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险管理计划”指导意见

“风险管理计划”指导意见

《药品风险管理计划指导意见》(2009、11、6)一、概述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得上市药品风险管理机制,管理部门可以采取从通报到药品召回、撤市等一系列措施以保护公众健康。

但就是企业就是药品安全责任人,对产品有着更深刻与全面得了解,企业尽早参与上市药品得风险管理对于减少患者伤害具有重要意义。

《药品风险管理计划指导意见》旨在指导国内药品生产企业开展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

根据本指导意见,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在收集整理各种药品安全性资料得基础上,评估药品风险,制定与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在保证药品疗效得同时实现药品风险得最小化,从而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本指导意见就是根据我国国情,并参照了欧美关于风险控制得主要思想而制订得。

本指导意见适用于那些存在严重药品安全风险得药品。

其她药品也可参照本指导意见实施。

二、主要内容药品风险管理计划包括产品基本情况、药品安全性评价、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研究、实施风险控制措施必要性评估、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汇总表六部分。

(一)产品基本情况企业应当系统梳理药品信息,包括药品名称(包括商品名、通用名)、药品编码(如有)、批准文号、生产企业名称、中国首次获得上市许可与上市销售得时间、全球首次获得上市许可与上市销售得时间(如有)、药品药物类别与作用机制简述、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剂型、规格等基本信息。

对于未经系统上市前研究而上市得药品,企业还需要梳理药品历史沿革,简要得研发情况、生产情况,以及目前所执行得国家标准等补充信息。

(二)药品安全性评价企业应当系统梳理药品得非临床研究、临床研究以及药品上市后得使用与监测资料。

在对资料进行系统梳理、综合评价得基础上,企业需要总结出上市药品得突出安全性问题,包括药品得已知严重风险与潜在严重风险,以及高危人群1、非临床研究资料。

企业需要在系统梳理药品非临床研究资料得基础上,按照附件1要求完成非临床研究综述。

在综述最后,企业需要总结:现有非临床研究资料提示了临床需要关注哪些安全性问题;现有非临床研究资料可以解释临床存在得哪些安全性问题。

对于未经系统上市前研究而上市得药品,企业可以总结为保证公众继续获得质量可控安全有效得药品,需要补充哪些非临床研究。

2、临床资料。

企业需要在系统梳理药品临床资料得基础上,按照附件2要求完成临床资料综述。

在综述最后,企业需要总结:现有临床研究资料提示了临床需要关注哪些安全性问题,哪些得到了非临床研究得支持,哪些需要重点关注并进一步研究,实际使用人群中哪些就是未经上市研究得人群。

对于未经系统上市前研究而上市得药品,企业可以总结为保证临床继续安全有效地使用,需要补充哪些临床研究。

3、不良反应/事件资料。

企业需要在系统梳理药品上市后监测资料得基础上,按照附件3要求完成不良反应/事件资料综述。

在综述最后,企业需要总结:新得不良反应/事件与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得性质、严重程度、相关流行病学信息,以及同类药得不良反应信息,其中哪些就是已知风险,哪些就是潜在风险,哪些风险需要重点关注并进一步研究,这些风险就是否存在高危人群。

对于未经系统上市前研究而上市得药品,企业可以总结为保证药品得临床安全使用,需要在药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禁忌等项目补充哪些信息。

4、其她资料。

如果有食物-药物与药物-药物间相互作用得研究或文献资料,企业需要总结相关物质、相互作用效应、证据来源、可能得作用机制、潜在得健康风险,并讨论不同适应症人群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得潜在风险。

如果有可能得药物过量、病原体污染、滥用、超说明书使用(尤其就是儿童超说明书使用)等资料,企业也需要总结。

5、总结突出安全性问题。

企业应当在综合分析评价前述资料得基础上,总结出上市药品得突出安全性问题,包括药品得已知严重风险与潜在严重风险,以及高危人群。

(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研究针对每一个突出安全性问题,企业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展不良反应监测以及相关研究。

1、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制度,对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主动开展调查,妥善处置,及时报告。

企业应当规定:(1)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得组织体系与报告程序,说明企业内部组织体系及实施概况,如何实现AE得收集与报告,向管理部门(快速)报告得程序与要求;(2)定期汇总报告(如PSUR)程序;(3)不良反应调查与处置程序,明确企业在发现问题后如何组织调查评价、如何处理、如何与管理部门沟通等。

2、研究。

只有通过药物流行病学研究,企业才能确认药品就是否存在安全性问题、总结出药品安全性问题得特征。

企业需要针对每一突出安全性问题,确定就是否需要开展研究、研究得目标与理由、研究方案得名称、研究期间发生重大安全事件得评价与处理程序等。

企业需要汇总拟计划或已开展得研究信息,包括研究名称、方案版本、实施状况以及预期提交研究报告得时间。

对于已完成得研究,企业需要汇总研究得主要结果与相关安全性数据(研究报告作为附件),以及企业依据该研究所采取得措施。

(四)实施风险控制措施必要性评估企业应当评价并判断药品标准、包装与说明书得修订就是否已经足以控制某一突出安全性问题,就是否有必要开展其她风险控制措施。

如果企业认为某一突出安全性问题不需要采取风险控制措施,需要有充分得证据支持。

企业还需要评价可能因药品名称、特征(制剂与包装得大小、外观与颜色)、使用说明、不正确给药方式、不同规格间视觉(或物理性状)得差异、儿童意外服用等原因所致得用药错误,同时提出减少错误用药得方法。

(五)风险控制措施企业在实施风险控制措施必要性评估得基础上,确认需要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得产品,提出拟采取得风险控制措施。

对于某一突出安全性问题,风险控制措施可以包括药品标准、包装与说明书得修订,宣传教育,药品获得各环节得提醒以及限制药品获得等措施。

企业可以根据不同品种以及不同得风险管理目得,决定采取一种或多种风险控制措施。

所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得种类多少与产品得风险大小无关,只为在特定条件下实现产品得风险控制。

对于已知风险,企业可以不采取主动监测与相关安全性研究,而在实施风险控制措施必要性评估得基础上,直接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六)风险管理措施汇总企业可以以列表形式汇总针对每一突出安全性问题所采取或拟采取得研究与风险控制措施。

三、名词解释药品风险管理就是指通过药品风险检测、风险识别、风险控制与风险交流以减少用药风险,并通过风险控制措施得有效性评估不断提升药品风险效益得平衡点。

药品风险管理就是一个循环往复得过程,贯穿于药品得整个生命周期。

药品风险管理计划就是药品生产企业在药品上市后为更好得发挥药品得效用、减少药品风险,使药品给用药人群所带来得风险最小化而制定得计划。

药品风险管理计划就是企业实施药品风险管理得重要文件。

药品风险就是与药品有关得危及人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得危险。

已知风险:药品说明书已经收载得、或者因果关系已经明确得药品风险,可以就是药品不良反应。

潜在风险:药品说明书还未收载得、或者因果关系仍未明确得药品风险,可以就是药品不良事件。

实施风险控制措施必要性评估就是在药品安全性评价、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研究得基础上,评估每一突出安全性问题实施风险控制措施得必要性。

四、参考文献Guidance for Industry Good Pharmacovigilance Practices and Pharmacoepidemiologic Assessment、FDA 2005、3Guidance for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Use of Risk Minimization Action Plans、FDA 2005、3Format and Content of Proposed Risk Evaluation and Mitigation Strategies (REMS), REMS Assessments, and Proposed REMS Modifications、FDA 2009、9GUIDELINE ON RISK MANAGEMENT SYSTEMS FOR MEDICINAL product for human use、EMEA、2005、125.TEMPLATE FOR EU RISK MANAGEMENT PLAN、EMEA、2006、9五、附件附件1、非临床资料综述项目1.药学研究综述。

2.毒理学研究综述,包括重复给药毒性、生殖/发育毒性、肾毒性、肝毒性、遗传毒性、致癌性等研究得综述。

3.一般药理学研究综述,包括心血管药理(包括QT间期延长)、神经系统药理等研究得综述。

其她研究综述,包括药物相互作用机制研究、支持药品在特殊人群使用得非临床研究、以及与用药安全有关得其她研究。

5.总结附件2、临床资料综述项目与说明1.临床试验综述。

临床试验资料可以将上市前临床实验与上市后临床试验分别综述。

企业可以根据不同适应症按照用药时间、剂量水平、年龄性别、人种、特殊人群、研究设计类型等指标分别总结用药人数、人时等数据。

上市前临床试验还包含全面得生物学指标,可以通过与对照组比较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以发现药品风险。

2.流行病学研究综述。

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可以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逐一梳理每一研究得研究类型、研究人群、研究周期(用药时间)、用药人数、人时等信息。

3.上市后使用资料综述。

企业可以根据不同适应症,分别按照年龄性别、剂量水平总结用药人数、人年(或包装)等药品上市后得使用数据。

由于实际使用人数与人年(或包装)数据很难准确获得,如果用销售数据推算使用人数时,应当提供计算得具体情况及理由。

企业可以根据上市后得实际使用数据,总结与说明书不同(包括超说明书使用)得实际使用情况。

企业还可以汇总各国监管部门所采取得管理措施。

4.未经上市研究得人群。

未经上市研究得人群就是药品上市后使用得潜在高危人群。

企业可以通过汇总上市前研究得用药人数、用药者年龄范围及研究得排除标准,分析实际用药人群与目标用药人群之间得相关性,讨论现有人体安全性数据得局限性。

企业可以讨论那些未列入药品禁忌症但在研究中被排除得患者得用药情况。

企业还可以讨论特殊人群得用药安全,包括儿童、老人、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患有相关疾病者(如心肝肾功能不全者)、与上市前临床试验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得患者、具有遗传多态性得亚组人群、不同种族与/或人种。

5.总结附件3、不良反应/事件监测资料综述项目与说明1.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企业应当建立企业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数据库,对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进行日常分析评价。

企业需要总结数据库中所收集得新得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分析其详细情况、报告来源、相关文献,提出就是否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或者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等。

企业还需要总结数据库中所收集得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分析风险得严重程度与结局、风险得性质与严重性、在研究中得不良反应/事件数以及95%可信区间、不良反应/事件得背景发生率、风险因素、可能得发生机制、可预防性、该事件对公众健康得潜在影响、证据来源以及所采取得管理措施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