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2017年版)2017年5月目录一、工作背景 (1)二、工作目标 (2)三、工作任务 (2)四、工作依据与技术标准 (2)五、术语和定义 (3)六、基本原则 (3)七、技术路线 (4)八、程序和方法 (6)(一)资料收集 (6)(二)制作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底图 (6)(三)获取年度更新评价图层中各图斑的等别信息 (9)(四)生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 (9)(五)更新县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 (9)(六)县级数据自查 (10)(七)形成县级分析报告 (11)(八)县级成果上报 (11)(九)省级对县级成果进行质量检查 (11)(十)编制省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 (11)(十一)成果上报 (11)(十二)国家级汇总建库 (11)九、成果内容与要求 (11)(一)成果内容 (11)(二)成果要求 (12)(三)存放管理 (14)十、“批而未用”耕地 (15)十一、其他要求 (15)附录1:县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结构定义 (17)附录2:县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表格式 (20)附录3:省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表格式 (23)附录4:文字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 (26)附录5:成果存放管理要求 (29)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为确保全国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定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要求,特制定本技术手册。
一、工作背景评定土地等级是法律赋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
1999年,国土资源部通过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在全国部署开展了农用地分等工作,历时十年,形成了基于一次详查及其变更调查的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成果;2011年底,以该成果为基础,又部署开展了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补充完善工作,历时两年,形成了基于二次调查及其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耕地质量等别成果。
2012年,《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定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规定,从2014年开始在全国全面部署开展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以实现耕地质量等别动态更新,保持成果现势性。
自2014年开始,国土资源部已连续4年部署开展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形成了基于2013、2014、2015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的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
二、工作目标通过开展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全面掌握年度内耕地现状变化及耕地质量建设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保持耕地质量等别数据的现势性,服务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战略。
三、工作任务在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年度更新评价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规定的技术方法,依据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土地整治项目评价,对年度内耕地增减变化(建设占用、灾害损毁、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补充开发)及耕地质量建设(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等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进行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生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包,更新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并形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
四、工作依据与技术标准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依据下列标准和文件开展:1.《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2.《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2017工作稿,以下简称“数据库标准”);3.《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定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4.《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2017年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7〕5号)。
五、术语和定义1.县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县域内某时间点所有耕地的质量等别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集合。
2.县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县域年度内质量发生变化耕地的质量等别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集合。
六、基本原则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县域耕地现状与变化数据应与相应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一致。
(二)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要严格遵循《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的基本思想、技术路线和方法步骤;年度更新评价时所采用的因素指标区、标准耕作制度、指定作物、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产量比系数、分等因素及分级标准、分等因素权重等基本参数,应与耕地质量等别补充完善工作采用的参数一致。
(三)更新评价对象以外的耕地质量等别一律不得调整,即原有耕地质量等别补充完善成果不得更改;项目区的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结果必须与原有耕地质量等别补充完善成果具有可比性,即除项目建设改变的因素属性值外,其他因素属性值一律不得调整;新评定的耕地质量等别必须与周边同等自然条件、同等基础设施状况、同类型耕地具有可比性。
(四)要考虑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特点,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时要依据长期耕种、肥力相对稳定的耕地条件来进行评定,保证成果的科学性、现实性和可比性。
七、技术路线围绕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的目标和任务,依据规程,在上年度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的基础上,以县为单位对年度内耕地增减变化及耕地质量建设等引起质量等别变化的耕地进行更新评价,生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更新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编写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
经逐级检查和汇总,形成县级、省级、国家级年度更新评价成果。
具体技术路线见图1。
图1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路线八、程序和方法(一)资料收集收集以下资料:1.县级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成果收集上一年度的县级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成果,包括图件、数据库、表册和报告等。
2.土地土地利用利用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变更调查数据库收集经部确认的更新评价年度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
3.土地整治项目资料年度内验收的各类土地整治项目(包括一般土地整治项目、开发补充耕地项目、提质改造、重大工程项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等)可研、设计和竣工验收资料,以及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定资料。
4.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资料年度内由农业、水利等其他部门组织完成的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的设计、验收资料。
(二)制作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底图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底图包括3个图层:一是年度更新评价耕地图斑图层(XJGXDY ),用来存储可以上图的新增、减少、质量建设耕地图斑信息;二是年度更新评价线状耕地图层(XJGXXZDY ),用来存储新增、减少、质量建设的线状耕地信息;三是年度更新评价零星耕地图层(XJGXLXDY ),用来存储新增、减少、质量建设的零星耕地信息。
1.获取新增耕地图斑(1)从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增量数据包“更新过程层”中,提取年度内因实施土地开发复垦项目、农民自主开发、农业结构调整或其他原因新增的耕地图斑,复制存储到年度更新评价耕地图斑图层(XJGXDY)中;(2)从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增量数据包“更新过程层”中提取非质量建设扩张的耕地图斑,复制到年度更新评价耕地图斑图层(XJGXDY)中,相关属性字段处理参见附录1中表1-1的注1中②处理;(3)非质量建设耕地图斑未变而仅是面积发生改变(如图斑内零星地物、线状地物变化导致耕地面积增、减),复制到年度更新评价耕地图斑图层(XJGXDY)中,相关属性字段处理参见附录1中表1-1的注1中⑤;(4)从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增量数据包“更新过程层”中,提取年度内新增的线状耕地,复制到年度更新评价线状耕地图层(XJGXXZDY)中;(5)从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增量数据包“更新过程层”中,提取年度内新增的零星耕地,复制到年度更新评价零星耕地图层(XJGXLXDY)中。
2.获取减少耕地图斑(1)从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增量数据包“更新过程层”中,提取年度内因建设占用、灾害损毁、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等原因减少的耕地图斑,复制存储到年度更新评价耕地图斑图层(XJGXDY)中;(2)从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增量数据包“更新过程层”中,提取年度内非质量建设缩减的耕地图斑,复制到年度更新评价耕地图斑图层(XJGXDY)中,相关属性字段处理参见附录1中表1-1的注1中④;(3)非质量建设耕地图斑变化(如图斑内零星地物、线状地物变化导致耕地面积增、减),复制到年度更新评价耕地图斑图层(XJGXDY)中,相关属性字段处理参见附录1中表1-1的注1中⑤;(4)从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增量数据包“更新过程层”中,提取年度内减少的线状耕地,复制到年度更新评价线状耕地图斑图层(XJGXXZDY)中;(5)从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增量数据包“更新过程层”中,提取年度内减少的零星耕地,复制到年度更新评价零星耕地图斑图层(XJGXLXDY)中;3.获取质量建设的耕地图斑(1)收集、整理年度内通过验收并且完成土地利用现状变更的土地整治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资料,通过项目竣工验收图或规划设计图与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库中的地类图斑图层叠加,提取与项目区范围相交的质量建设耕地图斑(不含上述新增耕地和减少耕地),复制到年度更新评价耕地图斑图层(XJGXDY)中(因质量建设引起的耕地面积增加、减少,优先按质量建设处理),相关属性字段处理参见附录1中表1-1的注1中⑥。
(2)提取与项目区范围相交的线状耕地(不含上述新增和减少的线状耕地),复制到年度更新评价线状耕地图层(XJGXXZDY)中(3)提取项目区范围内的零星耕地(不含上述新增和减少的零星耕地),复制到年度更新评价零星耕地图层(XJGXLXDY)中。
(三)获取年度更新评价图层中各图斑的等别信息1.获取减少耕地图斑和质量建设耕地建设前的等别信息将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底图与上一年度耕地质量等别图进行图形叠加,读取减少耕地图斑和质量建设耕地图斑建设前的等别信息,需要获取的信息参照附录1。
2.获取新增耕地和质量建设耕地建设后的等别信息已开展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的,从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项目资料信息中,直接获取耕地质量等别评定信息,经核实确认无误后,直接使用评定结果;未开展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工作和核实确认有误的,利用项目相关资料,适当开展外业补充调查获取相关属性信息,按照规程规定的技术方法,进行耕地质量等别评定。
所需要获取的信息参照附录1。
(四)生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整理年度更新评价成果,按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结构定义(见附录1)要求,生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
(五)更新县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1.更新县级分等单元层将更新评价年度土地利用数据库中的耕地图层,与上一年度分等单元层、年度更新评价耕地图斑图层进行叠加,获取耕地图斑的质量等别评定属性数据。