需添加________ 作指示剂,产脲酶细菌在该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其菌落周围的指示剂将变 成________色。
的解读方式为*AG,UGA,GAA……对比3种终止密码可发现,此处的终止密码为
UGA。从起始密码到终止密码之前共有273+72个碱基,因此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含115
个氨基酸。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答案】 (1)尿素 酚红 红 (2)稀释涂布平板法 1.75 少 (3)UGA 115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合作探讨] 探讨1: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个菌落含有多种细菌吗?
提示:标准的单个菌落中只含有一种细菌。
探讨2:如果要分离厌氧菌,应在什么条件下培养?
提示:在无氧条件下培养。
探讨3:在选择培养分离微生物的过程中,“选择培养”的培养基按物理性
质划分属于什么培养基?为什么?
提示:固体培养基。便于选择、分离所需要的微生物。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3.分离土壤中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1)实验目的:分离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微生物。 (2)培养基配方特点: 纤维素 是唯一的碳源。 (3)基本步骤:制备培养基―→制备 土壤悬液 ―→接种培养―→观察。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合作探讨] 探讨1:你认为涂布平板法计数的菌落数与实际活菌数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 系? 提示:实际活菌数大于计数的菌落数目。原因是有的菌落不只由一个细菌生 长而成。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思维升华]
1.涂布平板法与混合平板法的比较
比较
操作
取一定稀释度的样品涂布
涂布 平板
平板法
↓ 用无菌玻璃刮铲将样品涂
布均匀
取一定稀释度的样品与熔
混合 化的琼脂混合
平板法
↓ 将与样品混合后的琼脂倒
入无菌培养皿
特点
先制作琼脂平 板后加入菌液
菌液与琼脂混 合,共同倒平 板
结果
细菌菌落通常 仅在平板表面 生长
【答案】 A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对培养基的要求是( )
【导学号:67850010】
①加尿素 ②不加尿素 ③加琼脂 ④不加琼脂
⑤加葡萄糖 ⑥不加葡萄糖 ⑦加硝酸盐 ⑧不加硝酸盐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③⑤⑧
D.①④⑥⑦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解析】 要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培养基中尿素应是唯一的氮源, 不能加硝酸盐;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菌落,要加琼脂作凝固剂;分解尿素的细菌 是异养生物,要加有机碳源(如葡萄糖)。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1)在该培养基的配方中,为微生物提供碳源的是________,提供氮源的是 ________。
(2)绝大多数微生物都能利用________,但是,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 分解________。
(3)分析该培养基的配方,该培养基对微生物是否具有选择作用?如果具有, 又是如何进行选择的?
上一页
返回首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